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明英宗次子,被父亲记错名字,还差点坐上皇位

他是明英宗次子,被父亲记错名字,还差点坐上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1/16 5:33:31

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评论朱祁镇本人的,而是要说说他的儿子,而且是他的次子朱见潾。就在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的前一年,他的次子朱见潾出生。不过一开始,他的名字还叫朱见清。

朱见清是明英宗朱祁镇次子,生母为万宸妃,后者为明英宗生了四子一女,可见非常受宠。朱见清是万宸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只比长子朱见深晚出生五个月,如果是朱见清先出生,那么明朝之后又会是什么局面呢?

还别说,朱见清还真的差点坐上皇位,这到底怎么回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明英宗次子的那些事。

朱见清出生于正统十三年,没想到第二年,他爹明英宗就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去给瓦剌送人头了。结果,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孙太后接受了王文、于谦等大臣的建议,将明英宗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拥立明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朱祁钰临危受命,带领大家打赢了京师保卫战,大家也认可了他这位皇帝。此时的朱祁钰也感受到了做皇帝的好处,因此发自内心不希望哥哥回来。然而仅过去一年,瓦剌见捞不到好处,加上内部产生矛盾,于是不敢继续与明朝为敌,便将明英宗放回来了。

不过他回来之后,就被朱祁钰幽禁在南宫,他的后妃们也相继搬了进去。而已经出生的儿子们,则送到孙太后身边,其中自然包括次子朱见清。也就是说,朱见清从很小起,便没有见过自己父亲了,他有了记忆之后,还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子。

景泰三年,朱祁钰废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他将朱见深降为沂王,把朱见清封为荣王。其实对于朱见清来说,这样的结果还是不错的。毕竟他本来就是明英宗次子,也继承不了皇位,等大哥朱见深登基后,他还是亲王。所以比较起来,只有朱见深损失是最大的。

不管是朱见深还是朱见清,甚至是他们的父亲朱祁镇,都已经开始接受如今的局面。可万万没想到,一年之后,皇太子朱见济就夭折了,而此时的朱祁钰并没有其他儿子。更重要的是,就连朱祁钰本人,也生了重病,身体每况愈下。

这让朱祁镇和朱见深又看到了希望,因为朱祁钰一死,他又没有儿子,那么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朱祁镇复位;二是直接让朱见深即位。不管怎么样,皇位都会回到朱祁镇一脉。

就在朱祁钰病重之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合起来,谋划了“夺门之变”,帮助朱祁镇夺回了皇位。朱祁镇复位没多久,朱祁钰就病逝了。之后,朱祁镇恢复了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又将次子朱见清册封为德王。

可是,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太久没见到这两个儿子了,结果在册封诏书上,将两个儿子的名字都写错了。朱见深写成了“朱见濡”,朱见清写成了“朱见潾”。皇帝的圣旨一下,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不然别人可能会说,朱祁镇这是被关糊涂了吧,因此也只能将错就错。

到底还是自己亲爹当皇帝更好,朱见潾被封为德王之后,岁禄一万石,还得到嫡母钱皇后的“特别照顾”。为什么钱皇后偏偏要对朱见潾特别照顾呢?这就是钱皇后作为明英宗嫡妻的小心思了。

众所周知,钱皇后是没有子嗣的,在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期间,她又哭瞎一只眼睛,折腾坏了一条腿。在明英宗复位的时候,大臣们都建议不再立她为后,应当立皇太子生母周氏为后。是明英宗被妻子的情深义重所打动,才执意仍然立她为后。

丈夫不会辜负自己的情深义重,钱皇后自然知道,但这样一来,便让周氏母子更加视她为眼中钉。要是明英宗什么时候突然驾崩了,周氏母子会怎么对付她?她是不是会成为明朝第一个(被迫)殉葬的皇后呢?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钱皇后要拉拢次子朱见潾,她希望令明英宗废长立幼,这样就能打破周氏母子的美梦。不得不说,明英宗在去世前,还真的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

根据史料记载,朱见潾在成年出府的时候,明英宗还特别命文武百官朝见,群臣自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内阁首辅李贤认为这样不妥,在他的极力劝阻下,明英宗才放弃了。

天顺八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皇太子朱见深顺利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三年,德王朱见潾正式就藩,原本他的封地在德州,后来改成济南。到了济南之后,朱见潾上书请求,将齐王朱榑和汉王朱高煦(前者被建文帝和明成祖先后废为庶人两次,后者被明宣宗废为庶人)两位庶人所遗留下来的东昌、充州闲田及白云、景阳、广平三湖地赐给他,明宪宗都答应了。

看来明宪宗对弟弟还是不错的,而朱见潾尝到了甜头,开始不知足起来,又先后向明宪宗要了一些地方,但都遭到了拒绝。史料记载:“成化三年就籓。请得齐、汉二庶人所遗东昌、充州闲田及白云、景阳、广平三湖地。宪宗悉予之。复请业南旺湖,以漕渠故不许。又请汉庶人旧牧马地,知府赵璜言地归民间,供税赋已久,不宜夺。帝从之。”

正德初年,朝廷下诏新政策,要求王府庄田每亩徵银三分。但朱见潾却上奏说,自己可能无法承担,希望还是像以前一样,结果明武宗朱厚照说:“王何患贫!其勿许。”

正德十二年,朱见潾去世,享年69岁,谥号“庄”。他去世之后,嫡次子朱祐榕袭封德王,即德懿王。

朱见潾身为明英宗次子,从小就与自己父亲分离,记事以后,根本不知父亲长什么样子。后来父亲复位,竟然还记错自己名字。明英宗没有嫡子,朱见潾曾被钱皇后收养,差点坐上皇位。但好在,即便他没能坐上皇位,后来大哥明宪宗即位,对他还是不错的。

