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的原因,还是在于赵宋两家的兴起,他们刻意防范军队势力,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虽然说的轻松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想要除掉一位皇帝自己都感觉有危险的人物,那是更不容易的事情。赵构作为一位历史政变的统治者,他选择自己的同盟秦桧的办法。
但是想要一位文官去除掉带兵十万的将领,是怎样下去的手?如果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授意,他是不干这样做的。如果那样,秦桧就不会是一名奸臣,而是一名蠢材。在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他只能选择“政治上的正确,服从自己领导的命令,杀死这么一位政治上的反对派”!
在赵构下决心杀死岳飞之前,还是比较寻求平衡两派的利益关系。在于金人讲和时,赵构还是没有忘记岳飞的功劳,给岳飞加官进爵,但是岳飞却拒绝了,这就使得赵构在圣旨之外又好言相劝,从这一点上就已经深深触动了赵宋两家的禁忌。
而岳飞又是一位为人正直的人,他可不是秦桧能够比较的。但是岳飞只是一个军事家,不是一位政治家。从他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的信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是绝对正直的。他的个人悲剧也只不过是赵宋王朝在政治上的一位牺牲品。
岳家军是有铁一样的纪律“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但是这数十万大军得有补给吧。没有粮食,生活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打仗了。在岳飞带兵进入襄阳收复了洛阳西南的一些县,想与太行山上的义军取得联系,但是因为没有粮食不得不撤回。但是南北交战多年粮食消耗颇巨,这就导致必须从百姓身上刮取,百姓本来就粮食匮乏,还要承担军事开支,这就造成百姓的不满,岳飞镇压的钟相起义就是最好的例子!
岳飞与秦桧的交战就是因为政治观点的分裂所致,但是为什么后人却加上“秦岳不通婚”的扩大化平民斗争?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去更改历史,就像在岳飞墓前下跪的铁人和赞颂岳飞贬低秦桧的碑刻。但是后人却在自己的历史装修中却忘了一个基本的追问“赵构该不该跪在岳飞的面前”?
如果废除这个下跪的历史不公正的标志,如果一直坚持那只有添上赵构,才可以算是历史的完整。在岳飞被捕后,赵构说到:法律是用来制止犯罪的,不是胡乱追逼证据的,动摇军心。赵构表面是体恤但是背地里却是定罪。这也是秦桧的高明之处,如果我们在智力上给他们排个号那就是赵、秦、岳。
秦桧充当了历史上的反派,这要与个人性格有关。我们看看两宋的权臣,哪一个不是贪得无厌,但是秦桧就是个反例,你可以说他是奸臣,但不能说他是贪臣。作为宰相秦桧与其他四人政治风格却恰恰相反,他不惜自己的力量打击异己,但又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不贪。是秦桧的心机高深还是史学家的漏笔,应该不是最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