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霸主的德治思想及对当代治国有啥启示?

春秋霸主的德治思想及对当代治国有啥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4/1/31 22:26:59

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在时期当中,很多制度的创立都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而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和秦国这三个国家是在焦较早建立霸权的国家。而其中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右分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三位霸主,那么这三位霸主为什么能够成为霸主?

其实与他们的德治思想,以及他们的管理意识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三位霸主的管理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其真正的管理思想和德治思想对于现如今的国家有什么示?

[var1]

一、主要的管理思想,其实还是要符合当时总体的社会环境

1、齐桓公的管理思想以及他的改革内容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所以霸主地位是比较典型的,其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说的就是这位齐桓公。

齐桓公之所以可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齐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改革过程中的管理思想,以及在改革后所实行的一系列得治措施是比较到位的。并且齐桓公的改革内容,给后面的几位霸主的改革内容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齐桓公首先对内部进行了改革,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改革宫廷的官制,以及地方的一系列行政机构,对于原来的官制分别进行了各个部门的改革。主要是削弱了一些以血缘为标准的贵族的势力,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在齐桓公的统治年间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央政权的。

[var1]

齐桓公的这一步措施,与后面的晋文公所采取的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后来晋文公也采取了臣下的部分意见,对于原来按血缘为标准的贵族进行了势力的剥夺。并且宣布大部分的贵族,也就是所谓的一些王室贵族是不能居住在晋国的。

在官制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以外,那么在地方行政机构上面也是如此,主要还是延续西周的国野制度。

而西周的国野制度,很好地塑造了一个阶级的秩序,而这个阶级秩序,其实并不是以贵族血缘来判定的阶级秩序,而是以国野的原有秩序去判定的。在国野之下,其实也设了很多机构,这一系列机构有点儿类似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机构。

[var1]

“六乡为工商,十五乡为士。一轨分五家,设置轨长。一里分十轨,设置里司。一连分四里,设置连长。一乡分十连,设置良人。再三卿为臣,三族为工,三乡为商,三为泽,三衡为山,用以来加强其管理。相对于国都的其它地方,一邑分为三十家,设置邑司。

一卒分为十邑,设置卒帅。一乡分为十卒,设置乡帅。一县分为三乡,设置县帅。一属分为十县,设置大夫。”。

对于每一个机构设立一个长官进行看管,这样的长官一般来说都是中央委派的,并且严格要求各级的官员是不能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的。

[var1]

所有的职责范围统一都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变化来进行安排的,同样也要听从于中央的调令。这样的一种设置,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与后来的郡县制是比较类似的。

总体上来说,齐桓公对于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是符合历史的大潮流的,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金字塔的统治秩序。另外在军事上,齐桓公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主要的是政军合一和民兵合一的军事制度。

另外,在军事改革的内容中,还加了一条。如果百姓能够拿的出兵器,或者是提交一定的铸造兵器的原材料,是可以进行赎罪的。

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齐国在铸造兵器这方面的成本。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是一些比较正常的措施,就是减少赋税,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总体上提高齐国总体的人口数量,来拉动当时的农业经济。

[var1]

2、晋文公的改革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和秦穆公的改革思想是比较相似的

晋文公其实并没有像齐桓公,首先从大的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当时的晋文公改革内容主要是改革内部的官制。其实对于地方的行政机构,多多少少也有一部分的改革,但是这样的改革,明显并没有齐桓公的改革力度大。

所以在晋国是没有办法构成,像齐国那样严密的金字塔体系。这也是后来晋国的卿大夫势力强大的原因之一。

晋文公首先向齐桓公一样,对于原来的一些贵族进行了一定的势力剪裁,将其他的一些资源分给了当时有功劳的功臣,所以晋文公他选拔官员的标准,其实并不是按血缘来划分的,而是讲究的是德才兼备。

[var1]

根据立的功劳的大小去判定一个官员的官职。如果这个官员立了大功,那么授予的官职为就比较高,立了小功授予的官职为就比较低。

另外,对于一些犯了错误的官员,当时的法律还明确的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这就决定了,晋文公本人在尊重人才上是做的比较好的。同样做的好的,也有秦穆公所处的时期,秦国并不算一个十分强大的大国。

因为在秦国之上,还有晋国和楚国等大国,所以秦国本身的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所以在秦国并没有如此厚实的底子上,那么君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吸纳更多的人才?

