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这个名字我们都很熟悉,他是刘邦身边的一员武将,追随刘邦打天下,吃了很多苦,也立了不少功劳。后来他和刘邦成了连襟关系,可以说这二人几十年的感情十分深厚。樊哙是开国的大功臣,再加上姻亲这层关系,本该受到刘邦的重用和感激,但是刘邦却对他起了杀心,这是什么原因呢?
鸿门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在那场酒席上,刘邦身陷危局,眼看着就要被项羽杀掉。是樊哙不顾一切地推开门,拿着盾牌和剑闯入了殿内,他大声向项羽讲述刘邦曾经做过的功绩,使得项羽无地自容,这场暗杀才就此作罢,刘邦得以保全性命。可以说,樊哙在化解这场危机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刘邦也因此十分重视他,建国后还封了他做左丞相。可惜的是,历史的车轮转来转去,开国的皇帝总归对于一起打过天下的功臣起疑心,害怕其功高盖主,自己位置不保。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的欲望越来越多,开始害怕自己的皇位坐不稳。他最开始提防的,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如果有人向他进献谗言说哪个大臣不安好心,他就会借这个由头杀掉功臣。樊哙本来就是一介武夫,他战斗力强,却不懂政治斗争里的那一套。他说话直爽,刘邦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他会直接提出来。这样的事多发生几次,他便因此得罪了刘邦。
于是刘邦在临死的时候,下了一道赐死樊哙的命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当时有人起兵谋反,刘邦派了樊哙去平定叛乱。但是樊哙刚刚去了不长时间,有人向皇帝进言樊哙想杀害戚夫人母子。刘邦本来对樊哙有顾虑,又听了这番话,立马就下了杀心。他叫来两个人,让他们兵分两路前去追赶樊哙的部队。一队人平定叛乱,一队人杀掉樊哙。然而,押送樊哙的人还没回朝,刘邦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吕后趁这个机会放了樊哙,让他回到原职位。就这样,樊哙逃过了这次的劫难。
樊哙是著名的军事统领,是一名优秀大将,然而不会说话这个缺点真是致命啊!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真是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