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时期之一,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相比较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的唯法独尊变成了社会的主旋律,刑不上大夫也逐渐演变成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也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
[var1]
时间漫长回报丰厚的生意。
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攻伐混战的新纪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歼灭六国统一华夏,则是战国的结束,但是秦国灭六国是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纵观这段历史,战国纷争几百年,而秦灭六国只用了不到十年。
说起这段战国史我们必须先清楚秦国的历史,秦国在战国伊始,只是坐落在中原大地西部边陲的一个小小诸侯国,说它能挤进战国七雄,全是得益于秦穆公的称霸,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这个道理,秦国统一六国可以说是战国历史上最漫长的生意,当然回报也异常丰厚。
[var1]
十年不到天下归一。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铁腕一举平定嫪毐之乱,顺带着把吕不韦以及赵太后的权力都给清除了,秦国开始了嬴政亲政的新模式,嬴政亲政也并未立即发动灭国之战,而是先蚕食六国,这个过程用了八年,随后嬴政一声令下,正式开启了灭国大战。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军率先向韩国发动灭国之战,当然也是灭国首战,稳妥起见,这个过程用了接近两年,紧接着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楚,十年不到,天下归一,这究竟是为何?
[var1]
认得清。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几乎继任的每个国君都能认清秦国当时所处的状况,他们对秦国的国情认得清,实力不济的时候,就自我贬低,割地求和,或者不惜用重金美女贿赂六国当权之人。
看似服软的举动,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清楚,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就是人强大的基础,对于国家也是一样,对自己都不能了解,又怎能打败敌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
藏得深。
最危险的敌人并不是那些面目狰狞之人,而是来自身后冷不防的刀子,秦国对六国而言就是这样的一个敌人,实力不济甚至足够强大的时候,秦国都没有轻易流露出要攻灭六国的意图。
[var1]
秦国总是让六国以为自己人畜无害,是你们忠实的盟友,笑呵呵地发展自己的实力,扩充自己的军备,等到六国看到危险的秦国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老虎的獠牙露出来就要吃人。
看得远。
战国初期,弱小的秦国就知道统一六国是终极目标,但是这却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所以秦国历代君主都不着急打灭国之战,狗急了会跳墙,当你的拳头不够硬,打出来只让自己受伤。
秦国历代君主,有的依靠改革强国,如秦孝公,有的依靠缔结盟友争取和平发展,如秦惠文王,有的以消灭六国有生力量为目的,如秦昭襄王,他们做的这些其实都在为嬴政打基础,可以说看得远。
手段狠。
秦国隐忍几百年,只是为了最后的一击致命,丝毫不给六国喘息的机会,从秦灭韩开始,以雷霆的手段各个击破,说时迟那时快,等到六国看到秦灭了韩之后,慌张集结起来的大军又怎能取胜。
[var1]
嬴政作为千古一帝不得不说手段极其狠,灭楚之战,秦国发动大军60万,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摔跤的比方,这就是明知对方只有100斤,而秦国却派出一个500斤精通搏击的大胖子,这其实就没意思了啊,只能用狠形容。
飞鱼说:
战国纷争几百年,而秦灭六国只用了不到十年,何也?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灭韩之时,秦国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六国连其影子都看不到,更别说望其项背了,但是不得不说,秦国历代君主给他们的子孙后代打了良好的基础,才能让嬴政横扫六国,也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var1]
历史上最漫长的生意:用几百年的等待换来十年不到踏平六国,值吗,当然值,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路上,这些有功之臣无一不在历史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用几百年的等待换来名垂千古,也可以说是绝对值,您对秦国统一六国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等待着您的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