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要把孟子逐出文庙,官员破口大骂!朱元璋:把孟子迎回来吧

朱元璋要把孟子逐出文庙,官员破口大骂!朱元璋:把孟子迎回来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21 5:15:38

钱唐,象山丹城人(今浙江宁波),盛产文人雅士的地方。早年间,钱唐就以“博学敦行”誉满江南。

博学多才的钱唐虽名声在外,可他对功名利禄却丝毫不看在眼里,反而一心专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半耕半读。

[var1]

看着如此清贫过日的钱唐,好友心生不忍,就劝他,考取功名即可改头换面。钱唐拒绝道:“元朝昏暗,倘若我去考取元朝功名,岂不是为虎作伥?”于是,坚持隐居数十年。

好在末朝的腐朽统治终于没能撑过太久,元末时期,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朱元璋

几路英雄豪杰各占据一方地盘后,野心大地想蚕食掉其他人,弱肉强食的战争上演后,必然会有独占鳌头的胜利者。

这个胜利者就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和元军来个彻底的清算,朱元璋最后得到了这个机会。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新的盛世。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登基后一直心系民生,希望在自己的统治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为了实现心中的大明盛景,朱元璋发布了一道诏书。

这是一道让天下读书人都热血沸腾的诏书,诏书上写着:天下之治,天下贤士共理之。“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表态了:”朕愿与儒讲明经治道,有能辅朕者,有司礼遣。“

朱元璋这道态度诚恳的诏书,一下子让那些饱学之士,有心报效的文人都激动起来了,纷纷从隐居的山林或者田间走了出来,恨不得把自己毕生所学施展一番。

[var1]

相比其他文人,钱唐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早已声名远播的他,早在就被朱元璋派了司礼前去请他出山的。终于,钱唐和象山这片土地,说了告别。

54岁的钱唐在去京城的路上时,心中是感慨万千,有马上要见天子的激动,有一展抱负的快意,他想,遇到一个如此礼贤下士的皇帝,必要尽自己所学,才得以报效。

博学多才的钱唐终究没让朱元璋失望,在经过朝廷的各种选拔考试后,讲经论道等,钱唐的一番真本事被朱元璋大加赞赏。

皇帝都钦点的人才必然会成为国之栋梁,钱唐不负众望,被钦点为明朝第一个刑部尚书。这份荣誉,钱唐实至名归。

相比钱唐”博学敦行“的名号外,他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特点”强直“,这一点,朱元璋是深有体会。

在耿直一事上,钱唐排第一,其他所有文臣都必须靠后,无人敢和他匹敌。这不,朱元璋很快就领教了钱唐的”强直。“

一回,钱唐正在讲《书》,朱元璋带领大臣前去,钱唐看见皇帝过来了,他还站在讲台上继续授课,对着朱元璋只是略微示意,丝毫没把君臣之礼放在心上。

[var1]

这个时候,有的大臣就看不过去,就过去指责钱唐,这见了天子应该下跪行礼,最基本的当官准则,你都给忘了吗?

钱唐不疾不徐道:“我手上的书中写的是历朝历代的圣明君主之道,我给陛下讲的也是圣贤之道。在圣贤之道面前,不跪拜皇帝也是理所应当的。”

朱元璋见状,对钱唐的印象就深刻了许多,看来钱唐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强直”官员,有胆识有谋略,心中默默对他赞许一番。

然而,没过多久,钱唐再次让朱元璋对他改观了。这是为何?原来,钱唐是个非常敢说敢表态的官员,朱元璋多次在被他惹得相当恼火。

比如,朱元璋有心要取消天下共同祭祀孔子一事,钱唐就站出来,直谏一番,这样做是不合适的,朱元璋无奈,只能妥协。再者,朱元璋想把武则天的画像挂在宫中,钱唐知道后,非常反对,例举了一堆理由来说服朱元璋。

朱元璋被耿直的钱唐给彻底气到了,火冒三丈地下令:“把他拉到午门外等候斩首。”本以为,一代忠心耿直的钱唐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曾想朱元璋转而又放了钱唐,足以可见,朱元璋对正直不阿的儒官还是非常有包容的。

钱唐刚正不阿地事例有许多,就好比文中一开头提到地对朱元璋破口大骂一事。这事起因在于一日朱元璋翻看《孟子》时,对里头的有些字眼和传达的意思很是不满。

[var1]

比如《孟子》里提及的“民为贵,君为轻”这类的话语,朱元璋心里如芒在刺。他认为普天之下的学子们都在认真攻读《孟子》等书,要是把这里面的精髓学到了,岂不是以后对君王都非常漠视了?

