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刘禅在成都继位为帝,年仅十七岁,他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并根据刘备的遗诏,由丞相诸葛亮来辅政,在当时政事无论大小,都是由诸葛亮做决断,而刘禅也说过政事由诸葛亮做主,他自己只要做好祭祀之事就好的话,足见当时蜀汉大小事情的决定权一直都在诸葛亮手中。不得不说,当时身为益州牧兼司隶校尉的诸葛亮不但掌控蜀汉的内政与军事大权,而且还能决定官员升迁,换句话说,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可谓大权旁落,既然如此,刘禅对诸葛亮的感情究竟如何呢?
事实上,刘禅对诸葛亮的情感可谓是爱多很少,只不过爱是对诸葛亮,恨是对自己。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一直掌控蜀汉大权,因此,刘禅对诸葛亮或许心生愤恨却不敢表现出来,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要知道蜀汉一直宽以待人,比如糜芳身为刘备的小舅子,却在东吴大军面前直接放弃江陵,导致关羽被杀,荆州沦陷,但即便如此,糜竺依旧稳坐高位,而黄权在两难之下不得已而投奔了曹魏,但他的家人却没有因此获罪,而蜀汉正因为一直都保持着浓浓的人情味,所有士族才会对蜀汉有所回报,蜀汉在覆灭时才有守国者无数。
正因为蜀汉是充满人情味的,因此刘禅会遵照诸葛亮的意思,让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与费祎逐步成为刘禅之下的蜀汉第一人,也会对没有太多才华的诸葛瞻加以重用,其实这就是在对诸葛亮的追思,刘禅只是在恨自己没能做得更好,将蜀汉带得更远。
笔者认为,刘禅对诸葛亮视之若父,在情感上并没有掺杂别的东西,只是刘禅一直都是一个平凡人,他没能做得更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