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与辽国求和,签订澶渊之盟,为何还敢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与辽国求和,签订澶渊之盟,为何还敢去泰山封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3/12/10 5:50:50

说到宋辽战争,不能不提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众所周知,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主动割让的,所以这片土地已经从名义上属于辽国了。

后周与北宋攻打辽国,其实一方面出于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不承认石敬瑭当年签的协定,后周与北宋都声称拥有燕云十六州的主权。后周世宗柴荣首次北伐时,就夺回了十六州中的两州。之后柴荣死了,通过禅让,北宋全盘接手后周的遗产,也宣布北伐。

这时已经形成了两个局面:第一,辽国宣称后周所夺的二州三关,乃是辽国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之一,他们不放弃收回主权。第二,北宋也声称整个燕云十六州是自己的,北宋不仅要保住二州三关,还要夺回剩下的十四州领土主权,这就是整个宋辽25年战争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宋王朝在辽宋战争属于强势的一方,为什么宋真宗要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选择了一种和平的方式,也就是岁币政策呢?

这是因为宋王朝在战胜各少数民族王朝之后,不能达到自己所获得利益与自己消耗的国力的相平衡或者利益超出,甚至会达到一种付出大于收获的情况。

而岁币政策,却能以微弱的利益献出而保障自己的综合国力不受过多消耗,这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自身的更多利益。

也就是战争1%的代价,可以换来与战争同等水平的结果,这就是北宋岁币政策长时间实行的原因之一。

宋真宗封禅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宋真宗自己原本只是个闲散王爷,要不是自己大哥二哥死了,他是当不了皇帝的,所以他没有当皇帝的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和权威,所以封禅有一方面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并且当时自然灾害频繁,封禅报祥瑞也可以巩固人心。

宋真宗真的没有那么不堪,虽然他能力有限,但他确实是终结了辽宋之间的战争,就新皇帝自己亲征保卫都城,并且留下自己如果被俘就立弟弟为新帝的话就胜过了许多皇帝,而且宋真宗时期国家能从各种大灾大难中挺过来。

同时也竭力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为后面的庆历君子们的登场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可见,宋真宗虽然在天书封禅事件确实太丢人了,但是他还是有作为的。

宋真宗为什么去封禅:第一,赵宋得位不正,赵匡胤在对他有深恩的周世宗柴荣驾崩后,于世宗遗孤尚未成年之间兵变得位,赵宋的建立历史比较难看,而泰山封禅有着上天认可皇权的意义,因此他需要通过封禅让赵宋的皇权披上上天认定的“合法”外衣。

第二,赵宋建立之后,对辽国的战争打得极为难看,柴荣在世之时,三个月就打下了辽国三个州的土地,显示了极强的军队战斗力,而赵宋继位后,虽然继承了北周的军力,但对待辽国,鲜有胜绩。宋真宗的父皇宋太宗更是北伐惨败,轮到他本人又签订了这样的耻辱合约,因此急于泰山封禅粉饰赵宋这是建立了“太平盛世”。

第三,宋太宗、宋真宗一脉得位不正,宋太祖开国之后,宋太宗以兄弟之名继位,本就不符合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太宗、真宗两人比之太祖,方方面面都差了许多,显出了新兴的王朝就在走下坡路的疲态,因此他需要封禅泰山提振皇室,鼓舞全国军民士气。

第四,宋真宗本人也想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签订《澶渊之盟》这样的丧权辱国条约,宋真宗才迫切地在短短三年内就策划完成了封禅泰山的举动,然而他的封禅,注定成了历史上的“一场笑话”。从此,再也没有帝王登临泰山封禅,而是更为对泰山的祭祀,派出重要大臣去即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陈桥兵变: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完美大戏,却忽略了一点留下无穷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一般不亲征,柴荣却喜欢亲征,而亲征很容易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也容易让朝堂出现无法预料的变数,更容易造成自己受伤。赵匡胤得到柴荣赏识,应该就是因为他救过柴荣一命。而从结果来看,柴荣的短命也与其亲征落下病根有很大关系。柴荣死得早,这是接下来整个中原的转折点。柴荣还活着的时候,五代十国当时人口

  • 宋濂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为什么他的儿孙会被朱元璋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怎么对待宋濂,宋濂和朱元璋结局,明宋濂简介

    在古代,一旦家里有人被处死,基本上都会受到牵连。而这与家里有人做什么官并没有多大关系。尤其是在大明早期,很多开国功臣都被杀了,甚至自杀因为牵连到其他案子而被杀了。尽管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但客观说这只不过是朱元璋为了拉拢人才,说的客套话。他的权力并没有多大,与另外两位李善长以及刘伯温差距不是一点

