客套话是中国人的传统,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都会遇到客套话。什么是客套话呢,就是话不对意,你听起来是这个意思,其实人家要表达是另一个意思,人家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为了让你高兴罢了,你可千万不要当真,否则轻则闹笑话,重则会有严重的后果。
清朝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地位很高,是康熙皇帝的儿子之一,可却因为没有听懂客套话,最后弄得郁郁而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在文章当中寻找答案吧。
说到允礼,就不得不先提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事件了。众所周知,康熙皇帝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九个儿子对皇位非常渴望,这九人都非常优秀,单独拿出来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为君为王,只可惜他们生在了同一个时代。后来九子夺嫡以雍正登基而告终。
雍正继位之后当然不会放过那些和他争抢皇位的皇子们。大阿哥允褆和太子允礽,在康熙时期就被关押了起来,雍正继位之后也没打算把他们放出来,最后被囚禁到死;三阿哥允祉一向以书生外貌示人,最后被雍正数次打压致死。
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同样被雍正囚禁了起来,直到雍正去世才被放出;八阿哥和九阿哥最为悲惨,不仅名字被该成了带有侮辱意味的名字,爵位还被削去,最终被雍正折磨到死。
刚刚继位的雍正,需要有人在自己左右,打打下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自己的势力。那些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们便成了最好的人选,允礼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允礼虽然贵为皇子,可对权势一点也不向往,不仅如此,反而还对权势很害怕,他在听说雍正登基之后,神色乖张,有类疯狂,不仅不去恭喜雍正,反而跑回家躲了起来。这自然会引起雍正的怀疑,幸好老十三解释说允礼是胆子小,他才躲过一劫。
雍正看中允礼之后,一开始并没有派给他很重要的职务,最初就是让他带人修理修理宫殿,装饰一下园林。毕竟允礼虽然没有人撑腰,但好歹也是一个皇子,万一有异心就不好了。相处的时间久了,雍正发现允礼在生活中非常低调,不喜权势,而且任劳任怨,对自己也很忠心。于是雍正便封允礼为果郡王,让他负责外交工作。
到了雍正六年,允礼又被提拔为果亲王。而允礼负责的部门也越来越多,他先后被安排了管理和主持工部和户部以及宗人府的事务。允礼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雍正八年,与雍正关系最亲密的允祥死后,允礼就成为了雍正最为亲密的人之一了。雍正甚至给出了允礼这样的评价: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雍正十三年,允礼被安排去西藏办理军务。这一年是雍正在位的最后一年,这份差事也是雍正给允礼派的最后一份差事。允礼在西藏处理军务的过程中,不小心被草里有毒的虫咬伤了脚,那个年代还没有消毒药物,于是脚伤越来越严重,最后落下了毛病,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雍正十三年,自知命不久矣的雍正早早的就立下了遗诏,确定了皇位继承人是年轻的乾隆皇帝。为了避免乾隆皇帝走自己的老路,被其他有心之人抢夺皇位,雍正还派了四位大臣,共同辅佐乾隆皇帝。这四人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以及朝臣张廷玉、鄂尔泰。这四人代表朝堂之上的四方势力,这样的安排,可保乾隆登基万无一失。
允礼能名列其中,原因自然就不用多说了,此时的允礼已经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只不过此时允礼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加上腿脚不便,为此雍正还特意在遗诏中要求乾隆好好照顾允礼。乾隆继位之后,允礼成为了辅政大臣,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
不过,允礼由于腿脚的问题,每次上朝下朝都很麻烦,且经常迟到。有一次,允礼在跨进朝堂门槛的时候,脚不小心被绊了一下,为此差点摔倒,幸好旁边的人眼疾手快将他搀扶住,才不至于闹笑话。见叔叔这般模样,乾隆感到十分心疼,于是他便对允礼说,十七叔腿脚不便,以后见朕可不必行跪拜礼节,说完还赐给允礼,一个朝堂上专门的座位。
按理说这不过是皇帝的客套话罢了,可没想到允礼就这样听进去了,他还以为这是天子给他的恩惠。从那之后,每次上朝,允礼都会坐在椅子上,在看看其他的大臣,一个个全都是站着,这一坐一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乾隆皇帝看久了,心里颇为不爽。可鉴于当初是自己允许允礼坐着,天子一言,驷马难追,乾隆也不好发作。
乾隆二年,西北军务之事让乾隆皇帝焦头烂额。在一次讨论西北军务的朝会之上,张廷玉、鄂尔泰等一众大臣吵得不可开交,乾隆也被这氛围弄得很焦虑,而就在这时,允礼不仅姗姗来迟,而且来了之后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对允礼的无礼举动,乾隆皇帝再也忍不住,于是直接在朝堂之上就爆发了。乾隆对着允礼破口大骂,语言句句见血,非常犀利。
经过这样的场面后,允礼哪还有脸继续上朝,更何况允礼也清楚,确实是因为自己的无礼,才惹恼了皇帝,虽然自己的无礼是来自皇帝的旨意,但这道理皇帝可听不进去。第二天,允礼就上书辞职,正在气头上的乾隆,不仅没有拦着,反而下旨剥夺了允礼一切的俸禄,对于允礼这么多年的功劳也没有给予任何赏赐。
允礼虽然回到了家中,但对于国家大事却放心不下。于是他费尽心血,写出了《世宗宪皇帝上谕》一书,可乾隆拿到手后并未发表任何评价,也没有给予允礼任何赏赐。后来允礼越想越想不开,心病越来越重,最后郁郁而终了,年仅41岁。据说允礼死之前还对妻子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乾隆让我不必跪拜,我不该当真啊!
允礼一生兢兢业业,对每件事情都很认真,按理说是个做官的苗子,可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看完允礼的故事,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情商重要呢还是能力重要呢?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