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的“袁隆平”:他冒死从菲律宾偷回一个宝贝,救了清朝万万人

明代的“袁隆平”:他冒死从菲律宾偷回一个宝贝,救了清朝万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95 更新时间:2024/2/15 18:51:10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早在公元元年的时候,世界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5亿,其中我国人口占据了近三分之一。

当然要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那还要属清朝,在顺治八年的时候,中国还只有4200多万人,但是到了雍正十二年的时候,人口便突破了一个亿,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人口接近3个亿。

到了道光皇帝统治时期,人口则达到了4个亿,革命烈士口中的四万万同胞,便是由此而来。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4.13亿。

当很多人口专家在研究我国历史上人口增速比较快的时期时,还总结出了几个要点: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充足的生活资料。

很显然,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的,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肯多生育孩子的首要条件自然是要能吃饱,当吃饭都是问题的时候,谁愿意多生几个孩子一起受苦呢?

而现在我们能吃饱,自然要感谢袁隆平院士,正是他培养的高产水稻,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这才奠定了中国人口的盛世。

不过清朝时期并没有袁隆平,当时底层的中国人主要的粮食也不是水稻,而是番薯。

番薯,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现在很多人也比较喜欢吃,饿的时候来一个烤番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么美了。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番薯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农作物,引进它的时间说来也不长,是在明朝中后期,而这就要感谢明代的“袁隆平”,正是他冒死从菲律宾偷回的一个宝贝,才救了清朝万万人,才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下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明朝秀才下海经商

封建社会下,读书入仕似乎是化人最为美好的一条路,寒窗苦读数几十年,最终得以入朝为官,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

出现在我们课本中的范进,就是读书人中的悲催人物,中举后而发疯,着实令人唏嘘。

不过这种感觉倒也能被人理解,这就好比高考考了进了一所好大学后的喜极而泣,但古代的读书人所经历的要比高考难多了。

而在明朝时期的福建福州,一个名叫陈龙的读书人,也想着读书当官,光耀门庭,刻苦努力的他,在还不到20岁的时候便中了秀才,对他来说,似乎光明大道正在等着他。

可是就在家族中所有人等待着他继续创造奇迹的时候,生活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在此之后的多次乡试中,他都没能考出好成绩。

陈振龙很难受,按理来说,他应该继续寒窗苦读,可是他却做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弃儒从商。

当时福建下海经商的人并不少,但这条路也不好走,毕竟他们经商很少在本土,而是要下海出国,陈振龙去的地方是吕岛,此地现在名叫菲律宾。

陈振龙到了菲律宾之后,被当地的一种农作物给吸引到了,这种农作物名叫朱薯,他了解之后发现,朱薯十分耐旱,高产,适应性非强,而且生熟都可食用,种植成本非常低廉。

所以便悉心学习番薯的种植技术,并且出资收购了一些薯种来种植。

番薯引进第一人

陈振龙作为一个商人,他自然看到了朱薯身上的价值,倘若将其引进回国,这便是一项丰功伟绩,毕竟当时的中国人,有很多还在温饱线之下徘徊。

可是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因为吕宋政府有着明文规定:不准朱薯种出口,偷运者要处以极刑。

之所以有这种政策,其实还是受了西班牙人的影响,西班牙人征服了吕宋岛之后,便在此地推广朱薯,但是他们却把朱薯当成了宝贝,即:珍其种,不与中国人。

不得不说,当时的西班牙人是真坏。

陈振龙只是一介商人,想要扭转吕宋的政策显然不切实际,他经过培育之后发现,朱薯藤生命力很顽强,甚至在枯萎之后栽在土里浇上水,几天后便能返青,而他就将主意达到了朱薯藤上。

陈振龙在当地收购了不少货物,并且将它们装上了货船准备运回国,不过在开船前,是要经过吕宋政府严格检查的,可是他们愣是没有发现这船上还有几条不起眼的朱薯藤。

原来陈振龙将这些朱薯藤绞在了货船的缆绳里,这自然是那些检查人员所想不到的,就这样,陈振龙冒死将这些朱薯藤带回了国。

经过七天七夜的航行,陈振龙回到了福州,之后,立即将朱薯藤给种植进了土里,开始试种,结果大获成功。

番薯救了清朝万万人

在陈振龙试验种植朱薯时,福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五谷几乎绝收,百姓面临着被饿死的困难处境。

陈振龙便立即派自己的儿子陈经纶给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书,说吕宋的朱薯可以救荒。

金学曾正愁着该如朝廷索要救灾的粮食,听闻陈振龙的上书,便立即允许他在当地大规模地试种朱薯,当年,朱薯喜获丰收,金学曾立即下令在福建全面推广种植朱薯。

就这样,福建度过了这次灾情,而当地人为了感谢金学曾的推广之恩,便将朱薯改名为金薯,由于其来源地是在国外,人们又习惯称之为番薯。

番薯在福建种植很快引起来了其他省份的目光,毕竟番薯种植简单,而且高产,是农民果腹的绝佳食物,于是沿海等地纷纷去福建取经。

到了清朝时期,番薯的种植已经在很多地方都铺展开来,为了让其他人也懂得如何种植番薯,陈振龙还写了一本教科书:《金薯传习录》。

清朝时期,不少地方都曾发生过大旱,尤其是河南一省,饥民便高达百万,为了救灾,番薯又被引进到了河南,高产的番薯又一次立了大功,可以说是番薯救了清朝万万人。

后来清朝人口急剧增多,也要得益于番薯的推广,毕竟它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在封建社会下,人口众多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人多了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这也是为何说番薯成就了康乾盛世的原因所在。

