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不允许女人染指政治,可是中国政治常常得靠女人挽救。优秀的“国母”应当具备两方面的政绩,一是辅佐夫君成为明君,二是再生育、培养个明君。以此来看。王政君太逊色了!
王政君是刘奭皇后,刘骜生母,刘欣奶奶,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括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长达61年,历史给足了她机会。然而,夫君刘奭没成明君,儿子刘骜也没成明君,那都属本书倒计时之前,且不计较。问题是步入倒计时之后,她仍然长时间大权在手,却没有作为,不仅没能挽救,反而有意无意帮着篡汉者王莽。她表现出太多普通女人的那种自私与善良,偏爱侄儿王莽也偏爱后宫家人班稚(当然班稚无辜),没有原则立场。即使看出白石上“宣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的文字不可信,明说“这是骗人的,不能听”,却不能坚持,一路让舆论牵着鼻子走。直到王莽登基废汉索要玉玺,她悲愤不已,却也只能像一般泼妇那样泄泄气。刘邦在天之灵看了,非气吐血不可。
假如这时碰上刘邦之妻吕雉,历史肯定不是这样。吕雉智慧,像武则天一样心狠手辣,名声不好,但政绩显著。刘邦原来只是个乡下流氓小混混,吕雉为他造反夺权立下汗马功劳。刘邦驾崩,刘盈继位,尊吕雉为皇太后。但刘盈仁弱,实际朝政由吕雉执掌。刘盈死后,吕雉立刘盈的儿子刘恭为少帝。刘恭心有不满,吕雉便杀刘恭,改立刘义为帝,但“号令皆出太后”。吕雉先后掌权达16年,认真贯彻执行刘邦的遗嘱,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继续奉行“无为而治”国策,从民之欲,而不劳民,不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均取得进一步发展,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将她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说她“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如果王政君像吕雉,这最后十年她应该会果断地选一位成年且心智正常的皇帝,或者自己直接当政。应当承认,王莽相当优秀,魅力十足,一般人面对他的宣传攻势都难以抵挡。对这样的人才应当重用,但也应当有底线(如果认同他改朝换代另当别论)。至少在她已经看出他的野心,并有人公开站出来说“不”的时候,她完全可以借助内外力量控制王莽进一步篡夺,挽救时局。可她没有,一步步退让,一次次默认,眼睁睁看着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没有成年的皇帝,也无具从政能力的太后,却有异心的能臣,这样的政权能生存下去岂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