朱元璋是个君权控制欲望强的人,对此他思来想去,觉得他想个法子以绝后患。终于,朱元璋出手了,他让人把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配享。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特意下旨,对他的做法有任何异议者,不得上谏,要是敢说什么的,就以大不敬论罪,还让御林军用箭射之。

满朝文武都不敢有所怨言,这时候钱唐站了出来,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无奈之下,朱元璋妥协了,终于在隔年把孟子迎回了文庙。

更多文章

  • 靠胡服骑射运动改写战国历史的明君,为何会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期十大明君排名,战国第一明君活了多久,穿胡服学骑射

    [var1]事件背景,赵武灵王脑袋一热玩起了禅让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在生下太子赵章后便不幸去世。后来,赵武灵王又娶了一个美女吴娃,其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后来吴娃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赵何。[var1]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突发奇想,想要将王位提前传给

  • 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期谁提出仁政,战国时期谁主张施行仁政,为何战国没有采用仁政

    [var1]“仁政”是什么?仁政是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思想住址就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统治层面,它所表现出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var1]1、轻徭赋税:也就是说,国君要关爱百姓,不能过度使用民力,加重百姓负担。孟子认为,国家想

  • 赵武灵王曾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如果应用于长平之战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武灵王灭秦路线图,赵武灵王有可能灭秦一统吗,赵武灵王灭秦战略视频

    [var1]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var1]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秦国重臣,谁最后的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仪与范雎谁更厉害,商鞅张仪范雎排列顺序,张仪和范雎谁的结局好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var1]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

  • 战国时期的魏国,被称为人才输送基地,它给六国输送了多少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魏国和哪六国合作

    春秋无义战,大小诸侯之间连年发生战争,陆续出现了春秋五霸,他们表面上是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霸主之位。其中晋国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称霸,晋国也是当时的大国,然后随后晋国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落,最终晋国的大权落入卿大夫手中,其中主要有四家,韩赵魏和智氏,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智氏成功的把持大权

  • 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犯了什么错?赵国到底因何而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从战争爆发到换帅赵括,秦赵两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导致韩国上党郡成为飞地,韩桓惠王无奈之下意图割让上党乞和,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而是意图将上党献给赵国,促使赵国与韩国联合对抗秦国。[var1]赵孝成王接见冯亭使者之后,先后与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和赵

  • 曹操的儿子们争储十分激烈,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为何很平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评价曹操,司马懿回头看曹操一眼,司马懿和曹操哪个厉害

    司马家族为了上位,可以说杀了非常多的人,不仅把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杀了,而且把他们的三族全部杀掉。司马昭不仅排除异己,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成济帮他杀了曹髦,而他又杀了成济,还把他三族都灭了。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司马家族可以说是杀了太多人,杀外人,兄弟之间也互相残杀。那为了争夺储位,司马昭和司马师之间有没

  • 诸葛亮逝世后,蜀国举国伤痛,唯有此人仰天大笑:老天有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不死蜀国会灭亡吗,诸葛亮去世前的简历,诸葛亮真实生平经历

    自此诸葛亮正式加入刘备阵营,可是刘备战将不过十员,兵不过万,但是在诸葛亮一步一步的谋划下,先后占领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成为了三国中的霸主之一。但随后镇守荆州的关羽贸然发动襄樊大战,不仅关羽被杀,荆州也落入到了东吴手中。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贸然发动了夷陵之战,七十五万大军尽数被诛,家底完全被折腾光了,

  • 诸葛亮一生仅错信一人!导致蜀汉未完成复兴,不然必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的十三个预言,诸葛亮对当今时代有什么预言,诸葛亮一生有过败绩吗

    那么他这一生错信的一人是谁呢?就是刘备生前特别嘱咐要提防的马稷,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马稷竟然导致了蜀汉北伐失败?主要还是由于当时的马稷狂妄自大,不听命令,一意孤行,导致街亭失守,而在当时,街亭可是蜀汉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有了街亭,即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倘若此地失守,蜀军粮道断绝,后援不继,三郡难保,便会不

  • 诸葛亮死后留下一计策,让刘禅撑了29年,却因一人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原本想要速战速决,却被司马懿死死拖住了脚步,一直拖到同年10月8日,诸葛亮病逝在了五丈原,弥留之际的诸葛亮很清楚自己的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知道一旦司马懿听闻自己的死讯,必定会一鼓作气攻打蜀军,甚至会长驱直入,消灭蜀汉,为了能让蜀军顺利撤退,也为了能给蜀汉留下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