陈振龙作为引进番薯的第一人,他自然可以被称之为明代的“袁隆平”,只是当我们现在人吃着美味的番薯时,没人会想到,陈振龙是冒着生命危险从菲律宾偷回的这一“宝贝”。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金薯传习录》等。

(图网,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五大奇女子排行榜,吕碧城力压群芳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奇女子一览表,民国十大奇女子的美丽与哀愁故事,民国才女吕碧城照片

    吕碧城,民国少有的大才女,出生名门,书香世家,有“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之美誉,除了她出色的文学造诣,还有她那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真乃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此外,她也是袁世凯身边最出名的秘书。第二名、林徽因林徽因,出生名门,不仅才高貌美,更有巾帼须眉的铮铮铁骨,让人心动不已。第三名、阮玲玉阮玲玉,民

  • 明清两朝,对待联姻的态度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清朝多次与蒙古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与蒙古的联姻制度,清朝联姻蒙古,清朝统治蒙古的联姻政策

    努尔哈赤,娶了科尔沁蒙古贝勒明安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做侧妃。皇太极,他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宸妃、懿靖大贵妃、淑妃等等全都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姑娘。顺治皇帝,他的两任皇后也都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姑娘,此外恭靖妃、端顺妃、淑惠妃、悼妃也全都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姑娘。由此可见,清朝

  • 陈圆圆到底有多美?能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为什么喜欢陈圆圆,鹿鼎记陈圆圆吴三桂,陈圆圆到底有多美

    陈圆圆有多美? 陈圆圆,明末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能吟诗作词,尤善歌舞,容貌绝佳,被吴三桂纳为小妾。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攻克北京,曾被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仍归三桂,随至云南。一说自缢而死;一说出家为尼。 在碧血剑中曾描述李自成的部下都为陈圆圆的美色所迷,刘宗敏不断咽口水,将士们的酒杯不断掉在地

  • 民国一场瘟疫,让冈村宁次的儿子死在中国,此病现在还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冈村宁次是怎样死的,平田康之冈村宁次,徐州冈村宁次是徐达的后代吗

    人类何其伟大,站在生态食物链的顶端,却总是被瘟疫打倒。比如墨西哥文明,14、15世纪领衔美洲,直到1519年西班牙入侵,古老的阿兹特帝国被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一夜亡国。起源于印度恒河的霍乱,借由英国殖民者传入西方,又随坚船利炮载入日本,终致南亚诸国尽染霍乱之乱。要了多少人性命。战争和外族侵略,是近代

  • 有多少人还记得她,民国影后阮玲玉,一个温柔了岁月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女神阮玲玉图片,影后阮玲玉简历,阮玲玉个人资料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香山县,中国无声电影时期影星,电影史评价她在民国时期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胡蝶,她善良正直的天性、纯洁美好的心灵,令人之为心动。那么,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她,民国影后阮玲玉,一个温柔了岁月的女人!民国四大美女分别是“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

  • 明朝16位君主,和清朝12位君主,综合能力方面哪家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16位皇帝一览表,明朝16位皇帝 的威武时刻,明朝的十六位皇帝谁最厉害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再到1912年,宣统帝亡国,清朝(包括后金)一共经历了296年时间,共计12位君主在位。明朝和清朝,是比较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两个封建王朝。两个王朝的延续时间都比较长,都快接近300年了。那么这两个朝代,综合比较下来,哪个朝代的皇帝整体

  • 民国第一美女林徽因珍贵旧照,一颦一笑都极具灵气,惊艳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林徽因个人资料图片,林徽因名句你拥我入怀,林徽因最美老照片

    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的留影,面容清秀,装扮时尚靓丽,民国佳人初长成。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在那个纯真的时代,她芳华正初,一颦一笑极具灵气,惊艳众人。林徽因美丽知性,她具有西方女性的大方,又有东方女性的婉约淡雅,有“民国佳人”的美誉。胡适誉其

  • 李莲英陪了慈禧53年之久,为何慈禧刚去世,李莲英就选择离宫而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死后李莲英说出的真相,慈禧和李莲英谁死得早,李莲英为何能被慈禧独宠53年

    李莲英陪了慈禧53年时间,被慈禧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正常太监顶天了四品),就连名字“莲英”都是慈禧太后赐予的。这么看来,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于是乎,各种花边新闻就乱传了,甚至有人说李莲英不是个真太监。好家伙,这简直就是重磅新闻,绝对能抢到头版头条。只可惜,说这话的人,完全是哗众取宠,毫

  • 晚清风云林维喜案,鸦片战争真正导火索,引发清朝和英国首次交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维禧,中英林维喜事件,晚清鸦片战争

    然而实际上在虎门销烟之后,清朝和英国政府之间还发生了许多在双方预料之外的冲突,而正是这些意外最终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其实虎门销烟之后,英国政府并未作出太大的反应,因为清朝早在嘉庆年间就已经命令禁止鸦片贸易,自那之后清朝输入的鸦片均为走私交易。而商人的走私交易并不受英国政府的保护,而且英国政府

  • 此人自称是努尔哈赤后人,整天以遛鸟为生,生活非常的奢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努尔哈赤最大的孙子与最小的儿子,传奇遛鸟,清朝遛鸟视频

    在当今的辽宁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叫做肇卫红的老人自称自己是努尔哈赤的后人,根据老人所说的了解到,那里还分布着其他数百位的村民,他们都是爱新觉罗-塔拜的后人,说起塔拜,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六个儿子,早年一直追随着努尔哈赤在外征战。晚年间为了躲避兄弟因权力而相互残杀,塔拜带着自己的家人到了此地,过上了隐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