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细说清朝皇帝和大臣的朝服、吉服、常服,大臣平常上朝穿哪种

细说清朝皇帝和大臣的朝服、吉服、常服,大臣平常上朝穿哪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22 更新时间:2024/2/5 9:32:34

有人认为朝服就是“上朝穿的衣服”,但朝服却不能从字面上解释,其并不是上朝穿的衣服。朝服主要在重大典礼重大祭祀时才会穿,一般很少穿到。重大典礼指的是元旦、冬至、进册宝等庆典,祭祀指的是祭天、祭地、祭堂子等祭祀活动。其中皇帝在庆典和祭祀中最活跃,而一年穿朝服的次数一般也不会超过二十次,更别说其他大臣了。乾隆十七年才穿了十七次,祭祀占了八次,咸丰四年,穿朝服十二次,其中祭祀占了十一次。由于朝服在所有服制中是最高等次,最复杂,价格也最昂贵,所以很多官员都不会置办朝服。如果临时用到,干脆有朝服的官员借着穿。

朝服一般由朝冠、端罩、补褂、朝珠、朝带、朝靴组成。其中朝冠经在影视剧中被错用。朝冠分为冬、夏两款。冬款朝冠,只有皇帝才能用黑狐为质地,一品以上大员的以青狐为质地,而二三品可以用貂尾为质地,这些都是有严格等级的。冬朝冠,外面是青色,里面是红色,帽檐是上仰的,上面点缀着红绒,红绒凸出到帽檐外面。夏朝冠则是由织玉草或藤竹丝为材料,帽檐是敞开的,上面点缀着红绒。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民间所说的“冠顶子”,朝冠的顶子一般是由底座和主宝石两部分构成。其中宝石多为椭圆和棱形,这是与下面吉服冠最突出的区别。吉服冠的顶子宝石全部是圆形的。皇帝的朝冠顶的底座为金龙三层,每层中央有东珠一颗,环绕四条金龙,每条金龙镶嵌一颗东珠,其中在三层金龙的最上方,镶嵌着一颗大东珠。而从皇子、亲到辅国公底座都是两层金龙,装饰的东珠数量依次递减,而最顶上的主宝石为红宝石。大臣朝冠顶底座用镂花金座,中间镶嵌一颗小宝石,主宝石按品级不同而定。

清朝规定,皇帝的夏朝冠,冠前缀着金佛,上面镶嵌十五颗东珠。这在清朝影视剧中,经常会看见皇帝的朝冠上有金佛,要知道这是朝冠,大典和祭祀时才会用到。

朝袍是朝服的重要部分。朝袍从皇帝、皇子、亲王、郡王,其朝袍的纹饰前后、两肩各有一条正龙,而从贝勒到武四品官员,前后、两肩各有正蟒一条,从文武五品到文武七品前后有行蟒各有一条。所以,在这里大家应该注意,清朝官员的即使是文武七品的朝袍上也有蟒纹,并不是大家想的只有王爷贝勒贝子才有。对于朝袍的颜色,只有皇帝才能用明黄,皇子也用金黄,从亲王到文武四品官员用蓝或石青色,文武五品官员到文武八品只能用石青色。

其中龙和蟒如区分呢?

一般认为龙为五爪,而蟒为四爪。其中只有皇帝的朝袍之上才能有十二章,即十二种图样。其他宗室和大臣是没有的。

朝服最让人注目可能就是补褂了,也就是常说的“补子”。皇帝的补褂称呼“衮服”,而皇子的补褂被称为“龙褂”,大臣的则被称为“补服”。皇帝和皇子的补子都是四团正龙,但皇帝纹饰的为左日,右月,前后有万寿篆文。皇子却没有。亲王同样四团龙,但与皇帝和皇子区别的是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为四团行龙,而贝勒为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为行蟒,镇国公、辅国公、公侯伯都为两方正蟒,剩下的文武大臣按品级都有不同的补子,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不用多说了。我们可以看出团补高于方补。

比朝服低一等次的是吉服,吉服袍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袍”或“蟒袍”。吉服一般用于喜庆仪式、典礼,以及祭祀,但场合的重要程度要次于朝服。其中迎接宫中的人、接诏书以及过寿等,都要穿吉服,所以吉服的使用次数很多。后人在墓穴中发现的一些清朝官员穿着衣服的尸体一般都是穿的吉服。但不要看到墓穴中清朝官员的吉服上有蟒纹,就以为是亲王贝勒、贝子。而在清朝甚至七品官员和不入流的官员,其吉服上都有五条蟒。吉服冠上的顶珠不像朝服冠上是椭圆和棱形,而全部是圆形。吉服的底座更是比朝服底座要小得多。

常服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公服”。平常衙门办公,都穿的是“常服”,丧期和忌辰时都用“常服”,也称“素服”。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褂,当然还可根据场合来决定是否佩朝珠。

所以清朝大臣平时上朝时,实际上里面穿的是常服,而外面穿的是根据不同场合穿的补褂。

更多文章

  • 雍正登基之后,哪些兄弟遭受打击最严重,最惨的又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为什么杀了13个兄弟,正史雍正几个兄弟结局,雍正的兄弟结局

