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灭元之后,针对遗留下的数十万蒙古女子,处理方式十分高明

朱元璋灭元之后,针对遗留下的数十万蒙古女子,处理方式十分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63 更新时间:2024/1/5 3:00:19

封建王朝更迭,江山易主。旧朝帝王忙于逃命,无数女子被视作累赘遗留。而新朝帝王急于清除余孽,往往对她们暴戾残忍,或屠戮,或折辱。

而有一位帝王,却不同。他对这些女子,采取了特别的政策,并借此巩固了政权。

他,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元朝覆灭时,数十万蒙古女子被抛弃留下,朱元璋是如何处理她们?这背后有哪些智慧呢?

一、出身布衣,平定天下

朱元璋对元朝遗留女子的处理方式,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元文宗天历元年,朱元璋出生于一贫寒家庭。家徒四壁,穷苦到“殡无棺椁,被体恶裳”的境地。

走投无路时,朱元璋只得投奔皇觉寺,成为行童。可不久,就碰上连年饥荒。身逢绝境,年仅17岁的他,只能带着衣钵,开始流浪乞讨,游历四方,以求一条生路。

也正是这段凄风苦雨的日子,给他未来的雄图霸业奠定了基础。

流浪的三年,他走遍了淮西各地,了解了当地民情风俗,眼界格局都有了扩展。所见所闻,为他后来深得民心提供了知识基础;苦难磨砺,给他后来旋转乾坤带来了精神力量。

后来,战乱四起,他参加义军,获得郭子兴赏识,又依靠自己的勇气智慧,成为红巾军头目,一路骁勇,队伍越来越壮大,攻占应天,大坡陈汉,一统江南。

1368年,元顺帝带后宫嫔妃仓皇出逃,蒙古族在中原地带的统治就此结束,明朝取得大权。

连年战乱,国家已风雨飘摇,百废待兴。历史背景特殊,蒙古族统治中原已有近百年,新的政权虽已确立,但如何处理两族人民关系,经济文化如何复苏,都是难题。

迫在眉睫的问题,便是处理这数十万遗留下来的蒙古女子。

元顺帝为求自保,早早逃出都城,后宫众多妃嫔宫女被扔下,民间各地也有许多家庭支离破碎,男子战死沙场,女子逃亡不成。

这庞大的群体,应该如何处理呢?

二、处理俘虏,多方思量

针对如何处理这些女子,朱元璋特地征求了众人建议。

有的人认为,元朝统治腐败百姓疾苦,汉族人百年来受尽屈辱,被列为最为低贱的第四等人,世世代代被压迫歧视。甚至有的地区蒙古族男子还享有汉族新娘的初夜权,汉族血统受到了这样的折辱,理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杀光这些遗留下来的蒙古女子,以平百年的仇恨。

有的人则认为,可以效仿以前的帝王,将遗留后宫女子统一归入明朝后宫,民间蒙古女子,发卖或作为奖赏犒劳将士。众大臣议论纷纷……

初统天下,群情激昂,压抑百年的恨与怒,在此时激发到巅峰。但一向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并未被情绪驱使,而是冷静思考,结合国情,多方考量,最终决定——放了这数十万蒙古女子。

平民出身,朱元璋更加深刻地明白百姓的疾苦,明白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诸多无奈。被后人诟病暴戾残酷、粗鄙无文的他,实则也有极为仁厚的一面。

但这仁厚,并非是一时恻隐,而是为了国家统一,采取影响更为长远的措施。

朱元璋给予这数十万蒙古女子的自由,是有条件的。

《钦定四库全书》曾记载他对前朝遗民的处理政策:“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

该政策表明,遗留下来的蒙古女子,若想继续留在中国自由生活,必须与汉族人结婚生子,绵延后代。若违反条令,与同是蒙古族的男子婚配,将会被抄家、成为奴隶。

这一政策的颁布,是极为英明巧妙的。既彰显了大国风范,与从前帝王的极端措施向左,使无数蒙古女子心悦诚服,又体现了帝王威严,为民族融合、国家复兴带来积极影响。

为何这么说呢?

三、政策高明,彰显智慧

这处理前朝遗民的政策,高明智慧之处有三:

第一,淡化蒙古血脉,巩固统治。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更多,带着仇恨逃亡漠北的也就更少。促进蒙古女子与中原男子婚配,既保证了汉族血统的绵延,又让中原的蒙古力量受到分化瓦解,让漠北蒙古族人口及生育率下降,巩固了政权。

第二,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复苏。常年战乱,白骨露野,人口锐减,明朝初立时,绝大多数的百姓家贫如洗,生活难以维持。国家要想稳定发展,首先要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以德治之”的遗民政策,鼓励了大多数遗留蒙古女子主动与汉族人通婚,为扩大人口数量、恢复生产力做出了卓越贡献。人口数量恢复增长,就会更多劳动力投入国家建设。

第三,民族政策开明,奠定国家长治久安。明朝国土辽阔,边境友邦众多,如何处理好与外族的关系,对国家的安全有长远的意义。而对遗民的处理方式,极大程度上为后来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基调。

对蒙古女子还以有条件的自由,给了他们在中原安家立命的可能。这其中的“威德兼施”,贯穿了后续的许多民族政策,比如“因俗而治”、对降服者招抚厚待,让更多外族人愿意与中原建立友好关系,实现“华夷一家”。