在尊重人才这一系列的措施上,要做到落实,当时的秦穆公也是这样想的,并且在一系列的政策和行为中付诸了实践。

[var1]

当时的秦穆公是非常尊重有才能的人的,如果遇到了国家的一些大事情,秦穆公本人是需要去征询群臣的意见的,并且根据所提的意见,选出其中较为符合情况的意见。

并且其目光对于他手下的一些人才也是给予了很大的信任的,在外的军事战争,大部分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各个将军的手中。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君王应该做到的,因为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只有尽可能的拥有人才,尽可能地广开言路,才能够采纳更多符合自己国情的意见,才能够取长补短,去实行更好地治国政策。

[var1]

其实这三位君主在人才这一方面做的都是比较好的,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了管仲,而晋文公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计前嫌,也重用了之前的旧臣。而秦穆公在较少底子的基础上广开言路,对于人才十分的信任。

二、三位君主的管理和德治思想,给国家治理的启示。

1、三位君主的思想,基本上都是仁政的,人本管理思想

这三位君主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方面,的确是做到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措施以外,其实最重要的是三位君主的统治思想当中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仁政思想。

这三个君主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点就是特别尊重人,而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才,也就是说这三位君主在人才的处理方式上是比较恰当的。

三位君主对于人才并没有其他的一些外在条件的限制,除了要求人才应该具备的德才兼备以外,对于其身份,其血缘,和国籍都没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后来很多人才都往晋国,齐国和秦国的方向跑。

[var1]

因为这三位君主始自始自终都把人作为立国的根本,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人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动力。所以拥有人才就意味着国家可以进行不断的发展,也是因为重视人才,所以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2、在管理上既有休养生息,也有励精图治

三位君主的改革内容是比较平稳的,其中也有一些较为激烈的改革内容,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较为缓和的改革内容,这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当中是比较难看见的。

因为改革本身改的是问题,对于问题究竟能够认识多少,决定了改革的内容,而改革的内容,又恰恰决定了改革最后的成败与否。三位君主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改革措施,说明他们对于当时国家内部的一系列问题看的是比较透彻的。

[var1]

所以能够制定出较为稳定的,也较为符合国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能够在改革的过程中做到收放自如。而三位君主主要休养生息,也就是缓和的方面,就是在改革经济上,其经济上大部分的措施都是减免赋税,激励当时的人们劳动,鼓励生育。

为后来称霸奠定了十分强硬的物质基础。而较为励精图治也是较为激烈方面的改革内容,就是在地方的管理上,以及在一些官僚制度上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改革。

主要改的是官僚的选拔标准员来选拔官僚的标准,大部分都是以血缘,以及其贵族的身份作为一个评判标准的。但是在这三位君主上台之后,普遍性的都是以德才兼备为选拔官僚的标准。

三、总结

君主本身的能力,其实在国力提升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君主往往会具有最高权利,那么在资源的分配上,其最高权力又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故此,君主能否看清当时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var1]

参考文献:

《春秋史》

《战国史》

《秦汉史》

更多文章

  • 奇葩楚王被骗客死秦国,在位时却鲸吞了战国最大一块疆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被秦国扣押的楚王结局如何,老楚王客死异乡他儿子不打秦国吗,兵圣楚王看上了秦国公主

    [var1]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继承王位,史称楚怀王。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到楚怀王时国势达到顶峰。楚国是当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楚怀王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

  • “诸葛亮“唐国强,前妻35岁除夕夜身亡,娶小12岁混血儿成人生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图片唐国强,唐国强诸葛亮早期视频,诸葛亮唐国强经典造型

    在上世纪80年代,唐国强绝对是青年演员当中的佼佼者之一,"奶油小生"一词便是为他量身定做的。01"奶油小生"唐国强1952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的唐国强,打小便对表演十分痴迷,初中毕业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进入青岛话剧团,在这里他凭借自己惊人的天赋与毅力,摸爬滚打五年之后,终于"混成"了剧团的骨干人员。在

  • 吕布两次跳槽被骂“三姓家奴”,张辽五易其主,为何却成良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辽为什么跟着吕布,吕布败给张辽,吕布张辽郭嘉双爆头

    ▲三英战吕布三国时代,最为人所不齿的反复小人自然非吕布莫属。他虽然勇冠三军,却反复无常,最早在执金吾、并州刺史丁原帐下担任主簿,后来又转投西凉刺史董卓,被提拔为中郎将,封都亭侯;但短短3年后,吕布就在司徒王允等人的撺掇下,又杀掉了董卓,最终落了个“三姓家奴”的坏名声,成为千夫所指。▲张辽张辽也曾屡屡