  • 面对当年欺压他的地主,朱元璋非但没有惩治,反而送上一份大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曾被地主羞辱的朱元璋,朱元璋当皇帝怎么打他的地主,朱元璋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吗

    朱元璋的童年可谓是有些凄惨,他的长辈们大多都是拖欠税款者,经常四处躲债。贫穷与饥饿充斥着他的生活,没钱读书的他,从小就在田里给地主放牛,以此为生。公元1344年,16岁的朱元璋又遭遇悲剧。因自然灾害过多,没有收成,路边尽是饿死的人的尸体,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他的哥哥还有侄子等人都相继饿死。面对死在床

  • 宋朝最窝囊的皇帝,被自己的皇后逼成了神经病,最后丢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十大窝囊皇帝,宋朝皇后受金人羞辱,宋朝皇后何宝芝

    宋光宗赵惇,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亲是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生于孝宗藩邸。绍兴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庄文太子逝世后,孝宗认为光宗的英武才能像自己,想立为太子,但因为按长次轮

  • 古代如何休假?唐朝宋朝假期最多,但是在这个朝代就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与宋朝之间的朝代,唐朝休假制度,宋朝为啥没有沿袭唐朝的衣着

    那么在古代,老百姓自然是没什么假期的,而作为统治阶层的官员们,工作之余还是可以休假的。只是朝代不同,放假的制度也是千差万别。 古代最早的假期称为“休沐”。是《汉律》规定的休假制度:“吏员五日一休沐”,“休沐”就是指回家休息沐浴。因为古代人们不论男女,头发一般都比较长,所以洗头就比较麻烦,总要注重仪表

  • 包拯刚正不阿,死后却担心被人报复,出殡时准备了20多口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包拯真正死因,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包拯去世后葬礼

    包拯字希仁,是合肥泸州人士。当官后以铁面无私著称,他不怕权贵,不与贪官同流合污,一心致力于为百姓谋福,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官。据记载,包拯在任期间,曾经向皇上呈奏了一百多份奏折,里面的内容都是向皇帝讲述贪官污吏的种种恶行。在关于包拯的影视作品中,出现过一个大坏蛋庞太师,此人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

  • 宋朝最厉害的武将,屡立战功却没被夺权,死后皇帝还为他罢朝两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十大巅峰武将,宋朝史中的十大猛将,宋朝最厉害的4个名将

    他就是曹玮,他是宋朝最厉害的武将,不仅百战百胜,而且还不被皇帝猜忌,最后还得以寿终正寝。他的父亲是有开国之功的大将,他从小喜欢看一些于军事和政治有关的书,既聪慧又有谋略。多年之后,朝廷多次派人去攻打李继迁却都是一失败告终,后来他的父亲就向皇帝推荐了他,之后他就开始在战争中不断的施展着他的才华,那时他

  • 为报世仇蠢招频出,为何说南宋和金国本可拖垮蒙古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为什么要攻打南宋,蒙古征服南宋,蒙古灭南宋的关键一战

    游牧民族经济单一,牧民通常过着贫困且饥饿的生活。尽管物质生产上发展缓慢,但兵民合一的体制让他们具有强大的军事能力。一旦结束了内部的纷争,他们便会通过强大的武力,从农耕民族手中获取更多的物资。西夏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逐鹿中原的跳板,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西夏成了他南下的第一站。不过西夏毕竟弱小,成吉

  • 朱元璋剥橘子给朱棣吃,朱棣吃完很高兴,生母却说:再不逃就没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在朱元璋晚年的时候,猜忌心理特别的严重,就连他的儿子对于他都非常的惧怕,据说有一次朱元璋亲手扒了一个橘子,然后朱棣就吃掉了,没想到之后朱棣的母亲竟然要朱棣立马逃命,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下面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其实朱棣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在性格方面和朱元璋是最像的,按理说朱元璋应该非常喜

  • 南宋最有魄力的皇帝,在位期间做了两件大事,为南宋续命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宋最仁慈的皇帝,南宋最聪明的三个皇帝,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是哪位

    后来赵构还利用宋朝抗金良将的性命换取开创南宋的机会。上述说过赵构一辈子无子嗣,后来无奈从宗室中过继养子赵昚,也就是后世说的宋孝宗。他是南宋最有魄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干了两件大事。首先赵构死后,他就登基,随后立马为岳飞冤案平反,这第一件大事对国内可谓振奋人心。宋孝宗做的第二件大事很“凶残”,那就是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