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狂袁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己
许攸于是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公不必与曹操相攻。操兵少而全師拒我,许下必空虚;可分遣轻军,或取道青州、或取道兖州、或取道洛阳、或取道鲁阳,皆可从后拊许昌之背,则天子可迎,而操则为擒也。如其未溃,也可令其首尾奔命,破之必也!”
其实袁绍早想过许攸的策略了,而且也实施过,那就是韩荀的部队,只是派的兵力不够,行军速度又拖拖拉拉,结果被曹仁干掉了,事已至此,袁绍也没兴趣再玩儿分兵迂回了!不管怎么说,他有足足十万大军,天下必将运诸手上,不玩儿那么多花样,就在这儿用优势兵力搞定曹操,以三尺绳擒之缚之羞辱之,才够劲儿嘛!我袁绍打小就压曹操一头,这辈子都得压着他,压到爽为止!所以看也不看许攸一眼,傲然道:“吾必当先围取操,心方快之!”
听到这话,许攸怒了,这袁绍怎么老一根筋呢?此竖子不足与谋也!
就这样又拖了十余日,到了十月份,袁绍就是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了,留守邺城的审配刮地三尺,总算给他又凑了万余车粮草运到袁营后方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故市(即酸枣县东南之乌巢泽,其泽北有故市亭)一带。因为粮车曾被曹军徐晃部烧过,袁绍也谨慎了,派出淳于琼、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五员大将率兵万余人负责把守,这总万全了吧,但已被打入冷宫的谋士沮授竟然还好意思跑出来提建议:“可再遣蒋奇别为支军,与淳于琼相表里,巡于粮仓外围,以防曹操袭抄。”袁绍再次不从:曹操满打满算才三万人,要派多少人才能偷袭得了我万人守粮队,笨!
其实在这一刻,袁绍仍然胜率更高,曹操则只是稍挽颓势而已,直到数日后的一个夜晚,万籁寂静,星光满天,曹操正在营中休息,忽然得报说老友许攸竟背袁来投,激动的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冲了出去,迎面一副热烈而狡黠的笑容:“子远(许攸字),卿来,吾事济矣!”
原来,许攸在这边随军征战,冀州大本营里,那素来与他过不去的审配,竟然对他的家人下手了。此时的许攸阖家老小,已惧因贪污犯法被关押在了邺城大牢中。
得到消息,许攸不由大受震动:想当年他与张邈同为袁绍政治集团早期骨干“奔走之友”五人团中一员,如今却屡遭打压,实在令人心寒!又想起袁绍屡屡不从良谋,刚愎自用,浪费人才,再跟着他混,迟早必为亡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跑去投靠曹操吧,反正他俩少时也是好友,交情铁的很。想当年,汉灵帝还在位时,许攸曾与冀州刺史王芬密谋,想趁着灵帝出游捉住他废了改立宗室合肥侯,当时许攸就密信联络曹操,拉曹操入伙。曹操虽极力反对此事,但也没有举报许攸,可见此人还是信得过的。
听完许攸一番抱怨,曹操便入正题,问:“愿卿教我以破绍之计。”
许攸不答反问:“公今军粮尚有多少?”
