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统治安稳的条件下,刘邦开始设计处理那些异姓王,比如权势惊人的韩信等等,韩信在被刘邦设计剥夺了兵权和爵位后怀恨在心,便与陈豨商议谋反,结果刘邦大军前去镇压的时候,甚至没有太大的厮杀,刘邦仅仅找了4个无赖并封官爵就让叛乱平息,一时令众人啧啧称奇!
[var1]
刘邦的才能
作为西汉的开创者,你很难想象这个人仅仅是亭长出身,就完成了惊天逆袭。
普通人想要成功需要很多,在刘邦的前半生中我们机会都看不到,平平无奇的结婚生子混日子,守着亭长的职位浑浑噩噩。但要知道,就是在这样的日子中,刘邦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基层的打磨无疑能够更好地锻炼一个人。
在刘邦当亭长的日子里,训练了能屈能折的性格、认人识用的眼光以及耐得住寂寞的本事等等。正是这些小小的性格变化才造就了刘邦成功路上的卓越能力。
刘邦的梦想一直都是成为一个像秦始皇那样的人,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只能等待,直到秦朝末年战乱开始,他的才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var1]
关于刘邦最著名的故事应该就是“斩蛇起义”了。在秦朝末年,杂役严重,刘邦身为亭长要负责押送杂役人员前往长城,可耐不住这些人不想送死,一路上跑了不少人,直到芒砀山刘邦下定决心起义,反正杂役人员都要跑光了,自己到时候也是一个死,还不如起义。
不过也不能盲目地就起义,于是刘邦就编造了一个“谎言”,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了一条挡路的白蛇随后将杂役人员都给放了。
而那么人在之后碰到一个老妇人在路边哭,边哭边说着:“我的儿子白帝子变成一条白蛇横在路上,没想到结果被赤帝给杀了”,众人听闻想起来刘邦的故事,于是都去追寻刘邦的步伐。
就这样,“斩蛇起义”的故事慢慢地传了出去,刘邦的名字也被很多人所熟知,前来投靠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就是刘邦成功的开始,证明了他的聪明机智。
[var1]
陈豨的反叛
陈豨可能在汉代的历史上不如韩信、萧何等人著名,但是他造成的影响可丝毫不差。
陈豨之乱是西汉立国后最为严重的一次反叛了,反叛时间长达2年之久,而韩王信的反叛虽然持续了5年,不过那是在背靠匈奴的情况下才完成的,而陈豨却是仅凭一己之力就对西汉掀起了一场极大的动荡。
[var1]
陈豨很早就开始追随刘邦了,然而关于他的消息却很少,只知道刘邦在陈豨反叛之前都对其很信任,甚至把他封于赵、代地区,在他权力巅峰的时候,可以说是这片地区的“皇帝”,而且赵、代两地是匈奴南下的关键,由此可见刘邦对他的重视。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后期刘邦对外人都有些排斥,先是设计抓到韩信并罢免爵位等等让人人心惶惶,尤其是这些在外领兵一方的大臣。
在一次聚会中陈豨于韩信相遇相识,韩信由于被刘邦设计因此怀恨在心,便对陈豨说:“您所在的赵、代两地是必争之地,皇帝肯定对您不放心,但是赵、代两地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您在那里发起反叛,皇帝必然要去参与镇压,到时候我推辞生病不和大军一起,在宫内与您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var1]
听到韩信的劝说,再加上刘邦的所作所为都让将领们心寒,于是陈豨决定反叛。
公元197年,陈豨正式反叛,依靠着赵、代两地,迅速席卷北方城镇,不多时都沦陷了。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决定起兵反叛,可是之前擒拿韩信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众将领都推辞生病不能出征,没办法的情况下,刘邦只有御驾亲征。
不过刘邦自身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没有丝毫的担心。一方面刘邦花费重金收买陈豨手下的将领,并承诺战后不会如何,赦免了一大批归顺的人,在加上陈豨手下的将领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人起家,注重利益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所以就被刘邦所诱惑而走。
另一方面刘邦身为正统,百姓们还是更加倾向于他,而陈豨毕竟地位缺乏正统,甚至代王还是刘邦册封的,一时间局势对陈豨很是不利。
[var1]
为了能够给予陈豨沉重的打击,刘邦在进入赵国地界就找到4个无赖,看着这些贼眉鼠眼的人,刘邦问道:“你们能够做将领吗?”
他们4人当然不敢答应,只能说着不敢不敢这些话,没想到刘邦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直接宣布他们4人封一千户,为将。
听到刘邦的命令手下的人都不乐意了,他们凭什么就能封将,很多人心里都感到不公平。
刘邦解释道:“我们长途跋涉而来,对方却以逸待劳,再加上水土不服,想要打赢这场战争一定要靠这里的百姓,而我这样做就是告诉他们连这样的泼皮无赖我都可以重用,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果然,赵国人民听说这个消息后来投靠刘邦的人纷涌而至,此消彼长之下,汉军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而陈豨所带领的队伍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var1]
本来陈豨是深得刘邦信任的,把他封于赵、代两地就可见一斑,没想到他却因为害怕被刘邦所杀而发动叛乱,结果一度让西汉陷入了战乱之中,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
不过在这次陈豨之乱中,刘邦趁机清理了绝大多数异姓王,唯一留下了长沙王吴芮,为西汉的稳定政权也算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巩固了西汉的地位。
可以看出,刘邦此人不仅善于用人,而且善于用各种计谋用最小的代价来完成最大的成果,这种谋略值得我们学习。伟大的毛主席还夸赞刘邦是最厉害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