    八阿哥胤禩:连续打压后囚禁而死胤禩早年颇受康熙喜爱,同样也是“九龙夺嫡”中实力最为庞大的一支,先是自己参与夺嫡,后又扶持胤禵与雍正正面交锋。雍正继位之初,为了稳定人心,先是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并命其主持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当雍正坐稳皇位之后,打击便接憧而来。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将与胤禩

  • 太平天国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这3个冷知识少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天国的真正秘密,太平天国四个重要时间及标志,太平天国重要事件有哪些

    太平天国所用的语言很有意思,它有一套奇怪的隐语,什么叫隐语呢?举些例子吧,太平天囯称呼火药是称“红粉”的,称子弹为“铅码”,“大炮”叫“洋装”,“抬炮”则称“长龙”,“刀”则称“云中雪”……这都是些啥呀,太平天国干嘛干这种无聊的事情?这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宗教需要,大家知道太平天国是信“拜上帝教

  • 被历史遗忘的角落:揭秘清朝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故事讲解,清朝沈潜凄惨故事,史上最全清朝历史资料

    有清一代,共出了113个状元,其中按照地域分布来看的话,江苏50个,浙江20个,安徽9个,山东6个,广西4个,直隶、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各3个,湖南、贵州各2个,四川、内蒙古、奉天、河南、陕西各1个,山西、云南、甘肃、吉林、黑龙江没有出过状元。江苏和浙江共有70个,占去了大半。人口大省,河南、四川

  • 宜妃的下场有多惨?多次被雍正羞辱,死后四年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宜妃和雍正谁厉害,雍正为什么痛恨宜妃,雍正为何不杀了宜妃

    当然,电视剧颇多虚构,康熙压根就不可能去微服私访,更不可能带着宜妃一起去民间。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康熙皇帝也非常喜欢宠爱宜妃。康熙皇帝有着五十几个嫔妃,但宜妃郭络罗氏在康熙的心中有着不小的分量。首先是子嗣方面,宜妃为康熙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宜妃的多子也从侧面表明了康熙多次

  • 清末时期的“刺马案”是怎么回事?真的是曾国藩所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国藩刺马,满清十大奇案之刺马,清末刺马大案

    刺马案始末,到底是为兄弟报仇,还是一场惊天阴谋?同治三年(1864年),轰动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落幕,作为扑灭太平天国的绝对功臣,湘军在攻破天京后,将太平天国多年来积攒的金银财宝抢掠一空,人人发了大财,而曾国藩却只给朝廷上缴了少量钱财,言称天王府被大火烧的片瓦无存,并没有多少财宝。朝廷虽心有疑虑,但却

  • 相较于《鹿鼎记》,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因“三藩之乱”而家破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鹿鼎记建宁,鹿鼎记建宁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鹿鼎记建宁公主真有其人吗

    在《鹿鼎记》中,建宁公主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主,其母乃是神龙教为了得到《四十二章经》而安插在皇宫,假冒太后的卧底毛东珠(明末将领毛文龙之女),生父则不知是瘦头陀还是顺治帝,也就是说建宁公主极可能只是个空有公主名分的冒牌货。而相较于《鹿鼎记》中的离奇身世,历史上的建宁公主身世并无疑点,根据《清皇室

  • 一对乾隆珍宝,被英军抢走140年,子孙卖回中国,如今价值10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墓里有什么宝器,乾隆收藏的顶级珍宝,乾隆最珍贵的文物

    大清乾隆八年(1743年),江西景德镇御窑外一片繁忙,原来今天是为乾隆皇帝送瓷器的日子。督官唐英抱着两只新烧的瓶子,小心翼翼地来到车驾前,双手将这两只瓶子放进了黄绫铺底的紫檀木箱子之中。“终于成功了!这东西难得啊!”唐大人望着箱子里的两只宝瓶,长长吁了一口气。作为三朝元老,瓷器领域里的权威,这两只瓶

  • 真的是太平天国坑死了兄弟小刀会?这口历史的黑锅究竟真相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小刀会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太平天国十大奇案,太平天国总兵力实际有多少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李秀成攻打上海前,另有一支队伍对上海发动了进攻,这就是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年8月——1855年1月,上海的天地会在其首领刘丽川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上海县城,击毙了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了苏松太道吴健彰。起义军最初不过千人左右,几天之内发展到万人以上。小刀会

  • 史上巨贪和珅的崛起之路,父母双亡却才华出众,凭借肃贪展现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是怎么变巨贪的,巨贪和珅的悲惨下场,巨贪和珅受宠之谜

    乾隆为遏制满人汉化,用人实行满人至上原则满清入关以后,面对数量庞大的汉人,为了防止满人迅速汉化,满清统治者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满人在语言、风俗、婚姻等方面的独特性,但为了稳固统治,他们却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从顺治帝开始一直到雍正帝时期,都在不断强调满汉一家。清朝初期,为了迅速稳定统治,确保江山稳固,从顺

  • 明朝为解决蒙古问题耗费了巨大精力,为何清朝却处理的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与蒙古乃是天然敌对态势,清朝与蒙古则为天然友邻明朝与蒙古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处在了敌对之中,大明毕竟是在推翻蒙古统治后建立的,自然而然便将其视为了敌寇,因此在大明建立之后,除了对已经投降的蒙古诸部采取笼络之外,洪武帝和永乐帝都选择了多次北伐,意图彻底摧毁蒙古残余势力,这种态势至少在明初的百年之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