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的爱将叶志超,一直打起仗来不要命,为何在甲午海战成逃军

李鸿章的爱将叶志超,一直打起仗来不要命,为何在甲午海战成逃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82 更新时间:2024/3/5 13:00:59

叶志超自小父母去世,与舅父生活,虽然生活贫困,但不影响叶志超长成一个健壮的小伙,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青年时成了乡团里的一名伙夫,凭着魁梧的身材和天生的大力,破格允许参战。

在这次战斗中,叶志超的表现非凡,极其勇猛。战斗初始,叶志超的腰部就被击中了,就在大家以为他死了的时候,他竟然出人意料地又站了起来,然后冲太平军。

这让乡团教头很是赞赏,相信他

经过了几场战斗之后,叶志超有了自信,认为在地方的乡团干不出什么名堂,于是转而投靠了张树声的淮军。入了淮军的叶志超延续在地方乡团的光辉战绩,几乎他参与的战斗都大获全胜。

凭借着自己傲人的战绩,叶志超的晋升之路就没有停止过,官位直到直隶提督同时兼任北洋防军的翼长。因为战功显赫,还被赐予了额浑巴图鲁的名号。叶志超这一路从普通的士兵成为直隶提督,那可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叶志超为却成了一个逃兵,背负了臭名呢?公元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作为清朝的藩属国,于是请求清政府帮助平定起义。

而野心十足的日本早已想通过此次事件,发动侵略战争,矛头直指朝鲜和中国。日本假意与鸿章保证,必无他意,不参与这场战事。

于是定心的李鸿章只出兵2000人,如果日本不参与,的确2000士兵能镇压住东学党起义。可善变的日本早就存了侵略之心,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就等着清政府出兵,好有借口侵朝、侵华。

清政府下令叶志超带兵前往朝鲜,可每回都听从上级指挥的叶志超这次违抗指令了。

他的一句“不欲往”,让李鸿章很疑惑,这样的战斗他历经过无数次,而且这一次战争还不一定能打得起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李鸿章下意识认为是叶志超害怕去朝鲜战斗,可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个。

可清政府的旨意已下,叶志超无法抗旨,只能勉强领兵前往朝鲜。

东学党起义很快被镇压,速战速决,一如叶志超以往带兵一样。战争结束后,叶志超事不迟疑,即刻请求班师回朝。对日本的不信任,是叶志超推辞李鸿章的真正原因。

叶志超的领兵经验丰富,对于朝鲜内乱,2000的士兵对于他来说已是足够,可前提是日本不参战。可如果一旦日本参战,叶志超就没有胜算了,两千士兵根本无法对抗日军。

李鸿章大意,信了日本的谎话,日本发动了战争。

日本的突袭让叶志超很难招架,失去了往日的沉着应战,指挥和判断失误。两兵相接后,叶志超一意孤行,不听手下将士的建议,接连放弃平壤和安州,狂奔五百里,逃回了国内,彻底成了个笑话。

如果在安州整兵休养,瞄准时机再反击,有可能就不是这种结局。叶志超此次战争的惨败,还与他官场上沾染的恶习有关,谎报军情,让清政府误以为形势大好,赏赐了白银两万两。这让叶志超尝到了甜头,多次谎报军情,每日寻酒作乐,哪还有什么心思指挥战斗。面对日军的进攻,就简单地建了营垒稍加防御。

此时的叶志超哪还有当年勇士的影子,完全被官场那一套腐化了。纸包不住火,叶志超狂奔五百里逃回国的事还是传了出来。曾经的勇士巴图鲁叶志超被处以斩首,身败名裂。

叶志超退兵回国,也不能一概言之说他贪生怕死。甲午战争的日军早就摈弃了陈旧的作战方法,新式的军事战略,让叶志超也根本无还手之力。官场的陋习,好大喜功,谎报战绩,浸染了曾经的勇敢的将士,而陈旧不变的作战方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也是此次战争失败的一个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名声为何那么好?雍正勤勉努力,名声却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评价李世民,雍正比李世民差多少,历代对李世民的评价

    把读书人伺候好了,给了他们足够的利益,那你就是个明君圣主,哪怕你杀兄杀弟也是逼于无奈。把读书人给得罪了,剥夺了他们的利益,那你就是个无耻昏君,只能被千古唾弃。雍正是怎么得罪读书人的呢?雍正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名声都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他彻头彻尾地把读书人给得罪透了。他是一个热衷于改革的皇帝,如果当