历史上,明朝统治了近三百年,与前朝相比,已是极为长远稳定,这与其民族政策关系密切。

四、总结

清朝文学家赵翼曾这样评价朱元璋——“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朱元璋出身草莽,却胸怀天下。他的身上有坚韧不拔、壮志凌云、开明智慧的一面,也会有狭隘之处,后世对此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处理遗留蒙古女子的方式,是英明智慧的,他的民族融合观念,值得后世思索、学习。

更多文章

  • 明朝的覆灭,谁该背负责任,是李自成或者吴三桂,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吴三桂电视剧,李自成为何十几年才消灭明朝

    文│小先生明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统治的王朝,建于1368年、灭于164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统治了中国276年,而这样一个辉煌王朝,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没落,走到覆灭的宿命的呢?谈起这个话题,有两位人物不得不提,他们分别是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和自诩周王的吴三桂,而偏偏就是这两位人物,成为了明

  • 明朝一开国勋臣统治一方250年 真正姓氏却至今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有哪些异姓王,明朝的十大贵族姓氏,明朝有几个大姓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似乎不太一样。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很少有中央朝廷管得到,甚至到了中央集权极其强大的明朝,依然享受着高度的自治。这,就是云南。云南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由平西侯沐英镇守,到顺治四年(1647年)大西军余部入滇,沐氏家族统治这里达两个半世纪。沐氏由侯晋公,

  • 明朝小兵开山立派,五百年后,一个著名门徒为抗日作出很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山立派,明朝抗日主力军,明代抗日大将

    但若说起清帮(也称青帮),能想到谁?我估计能想到黄金荣,杜月笙,他们都是发迹于上海滩,都是从小流氓做起。也就是说,清帮多流氓。只不过,在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之后,身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捐款捐物搞情报,替抗战做了很多贡献。也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从被人瞧不起的流氓(据《杜月笙传》记载,他发迹之后,很

  • 李世民喝毒酒没死,赵光义下毒成功,两个人都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与赵光义,李世民毒酒,大唐情史李世民喝毒酒

    历史上死于毒酒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汉朝就有很多皇帝死于毒酒,唐朝和宋朝两个太宗皇帝,都与毒酒有关,只不过唐太宗是喝毒酒的那个,而宋太宗则是下毒的那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有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

  • 刘禹锡遭人多次刁难,愤然挥笔写下一文章,佳句频出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个人资料,刘禹锡的资料20字,刘禹锡30首名诗欣赏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人在低谷时,身边总会冒出许多小人落井下石。有一个小故事,就很生动了描述了这种现象。据说,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当监察御史的时候,因为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遭到打压被贬官成为通判。按理说,通判在县衙也一定的地位,可以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当地的知县看刘禹锡失势,于是故意刁难,把他赶到城南

  • 吕雉为什么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思想的影响男权至上的社会,女人做皇帝这从来没有过的,即使吕雉的权力再大,她也不敢去触碰这个底线,幕后大权在握,也许只有一小部分人反对,但是一旦来到台前,恐怕整个天下都会反对她,加上他的儿子是皇帝,自己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身为母亲再怎么狠毒也不会夺自己儿子的皇位,其实那只是一个名分,自杀虽然是皇太

  • 被村民哄抢的千年大墓,内有武则天时期的至宝,专家见后很激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千年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武则天墓发掘过程,武则天古墓探秘

    专家们见惯了奇珍异宝,之所以会如此失态,是因为它跟武则天密切相关,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至宝。最开始发现这个千年古墓的是当地村民,他们生活的陕西潼关地区,虽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地,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大部分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因此当地的经济水平,

  • 唐初的战神大家只知道李靖,其实还有他,他与李靖并称唐朝双子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初李靖的照片,唐初李靖与谁齐名,西周李靖和唐朝李靖

    他叫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初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人家也是武庙十哲之一,他本名叫徐世绩,其实大家常说的徐茂公就是他,他早年投靠瓦岗寨,后来呢跟随李密一起投降大唐。这个徐茂公投降的时候并没有写奏表,只写信给李密,这让李渊很奇怪,就打听,结果真相出来了,人家是为了不抢旧主李密的功劳,李渊

  • 揭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兵变玄武门,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是多少岁,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最后谁来救驾

    首先,还是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咱们的唐太宗乃旷世的英雄,他的眼光他的抱负,那明显异于常人,他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那当然不愿居于人下,那必然想上位,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有想法就会有实践,最影响他上位的是谁啊,当然是太子李建成,有他在,那必然是立长,他就得靠边站,所以必须除掉。发动兵变势在必然

  • 武则天说:这人识人吗?狄仁杰:不知,武则天:就是他推荐的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死后狄仁杰哪去了,神探狄仁杰救武则天被雷击,狄仁杰请武则天看一场好戏

    他就是娄师德,这人很聪明,20岁就中了进士,被任命为被任命为江都县令,后来又累迁至监察御史,唐高宗命人讨伐吐蕃,这货本是个文臣,却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募,高宗很高兴,任命他为朝散大夫,随军出征。起初战争不利,后来一个叫黑齿常之的人夜袭吐蕃,搬回朝局,高宗任命娄师德为使臣去说服吐蕃,这小子一通忽悠,把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