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勒令儿子减肥,大厨偷做一事,朱棣得知,立马将他活煮了

朱棣勒令儿子减肥,大厨偷做一事,朱棣得知,立马将他活煮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47 更新时间:2023/12/16 20:18:02

有一次,朱元璋让秦、晋、燕、周四个藩王的世子分别批阅一些奏章,朱高炽受命后将一些军事民生社稷类的奏疏挑选出来,奏报给朱元璋。朱元璋边看边夸朱高炽,忽然发现其中有几个错误,便对他说:“你看这里疏忽了吧。”没想到朱高炽语出惊人:“臣孙不敢马虎,只是这些小错误不足以渎天听。”朱元璋听后心里乐开了花,不由得称赞他:“我这个孙儿有为君者的风度啊!”于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钦定朱高炽为燕世子,作为燕王的接班人。

然而朱棣却十分讨厌朱高炽,这是为何?

从外表看,朱高炽体型肥胖,走路时被两个人搀着还走不稳,这在以武功见长的朱棣眼里确实是太不中用了。朱棣曾想让朱高炽减肥,命令他与其他兄弟一起练习骑射。可没一会儿,朱高炽就气喘如牛。朱棣见到儿子这般无能,顿时火冒三丈,下令主厨限制朱高炽的饮食,每天只让他吃七八成饱。可几天下来,朱高炽不仅没瘦,反而饿慌了。主厨看朱高炽饿得可怜,就偷偷将自家的菜肴给他送去。为此,朱高炽感激涕零。可没多久,这事让朱棣知道了,下令将主厨活活地煮了。

管饭的死了,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依然没有瘦下来。更糟糕的是,有关世子不受燕王喜欢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不失时机地向朱棣进谗言中伤大哥,朱棣内心的天平越来越偏离朱高炽。

靖难之役时,朱棣在浦子口被徐辉祖打得一败涂地,危难之际,朱高煦冷不丁地杀过来,救下了他。这下可把朱棣感动得一塌糊涂,只见他边拍着朱高煦的背,边不无骄傲地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看来,朱棣是想立朱高煦为世子了。

于是,当朱棣通过靖难夺取大明统治权后,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将朱高炽升格为皇太子,而是犹豫不决。永乐改元之初,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朱棣说:“我家大儿子现在正是‘进学之时’,再等等吧。”朱高炽那时已经25岁了,比朱棣刚当燕王时足足大了七岁,哪里还是入学读书的年纪?再说朱高炽生在和平年代,早就接受过各种精英教育了,哪要等到25岁还得专门“进学”?这显然是托词。

大臣们自然明白朱棣的心思,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还是不断地上表请立太子。永乐元年(1403年)的头四个月,大臣们一共集体上奏了三次,但都被朱棣拒绝了。明摆着,迟迟得不到升级的朱高炽不讨老爸的欢心,或者说朱棣心目中还有中意但不好说出口的太子人选。

朱棣举棋不定之下,就去密问大才子解缙,解缙一句话打动了朱棣—“陛下还有好圣孙”。朱棣虽不喜欢朱高炽,但非常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出于此点,朱棣终于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但是,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定,朱高煦和朱高燧一直在旁虎视眈眈,围绕着太子废立的问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大浪,错案冤案迭出,朱高炽随时都有被废黜的可能,可见朱棣对朱高炽一直都不信任。好在朱高炽大智若愚,做事小心谨慎,再加上身边有一大批重臣的支持和保护,才得以自保,顺利登基。虽然他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却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风雨无阻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更多文章

  • 他比徐达还猛,是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将,因爱做一缺德事,40岁骤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这种说法有着很重的迷信成分,但如果我们仔细的研读那些武将的历史的话,就会惊奇的发现,凡是有过于杀降军行为的武将,最终的下场往往都是一种极为凄惨的,在这些武将中的一个典型就是明朝的名将常遇春了。常遇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人家,所以小时候的日子过得非常的清苦,在成年之后开始为了生存修习武功,后又因为无

  • 姚广孝临终前曾提出一要求,朱棣听后很是纠结,为何最后还是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姚广孝对朱棣说的话,姚广孝对朱棣有好处吗,朱棣杀姚广孝完整版

    1348年,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长大后却对医学不感兴趣,反而对佛学道学十分在意,14岁时,姚广孝便出家成了一名道士,随师傅学习阴阳术,后来姚广兴又拜入佛家,成为一名和尚。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百废待兴,他在全国征集通儒学的僧人进宫做事,姚广孝便在其中,来到京师,他并未被委以官职,后来宫里事情做完

