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出洋相: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现在人们仍在这样喊

慈禧出洋相: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现在人们仍在这样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4/26 11:58:13

慈禧生于1835年清朝时期,中文名为叶赫那拉·杏贞,1852年入宫,被赐号为兰贵人,紧接着第二年间,又被封为懿嫔,在她入宫的第四年,便生下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这一年她的地位又得到了提升,被封为懿贵妃。

到了1861年间,随着咸丰帝的驾崩,慈禧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便被称为圣母皇太后,上微号慈禧。

随后她又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进而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纵观慈禧的一生,她虽然有着一些负面的评价,但是也被万人朝拜,那么曾经万人之上的慈禧太后到底出过怎样的洋相,至今依然被众人流传。

抓住机会,解决大清危机

慈禧借着顺势登位,便开始发动了洋务运动,以及实行了新政和兴办学堂等,这些运动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面对西方科技的进步,以慈禧为首的统治者深知自己国家的统治政权受到了威胁,如果再不进行改变,中国可能还会遭遇鸦片战争的洗礼,所以要维持统治地位,不断引进和学习西方的文化是主要的前提。

于是,在慈禧的带领下,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官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在这期间,李鸿章大力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也打造了清王朝历史上的第一支水军。其中这些水军包括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

另外,在中国的一些教育、重工业和轻工业上,这场运动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让思想较为封建的慈禧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新鲜事物。

西洋物品的流入

慈禧对这些西方物品的了解,主要还是因为身边有一位叫裕德龄的侍女。这位侍女和普通的侍女并不同,由于家庭环境的优越,她的父亲早年就和日本与法国有着常年的交往,所以父亲都会把裕德龄带在身边,就这样,长达几年的海外生活,让裕德龄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科技文化知识。

在她回国之后,由于之前特殊的经历,便被宫中召唤担任慈禧身边的御前女官。长期的海外生活,使得裕德龄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和落寞,只有学习西方进行变革,才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抗衡。

为了让慈禧接受这些西洋物品,裕德龄便经常找来一些西洋物件讨慈禧的欢心,其中这些物件有大小提琴、吉他、乐器,以及一些舞蹈和教堂。

就这样,裕德龄每天在慈禧身边为她解释这些物品的用处和由来,使得慈禧开始慢慢接受和喜欢上这些西洋物品。

其中最受慈禧喜欢的是照相和放电影,由于一次放电影冒黑烟的事情发生,从那以后,慈禧便下令禁止紫禁城放映电影,因此照相这个事情成为了慈禧保留下来的爱好。

慈禧爱上照相,却洋相百出

随着宫廷里引进的西洋物品增多,照相机也被流传到宫中。有一次,宫女太监看到一批照相机引进宫中,大家都十分好奇这是什么东西。因为在宫中生活很久的人也没见过这个新奇的玩意。

大家对着这照相机左瞧右看,发现照相机不仅会闪光,还能将人一瞬间的模样保存记录下来。正在陪着慈禧太后的裕德龄也跑过去凑热闹,便建议慈禧太后也去试试,慈禧太后便点头答应了。

初次面对相机的慈禧,十分紧张,四肢也十分僵硬,随着相机“咔嚓”一声的响声,慈禧更是紧张地闭上眼,裕德龄帮慈禧拍了好几张,发现效果都不是太好,其中照片不是面部表情僵硬,就是人的眼睛是紧闭着的。

因此,外国摄影师看到后,便立马上前告诉慈禧太后,在拍照的时候说英文“cheese”,这样就不会导致表情僵硬,看上去十分自然,像是在微笑。

但是慈禧太后并没有听清摄影师说的英文是什么,她就误以为是“茄子”,久而久之慈禧就养成了一照相就喊“茄子”的习惯。

果然在这之后,慈禧拍出来的照片比以前自然了很多,同时也正因为这个习惯,也让慈禧闹出了笑话。

在那时,人们都是通过蜡烛来照明,但是随着中西交汇的合作,第一批的灯泡的使用者便是宫廷里的人。正逢一位外国使者来拜访慈禧,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就是灯泡。外国使者把自己带来的礼物说得天花乱坠,但是慈禧一句也没听懂。最后,外国使者拿出灯泡告诉慈禧只需要通电,就可以亮起来。

外国使者将灯泡通上电以后,整个屋子都亮了起来,而也在这一瞬间,慈禧太后突然喊出来“茄子”二字。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外国使者也十分疑惑不解。原来慈禧误把灯泡的光当成了照相机的闪光灯。

看到这一幕,裕德龄着急上前解围,才缓解了当时的尴尬局面。

正是由于当年慈禧出了这样一个洋相,时至如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照相的时候,尤其是在照集体照的时候,人们依然会喊“茄子”。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作为最高统治者,弄出的乌龙也成为了世人的笑柄,其实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不虚心接受任何人的建议,特立独行。进而导致了清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而康有为和梁超提倡科学文化的改良运动也被慈禧扼杀在了摇篮中,因为当时戊戌变法损害到慈禧太后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她的强烈反对和抵制,随后她便发动“戊戌政变”,最终导致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

所以也正是由于慈禧太后作为统治者的无知和腐朽,虽然在统治上取得过成绩,但最终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是将清朝推向了灭亡,以及卖国求荣签订的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让中国面临巨额的割地赔款,造成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屈辱。

由此可见,其实出洋相和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之人依然墨守陈规,不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最终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更多文章