曹操心想人刚来咱可不能丢面子,于是一脸自信:“少,太少了,才只够支撑一年而已。”
许攸板着脸:“忽悠。”
曹操只得羞涩一笑:“不过……用着用着,就只剩半年了。”
许攸继续板着脸:“接着忽悠。”
曹操终于收住笑容,满脸诚恳,做推心置腹状:“不愧为先生,其实只剩三月。”
许攸板着的脸一下子又黑了,愤怒跳起,当头棒喝:“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可知曹营之中,亦有与袁绍通谋者。”
曹操发现自己果然被戳穿,不由噗嗤一笑——刚才只当放屁,现在说实话好了:“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
好在许攸早知老友的臭脾气,也懒得和他耍贫斗嘴,于是将重要情报和盘托出:“公孤军独守,粮草将尽,事急矣!公宜速战。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且将骄卒惰,今以轻兵袭之,乘间烧其粮草辎重,釜底抽薪,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此计一出,诸将都表示疑虑,想那乌巢,远在济水的北岸,从官渡前往必须先渡过鸿沟,再渡过济水,大约足有四十里的路程,偷袭期间万一有变,回救不及,怕到时没烧成粮草,反被袁绍趁虚劫了主营就惨了!谁知道这许攸可不可信——在你饿的半死时,天上正好掉馅饼了?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只有荀攸、贾诩力劝曹操从之,贾诩更道:“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曹操陷入了长考之中:正如贾诩所言,如今战机终于来临,决断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谋而在断。”战场指挥,最重要的是“断”。出谋划策可以让智囊和参谋去做,可决断是主帅必须做的,所以必须果断,要敢于承担责任、承担后果。
关键是,许攸可不可信?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曹操最终认为许攸可信,因为他与许攸相交二十余年,自问对他还是有点了解的。
许攸缺点很多,首先他是个花花公子,而且贪财凶淫,易于冲动,说话不经大脑,但曹操也很清楚。此人是个性情中人,说帮你曹操就帮你曹操,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另外,按照博弈论,弱势方应选择‘宁可信其有’比较好。强势方失去了这次机会,还有条件继续捕捉下一个机会。可曹操身为弱势方,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以后可能就再没有机会了。
总之,曹操便是靠着发小许攸的重要而及时的情报,最终火烧乌巢,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袁绍,统一北方,曹魏政权由此奠定。从这个角度说,许攸可算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如果没有许攸,曹操早就成了袁绍的阶下囚,生死未可知,更别说啥魏武挥鞭了。
而许攸临阵倒戈,背袁投曹,出卖情报,其邺城家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多半都被处死甚至灭族了!许攸付出如此大的牺牲而为曹操立下如此大功,曹操该如何回报自己呢?不说封自己一个三公或重号将军,至少也该是个九卿加侯爵吧!但没有,曹操拿下冀州后,许攸只被赏赐了一些金银,地位仍只是一个普通谋士,你叫他心里如何平衡?
一个全家被杀、心理又不平衡的人,其面目想来也不会多好看,许攸从此便成了一个怨妇般的愤怒老鸟,没大没小,口无遮拦,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曹操不敬,甚至表现出怠慢、不屑的态度,有时还会当众叫其小名,让曹操难堪。
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曾对许攸的性格有个精准评价——贪而无治。贪欲重而没有节制,这就是许攸一生中最大的缺点。这个可怕的缺点,先害死了他的家人,最后还害死了他自己。
有次,许攸随曹操出邺城东门,他竟望着曹操的背影,竟洋洋自得地对左右说道:“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入此门。”
又一次在宴会上,许攸竟公然指着曹操,戏谑说:“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公众场合,曹操也不好发恼,只好满脸堆笑,装作大度:“汝言是也。”
然而从此,许攸便再也看不到曹操对他笑了。
因为他死了,死人可看不到人笑,只能听到鬼哭。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许攸这个大功臣大恩人呢?
因为曹操也很郁闷。许攸放弃家人的性命而背袁投曹,是他许攸自己的选择,又不是曹操逼他的;他完全可以向袁绍申诉或求情,让审配放了他家人,但他没有,是他自己选择了当背叛者,而背叛者,永远不会赢得尊重。
许攸没有赢得尊重,就该夹着尾巴乖乖领受曹操的恩赐,他却反过来不尊重曹操,居功自傲,仗恩肆意,这叫曹操如何受得了?
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许攸之恩已然涌泉,曹操若要相报,难道也要以冀州或家人相报么?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只能恩将仇报,这就是帝王心,海底针!一个帝王的心,能容得下整个天下,却不能容忍一份无以为报的恩情,因为帝王必须是一个市恩之人,而不是一个受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