  • 关羽生平义薄云天,为何最终满门被屠,而张飞全家却无人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死后张飞痛哭,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vs张飞

    在三国中,如说起当世名将,那必有关羽、张飞二人一席。他们都是蜀国军中战神,素来勇猛无匹,对大哥刘备忠心不二,更为蜀国江山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靠着赫赫战功,靠着刘备兄弟的名头,二人家族在蜀国地位极高。独独关羽被灭门然而当邓艾大军进入成都,蜀国正式发表投降宣言后,刘备、张飞家族得以保全,还被给以优待

  • 三国中最厉害的五大武将,关羽垫底,第一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十大武将关羽,三国中唯一能打败关羽的武将,三国比关羽厉害的人都有谁

    第五汉寿亭候,五虎大将之一的关羽关羽在三国中的表现确实很抢眼,武功超群、战迹卓越,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身在曹营心在汉,忠于刘备汉室,很是了不得。但是关羽却有太多次的打不过、走不脱的事。关羽率军在土山被曹军包围,无法回城,使刘备家小被俘,为保刘大哥的家小,关被迫投降曹操。关羽在与袁

  • 匈奴被大汉打的乱跑,却能驰骋欧洲,甚至让罗马帝国低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马匈奴,匈奴和罗马战争电影,匈奴与罗马有哪些冲突

    中央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大概就是汉武帝统治期间,霍去病与卫青等大将军将匈奴打的一路逃窜,匈奴无奈之下只得进行民族大迁移,彼时的西方各国尚且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恶魔”。虽然匈奴被汉人打怕了,但是却能驰骋欧洲,在和汉人300多年的斗争当中,匈奴人学到了一些战争艺术和谋略。学以致用的匈奴人将中国的战略发挥到了

  • 袁绍在官渡之战输给曹操后,他还能赢得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渡之战袁绍输给曹操后,袁绍官渡失利退回大营,袁绍在官渡之战听了谁的导致战败

    在此之后,曹操又设计击败了袁绍麾下大将文丑,就此将袁绍的精锐骑兵诛灭大半。而袁绍虽然在前期战事上吃了一些亏,但由于其整体实力较强,以至于袁绍在官渡之战时颇占上风,若非许攸等人接连背叛,袁绍也不至于被曹操击败,就此没落。那假如袁绍在官渡之战败给曹操并没落,那他需要如何规划才能赢得天下?事实上,袁绍在官

  •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可谓大权旁落,他对诸葛亮的情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撑了29年,阿斗刘禅诸葛亮,虎啸龙吟刘禅哭诸葛亮

    一个月后,刘禅在成都继位为帝,年仅十七岁,他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并根据刘备的遗诏,由丞相诸葛亮来辅政,在当时政事无论大小,都是由诸葛亮做决断,而刘禅也说过政事由诸葛亮做主,他自己只要做好祭祀之事就好的话,足见当时蜀汉大小事情的决定权一直都在诸葛亮手中。不得不说,当时身为益州牧兼司隶校尉的诸葛亮不但掌控

  •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手持一把鹅毛扇?原来竟是因为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拿鹅毛扇,诸葛亮手里有鹅毛扇吗,诸葛亮的鹅毛扇从哪来

    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机妙算,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一把鹅毛扇不离手。在电影《赤壁》里,就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桥段,梁朝伟版周瑜问:“这么冷的天还用扇子?”金城武版诸葛亮答:“我需要时刻保持冷静。”这把鹅毛扇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诸葛亮为什么要一直拿在手里呢?这事情还得从诸葛亮青年时说起,在襄阳躬耕苦读的时候,好友

  •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羞辱黄忠?他的小心思只有诸葛亮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说黄忠不配当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黄忠长沙大战完整版

    这个被关羽羞辱的人是黄忠,理由是“羞于老兵为伍”,做出了不愿意接受五虎将封号的表现。黄忠比关羽差在哪?关羽为何不挑别人毛病,偏偏指着黄忠骂?难道仅仅是因为黄忠是个“老兵”和他并列吗?哪里有这么简单,关羽的小心思可能只有诸葛亮懂。黄忠在刘备争夺荆州的时候归于刘备账下,当年关羽曾经和黄忠交手,俩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