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当时唐朝人已经实现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接下来需要实现的便是社交需求。而在社交需求中,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是当时的贵族们极其重视的。但当时的社会不像现在,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如果让一帮贵族没事儿就去看看书,那比杀了他们还难。所以为了丰富贵族和大臣们的业余生活,唐太宗便创造了一种职业—优伶。
优伶,又称伶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指一些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表演人员。如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的情人魏丑夫就曾是伶人。这些伶人地位低下,主要供贵族们消遣娱乐之用,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因此,也不能算作一种职业。但在唐太宗时期,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层面,以及招待外宾,专门成立了教坊来负责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最初,教坊由太常寺负责管理。武则天时期,改由宦官担任长官。
为何说古代的女子对这一工作唯恐避之不及呢?主要是因为教坊中的伶人,多数都是罪臣及俘虏的后代。不仅毫无人权,而且也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她们虽不像青楼女子一样受人鄙视,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仍是供达官贵人消遣之用。当然,除了正常的宫廷演出之外,教坊中的演艺人员还要参加祭祀大典、军队出征等重要活动。从唐朝开始,教坊已经成了历朝历代必备的部门。而到了现代社会,这些具备演艺才能的人都成了明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拍部影视剧上千万,所以让现代很多女孩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