  • 经远舰水下考古发现,北洋水师八大主力舰最后归宿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洋八大舰,北洋舰队八大主力舰最终去处,经远舰

    北洋水师有八艘主力舰,经远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海军的重要战舰之一,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经远舰1887年1月3日下水,于1887年底回国,入编北洋水师,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邓世昌指挥

  • 清朝用和亲与封王拢络蒙古,征服准噶尔部,乾隆用了第三种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元朝的后裔称为本部蒙古,即鞑靼,西部蒙古这一部分称为瓦剌。明朝初期,鞑靼和瓦剌都曾臣服,几十年后,瓦剌入侵,土木堡之战俘虏了明英宗。明末清初,本部蒙古分化为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清朝采用和亲、封王的办法分化拉拢,使这两部分蒙古成为满清的盟友,进行了有效控制。明朝时期,瓦剌部在蒙古鞑靼部打击下

  • 110大胜!清军少见的一次击败英法联军的胜利为什么是不明智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军大战英法联军,为什么80万清军打不过4000英军,清军也有火器为什么打不过英军

    当时英法联军已经占领过一次大沽口炮台了,那次的战斗对于英法联军来说,赢的还是挺顺利的,没费多大的劲就打下了大沽口,在六天之内就兵临天津城下,直接威胁大清的京师重地。而那次的战争之中,大清也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了一个所谓的《天津条约》!而到了1895年的这一次英法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决定再次用少量的武装

  • 李莲英伺候慈禧方便,慈禧:你比安德海差远了,原来安德海有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莲英临死说出慈禧的秘史,安德海给慈禧太后洗脚,李莲英与安德海的关系

    清朝内务府有一份资料记载了慈禧每年的水果消耗量:苹果158320个,香蕉111750根、棠梨77300个、红肖梨53295个、柿子2275个、文官果2400个,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甜桃、樱桃、李子、杏、沙果、鲜山楂等不计其数,其它的先不说,就单单拿苹果来说,慈禧太后一年要消耗15万多个苹果。这个数据让人

  • 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被捕后为防止其部下反清秘密将其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洪秀全为什么叫洪天贵福,洪秀全儿子洪天贵被割1千多刀,洪秀全子女咋死的

    洪仁等将领在安徽广德接到了洪天贵福,他们计划向江西进发。逃亡途中的一天深夜,清军突然追上了太平军。洪天贵福惊慌失措,跌进一个洞口不大的深坑,清军继续向前追赶,忽略了躲在深坑中的洪天贵福。天亮之后,洪天贵福从坑中爬出来。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茫然无助,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他漫无目标地乱走,依靠乞讨维

  •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为什么11年不出天王府?洪秀全:后宫美人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为啥死守天京,太平天国洪秀全死在哪里,历史上的洪秀全之死

    比如唐朝的黄巢,他屡试不中,最后发动起义,差一点灭掉了唐朝,其实在清朝还有一位,叫做洪火秀的考生,他参加了三届清朝的院试,但是都落第了。他是全村人的希望,落第让他深受打击,所以第三次落榜之后他大病了一场。这洪火秀在病中迷迷糊糊梦到一个老头,自称是上帝,他命令洪火秀斩尽人间妖魔,梦醒后,洪火秀好像变了

  • 盗墓贼想盗清惠陵,却怕传染不敢动手,最后却揭开同治皇后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同治惠陵被盗,同治皇后电视剧,同治皇后怀孕是真的吗

    文|史哥哥同治帝和阿鲁特氏死后被合葬于恵陵,而同治帝虽然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不过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可以说是一对死对头。民国时期,战争比较多,时局不太稳定,因此经常会有盗匪去帝王贵族的墓葬之地偷盗冥器。其中就有一个带头的盗匪,他的名字叫做王绍义,这一次他带着手下的人,准备去偷盗惠陵,因为这座陵墓相对来

  • 顺治皇帝福临的皇位是捡来的,要不然皇位也不能落到他头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顺治皇帝是福临吗,顺治福临的结局,顺治和福临是同一个人吗

    但是皇位的有利继承者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兄弟有很高的威望,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占有大义名分。多尔衮有正白旗和镶白旗支持,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旗,两人的战功差不五多,八旗中已经占据了五旗,而代善父子掌管了正红和镶红旗支持,认为大局已定,可是遭到了正白和镶白旗的反对,而豪格这个是

  • 和珅为官之道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三点最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和珅赈灾经典语录,纪晓岚和珅科举,历史上的和珅贪财有原则吗

    “硕鼠”在我国古代是贪官的代名词。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官员腐败是十分严重的现象。毕竟皇权社会任人唯亲,权力之下缺少监管制度的执行,因此,贪官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在古代贪官中,清朝的和珅是最为人熟悉的。因为和珅贪污的巨款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乾隆驾崩之后,嘉靖皇帝在和珅家中查抄了八亿两

  • 报仇?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什么要破坏乾隆的尸首?只为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殿英盗东陵后的真实照片,孙殿英盗东陵脱罪之谜,孙殿英盗东陵纪录片

    我们在这里着重讲一下当年孙殿英带领自己的人进入乾隆的地宫是为什么要将乾隆的牙全部砸碎。因为乾隆的不同于慈禧,乾隆当时已经下葬超过了一个多世纪了,本身也就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只有头盖骨,一排牙齿和肋骨,辫子。对于一副骷髅,孙殿英为什么还要下如此的狠手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孙殿英的祖上于清朝有仇恨,而作为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