  • 宋朝官二代都是混蛋高衙内吗?两大原因强有力地约束他们不瞎胡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衙内是什么身份级别,宋朝衙内是干啥的,宋朝衙内相当于什么职位

    两宋是儒家兴盛的时期,读书始终是官二代生活的主题。两宋141位宰相,官二代有62人,其中53人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只有9人纯靠祖荫得官。从这个统计也可以看出,宋代官场官二代所占比例始终不如平民百姓,而且官二代绝大多数也靠科举晋升。就总体而言,宋朝官二代至少不比其他任何时代的官二代差。元代的“旧臣勋

  • 北宋打造最强军团,眼看要灭亡西夏,却被这个二货折腾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西夏有多厉害,西夏与北宋,一句话描述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登基,这位忍够了北宋憋屈场面的青年皇帝下定决心啃掉西夏,因此不惜血本打造了足以争锋辽夏的骑兵军团。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爆发内讧,宋神宗闻报后果断拍板,于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元丰五路伐夏”战役轰轰烈烈上马。五路作战部队全是赫赫有名的精兵猛将,一路表现出彩,把西夏军

  • 宋仁宗遭遇行刺,案件却不了了之,竟是不起眼的她一手操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仁宗行刺,真实的宋仁宗案件,宋仁宗深度分析

    关键时刻,曹皇后坚定地拉住了宋仁宗,要求太监、宫女们紧闭宫门,不许任何人出去,同时命人从侧门去找都知官,让他带兵救驾。另外命人打水准备,因为刺客找不到皇帝,很可能会放火焚烧宫殿。果然,不久刺客便放火了,一直烧到帷幔之上。幸好宫内早有准备,火很快就被扑灭。此时护驾官兵也到了,当场杀死了三个刺客,另一个

  • 朱元璋想杀高僧,让高僧作诗,高僧说“错”一个字,朱元璋: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哥哥刺杀朱元璋,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是哪里人,历史的朱元璋和小说的朱元璋

    当朝皇帝,仅仅是通过文章或者是一些作品当中,那些语句进行曲解,已达到制造罪名的目的。其实朱元璋对于文字狱同样是大力推崇者之一,虽然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却早就为了自己的将山,逐渐的逝去了当初起义时的初心,所杀人数更是动辄上万。其中,一位明朝的高僧,仅仅是因为回答了一句朱元璋的提问,便被朱元璋记在了

  • 和珅被赐死,嘉庆用一句话揭露了原因,看完才知道什么叫帝王心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从乾隆时期就开始出现衰弱的迹象。乾隆当时重用和珅,和珅在后世的眼里就是一个大贪官,可是别忘了他还是个能臣。他在朝里文武方面的官职都有。他还会四种语言,文学方面都有他的贡献。他在经济上能力超群,当时还未国家赚钱,他就是国家的钱袋子。所以,他能当上宰相,绝不可能只靠拍马屁就能当得了的。其实和珅被炒的

  • 康熙总共有55位后妃,其中有4对是同胞姐妹,创下了大清一项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的后妃一览表,康熙一共有多少个妃子及子女,康熙有多少后妃和子女

    通过对大清康熙后宫数量的统计,康熙共有55位妻妾,在大清皇帝中首屈一指,但是我们竟然发现康熙后宫竟然有四对同胞姐妹。放在现代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如出现这种多女侍一夫的现象会显得很特别,而在当时贵族家庭,尤其是皇室家族,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皇太极的姑侄、姐妹一同入宫,嫁给皇太极为妻,而相对于康熙这样四对

  • 乾隆三大宠臣:和珅、刘墉、纪晓岚谁官最大?其实乾隆很厌恶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墉纪晓岚和珅对比图,和珅和刘墉纪晓岚的关系,和珅对纪晓岚和刘墉态度不一样

    在电视剧里,和珅和纪晓岚不仅同为乾隆身边的宠臣,二人更是针锋相对,关系紧张,其中和珅的贪婪滑稽,纪晓岚的机智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只是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真正历史中的他们是否也和作品里展示的一样呢,不妨让我们走进史册,掀开蒙在他们身上的那层神秘的面纱。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电视剧在挑

  • 古人死后嘴里含物品:乾隆含活物,慈禧含夜明珠,武则天含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慈禧死后嘴里含着的黑珠子是什么,慈禧嘴巴里的夜明珠去哪里了

    以秦始皇为例,就一直安排江湖方士,帮助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以求长生不老、天地同寿。只不过找了一辈子,最终还是难逃死局。后续的帝王们,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终于认清现实,不再为理想而奋斗。虽然无法做到长生,但死后尸身不朽,又成了不少皇帝的另外一个目标。为此,他们专门设下一些保护,保证精神湮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