明英宗在临终前,废除了殉葬制度,所以朱见潾的母亲摆脱了可能会殉葬的危机。或许有人说,万宸妃为明英宗生了这么多孩子,就算没有废除殉葬制度,也不会殉葬的。那可说不准,可以参考明仁宗的郭贵妃。

总之,朱见潾父亲从叔叔手中夺回了皇位,父亲去世后,母亲也不用殉葬,自己也得到哥哥善待,算是很有福气的一位亲王了。况且,他还活了69岁,儿子也顺利袭封王爵,这一生算是不错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更多文章

  • 叛徒高杰拐走李自成的妻子后,他们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民族内部冲突不断,百姓饱受着天灾人祸的苦楚。于是,众多能人志士开始奋起反抗,在阶级和政权的不断交替中,试图寻找一线亮光,而李自成便是这其中一员。有着“闯王”美誉的他,作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征战十余年,常出奇制胜。更是在平定一方后,废除八股文、主张均田免赋。可就是这样一个

  • 明朝一外国人考中进士,嫌官职低辞职,回国后成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科举状元,明朝官职一览表,明朝一次科举进士一般有几人

    不过大部分史学家,还是认为科举始于隋朝,为何呢?因为在隋朝之前,人们想要入仕,就要通过“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就是一个人家里本来就是做官的,那么他便能子承父业,继续做官。如果一个人生在平民人家,除非他在乡里的风评特别好,才有可能被推举,得到一官半职。而到了隋朝,为了避免有人徇私,加上朝廷希望能够

  • 被朱元璋厌恶,被朱棣忽悠,被侄子做成烤肉的朱高煦为何如此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对朱高煦说了什么,历史上朱高煦怕朱棣吗,朱棣忽悠朱高煦监国

    说到明朝死得最惨的王爷,大家可能会想到明末时,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的福王朱常洵。但历史上,朱常洵并没有被活活煮死,更没有与鹿肉一起做成“福禄宴”。朱常洵是被处决的。真正历史上记载死得最惨的王爷,不在明末而在明初。他就是汉王朱高煦,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高煦被明宣宗朱瞻基命人

  • 明朝最勤政的皇帝,一天上3次朝,一辈子也就娶了一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18岁的朱祐樘继位为明孝宗,当时经过老爹的一番胡思乱搞,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孝宗因而决定重振朝纲,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孝宗不仅熟背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还重启了废除已久的晚朝,每天晚上,孝宗批奏折能批到半夜三更,尽管如此,为了保证朝廷的稳定,他从来没有让宦官有过一次

  • 明朝藩王被关押23年,出狱后用一年时间,逆袭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末年有骨气的藩王,明朝最忠诚的藩王,明朝28位藩王下场

    就好比明朝灭亡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几人,就在明朝遗臣的拥护下,先后建立起割据一方的南明政权。而在这几人当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当属唐王朱聿键了。他传奇的地方就在于,这位明朝藩王先后被关押23年,出狱后仅用一年时间,就逆袭成了皇帝。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为朱硕熿,父亲为

  • 为何元朝的寿命只有短短的98年?忽必烈训斥儿子的话,成间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忽必烈为啥要建立元朝,元朝忽必烈的寿命是多少,忽必烈怎么评价元朝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是做过中国的统治者的,只是为数不多而已。比如说由满族人建立起来的清朝,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大清起算,清朝的寿命长达276年,即便是从满人进入山海关时的1644年起算,清朝也统治了中原大地268年。另一个就是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元朝,与清朝的寿命相

  • 司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但他救的那个小孩是谁,你知道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光砸死人,司马光砸缸把人砸死的爆笑故事,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40字

    有一次,司马光和别的小孩一起到后院玩。有个调皮的孩子爬上了院里装水的大缸,不小心掉了进去。其他小朋友一看那小孩掉进去了,顿时吓得手足无措。有大哭的,有逃走的,还有回去叫大人的。司马光一看,那么高的大缸,等大人过来,他的小伙伴也该被淹死了。慌乱之际,他突然看到了一块大石头。他也没想太多,抱起石头对着大

  • 整个明朝倭寇之乱不断,为何到了清朝,倭寇之乱却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倭寇历史,明朝倭寇有多大规模,明朝中后期倭寇之患

    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更是到了不得不清除的地步,于是明朝东南部的总兵戚继光创立了戚家军来剿灭倭寇,可是也没有完全剿灭。然而到了清朝,危害中国东南沿海几百年的倭寇却就此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倭寇的由来其实倭寇本来也不是专门干这个的,他们是由进行中日贸易的商人等转变而来的。在明初,明初实施海禁政策,片帆不

  • 徐达喝醉后被朱元璋抬上龙床,醒来后的机智做法,救了他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达被朱元璋赐死真相,徐达睡龙床是哪集,朱元璋给徐达扫墓

    白居易在他的诗篇《后宫词》当中写道“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是所形容的原本是女子入皇宫后失宠孤独终老的情景,其实不仅仅是后宫女子如此,身为朝廷官员的男子亦是如此,“伴君如伴虎”是每一位入仕官员的深刻体会。有很多的大臣,他们曾经是国家功臣,然而在国家建立后却被帝王猜忌,怀疑,试探以至于最后被处死。在明朝,

  • 朝廷赐死宋江后,有位好汉再次造反,成功当了一年皇帝后便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江为何被赐死,皇帝为什么要赐死宋江,水浒传宋江被谁赐死

    在历史上,宋江并没有千军万马,他只有36个人,但是就这36个人愣是让他从河南起义一路打到山东,《宋史》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数万兵马都打不过宋江的36个人,难怪金兵南下会那么容易了。 1121年,宋徽宗许下高官厚禄,招安宋江,宋江一看有这好事,立马就投靠朝廷了,随后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