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虎毒不食子,商鞅也没有一下子把话说死。他紧接着又对秦孝公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对太子施加墨刑,那就折中一下把惩罚施加到他师傅身上。古代的确有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不过商鞅让嬴驷的师傅背黑锅,主要是为了敲山震虎,好为自己减轻变法的阻力。贵族们当然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他们意识到了秦孝公变法强国的决心,一个个像乖宝宝似的逆来顺受。
[var1]
公元前359年,商鞅颁布《垦草令》试探性的削弱了一下贵族和官吏的特权。因为没有受到像样的反击,他很快就露出了真正的獠牙。战国时期贵族不仅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封地,自己的位置也可以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这种近乎铁饭碗一样的温室条件,很容易让一个人沉溺享受,丧失积极进取的精神,成为只知道盘剥百姓的蛀虫。比如齐国的田单,在齐国濒临灭亡的时候,仅仅依靠即墨一座城池,就反过来以弱胜强大败了人数更多的燕国人。
[var1]
后来田单得到了高官厚禄,奉命攻打狄城,一连三个月都没有成功。有人评价说,田单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反攻燕国的时候抱着必死的决心,而在攻打狄城的时候,却还想着回去享受。贵族们为了占据更多的资源,往往会做出一些损公肥己的事儿,比如秦国的魏冉就曾利用自己的职权,去攻打其他国家扩充自己的封地。可以说战国时期的旧贵族,一直都是国君们的心头病。
[var1]
只是这些人的关系盘根错节,到处都是姻亲裙带关系,国君们很难动的了他们。秦孝公之所以那么支持商鞅,是因为他的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旧贵族的利益。按照军爵制的规定,所有人的地位都得靠军功去决定。即使是国君的亲人,如果没有军功,也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就算是家里有钱也没资格去穿华丽的衣服,坐舒服的车子,这种锦衣夜行的感觉非常不舒服。
[var1]
贵族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积极的去争取军功。避免自己被底层的人依靠军功骑到自己头上来。在这种充满竞争性的机制下,秦国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不过古代有句话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商鞅那么折腾相当于伤害了贵族们几代人的利益。他们就像被挖了祖坟似的,对商鞅的怨恨越来越深。秦孝公死后,贵族们立刻跳出来搬弄是非诬陷他谋反。
[var1]
秦惠王上位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威望还不如自己的父亲,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他决定牺牲商鞅跟贵族们妥协,顺便为自己出气。秦孝公抓到了的商鞅车裂后,还杀了人家全家,这种卸磨杀驴的妥协行为,极大的消除了贵族们积攒的不满,让变法更好了延续了下去。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持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