  • 雍正问清官:你可有贪污?清官:不拿点没法养家!让人捏了一把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对清官的态度,雍正是否曾说过清官应一律杀掉,雍正晚年误抓多少清官啊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我们的监管力度可能没有那么好,所以很多的官员都存在贪污的行为,虽然每一朝皇帝都会严查这样的行为但是毕竟天高皇帝远,就算是皇帝手段再狠对于那些离得远的官员来水也是没什么用的,他们贪污起来毫无畏惧因为古代通讯并不是很发达,他们的行为几乎很难被发现,就算你只是一个小官,也可以靠着贪污大赚一

  • 雍正的清西陵被打开后,为何突然有人大喊:赶快离开,把墓封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清西陵开过吗,雍正为什么迁移清西陵,雍正为啥会到清西陵

    要说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文明从未断绝,可以大体连贯的传承下来的,那么我们中国可以非常自豪的站出来,因为我们中国从上古时候起就有了记载历史的习惯,这个好习惯千百年来从没有被废除过。也正是由于这样,所以我们才能知道各朝各代的历史,不断吸取经验,也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千年文化,不过凡事都有纰漏,历史也一样,

  • 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得以善终?其实秘诀只有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对李卫到底有多好,李卫为什么是雍正宠臣,雍正四大宠臣之李卫

    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上皇位,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隆科多与年羹尧,但是他们的下场却非常惨。这并不是因为雍正想要卸磨杀驴,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年羹尧和隆科多曾经为雍正的登基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因此年羹尧在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手握重兵,拥有非常大的权力。但是后来年羹尧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就开始渐渐地目中无

  • 雍正登基后大家才知道:为何康熙临终前选择了四阿哥,而非八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可以说是清朝生儿子最多的皇帝,能排上序号的皇子就有24位,还有11位尤殇,还未来得及排上序号就拜拜了,所以皇长子胤禔的前面还有4位小阿哥,可惜都没活过2岁。要是后来的咸丰、同治也能有这样的生育能力,也不至于让慈禧把持朝政了。不过儿子多也有烦恼,那就是继承人问题。早年的康熙最喜欢的儿子是胤礽,因为

  • 雍正残酷多疑,宠臣少有善终,为啥只有李卫被信任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对李卫到底有多好,李卫凭什么成为雍正第一宠臣,雍正死后李卫怎么善终

    李卫是雍正众多宠臣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纵观雍正一朝,对雍正忠诚有功,被雍正提拔起来的宠臣能臣非常之多,然而当这些人身居高位后都受到了雍正的打压。大家都熟知的隆科多和年羹尧,当初为雍正当时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当这两个人持功自傲时,雍正毫不留情地除掉了他们。 其他诸如张廷玉,鄂尔泰等人,虽然很得雍正器

  • 雍正杀年羹尧不是欲加之罪,他贪了400万两,雇了270辆马车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年羹尧被杀,雍正杀了年羹尧多久后死了,雍正到底杀没杀年羹尧

    清朝宫廷有四大谜团,雍正一人就占了两个。这就是雍正即位和雍正暴死。雍正一生都很神秘,康熙年发生的九子夺嫡,尤其是在太子被废后,作为四阿哥的雍正既不是九子中能力最强的,也不是排行最靠前的,加上他的母亲是宫女出身,品阶也很低,可以说没啥背景,并且雍正那时给人的感觉是置身于佛学中,也不上心谁当皇帝,可最后

  • 雍正即位后为什么八爷九爷突然暴毙?到了末代皇帝时真相终于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溥仪不仅仅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更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说起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悲催的,当年光绪皇帝去世后,因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慈禧太后命令年幼的溥仪当皇帝,这样她就能继续垂帘听政了,可惜没多久慈禧就去世了,清帝国的权力落到了隆裕太后手中,按理说隆裕太后既然夺了溥仪的权力就应该好好对待他,但事实

  • 雍正为何拒绝与康熙葬在东陵,是雍正心中有鬼,怕死后无脸见父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临终谈雍正,雍正陵寝在东陵吗,康熙晚年如何对待雍正

    雍正45岁继位,58岁离奇死亡。在他身上有太多的民间传说。其实,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之多。雍正不按常理出牌,我形我束。史上最早穿西服的就是雍正,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首创的。有效地控制了皇子们结党营私,争夺储位的现象。

  • 雍正临终前告诫:杀谁都不能杀此人!乾隆上位,此人却被大卸八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看不起雍正,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吗

    甚至有人说是他是败家玩意儿,把国库的钱都花光了,导致了清由盛转衰,但今天小编不评价他们的功过,要说一个人,一个反贼,一个雍正不让乾隆杀的反贼,曾静。要知道,当初雍正就是看中了乾隆的孝顺,才让他当了皇帝,所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乾隆居然敢违背自己的命令,杀了自己不让杀的人,要知道当初雍正在临终前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