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评论朱祁镇本人的,而是要说说他的儿子,而且是他的次子朱见潾。就在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的前一年,他的次子朱见潾出生。不过一开始,他的名字还叫朱见清。
朱见清是明英宗朱祁镇次子,生母为万宸妃,后者为明英宗生了四子一女,可见非常受宠。朱见清是万宸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只比长子朱见深晚出生五个月,如果是朱见清先出生,那么明朝之后又会是什么局面呢?
还别说,朱见清还真的差点坐上皇位,这到底怎么回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明英宗次子的那些事。
朱见清出生于正统十三年,没想到第二年,他爹明英宗就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去给瓦剌送人头了。结果,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孙太后接受了王文、于谦等大臣的建议,将明英宗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拥立明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朱祁钰临危受命,带领大家打赢了京师保卫战,大家也认可了他这位皇帝。此时的朱祁钰也感受到了做皇帝的好处,因此发自内心不希望哥哥回来。然而仅过去一年,瓦剌见捞不到好处,加上内部产生矛盾,于是不敢继续与明朝为敌,便将明英宗放回来了。
不过他回来之后,就被朱祁钰幽禁在南宫,他的后妃们也相继搬了进去。而已经出生的儿子们,则送到孙太后身边,其中自然包括次子朱见清。也就是说,朱见清从很小起,便没有见过自己父亲了,他有了记忆之后,还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子。
景泰三年,朱祁钰废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他将朱见深降为沂王,把朱见清封为荣王。其实对于朱见清来说,这样的结果还是不错的。毕竟他本来就是明英宗次子,也继承不了皇位,等大哥朱见深登基后,他还是亲王。所以比较起来,只有朱见深损失是最大的。
不管是朱见深还是朱见清,甚至是他们的父亲朱祁镇,都已经开始接受如今的局面。可万万没想到,一年之后,皇太子朱见济就夭折了,而此时的朱祁钰并没有其他儿子。更重要的是,就连朱祁钰本人,也生了重病,身体每况愈下。
这让朱祁镇和朱见深又看到了希望,因为朱祁钰一死,他又没有儿子,那么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朱祁镇复位;二是直接让朱见深即位。不管怎么样,皇位都会回到朱祁镇一脉。
就在朱祁钰病重之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合起来,谋划了“夺门之变”,帮助朱祁镇夺回了皇位。朱祁镇复位没多久,朱祁钰就病逝了。之后,朱祁镇恢复了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又将次子朱见清册封为德王。
可是,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太久没见到这两个儿子了,结果在册封诏书上,将两个儿子的名字都写错了。朱见深写成了“朱见濡”,朱见清写成了“朱见潾”。皇帝的圣旨一下,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不然别人可能会说,朱祁镇这是被关糊涂了吧,因此也只能将错就错。
到底还是自己亲爹当皇帝更好,朱见潾被封为德王之后,岁禄一万石,还得到嫡母钱皇后的“特别照顾”。为什么钱皇后偏偏要对朱见潾特别照顾呢?这就是钱皇后作为明英宗嫡妻的小心思了。
众所周知,钱皇后是没有子嗣的,在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期间,她又哭瞎一只眼睛,折腾坏了一条腿。在明英宗复位的时候,大臣们都建议不再立她为后,应当立皇太子生母周氏为后。是明英宗被妻子的情深义重所打动,才执意仍然立她为后。
丈夫不会辜负自己的情深义重,钱皇后自然知道,但这样一来,便让周氏母子更加视她为眼中钉。要是明英宗什么时候突然驾崩了,周氏母子会怎么对付她?她是不是会成为明朝第一个(被迫)殉葬的皇后呢?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钱皇后要拉拢次子朱见潾,她希望令明英宗废长立幼,这样就能打破周氏母子的美梦。不得不说,明英宗在去世前,还真的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
根据史料记载,朱见潾在成年出府的时候,明英宗还特别命文武百官朝见,群臣自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内阁首辅李贤认为这样不妥,在他的极力劝阻下,明英宗才放弃了。
天顺八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皇太子朱见深顺利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三年,德王朱见潾正式就藩,原本他的封地在德州,后来改成济南。到了济南之后,朱见潾上书请求,将齐王朱榑和汉王朱高煦(前者被建文帝和明成祖先后废为庶人两次,后者被明宣宗废为庶人)两位庶人所遗留下来的东昌、充州闲田及白云、景阳、广平三湖地赐给他,明宪宗都答应了。
看来明宪宗对弟弟还是不错的,而朱见潾尝到了甜头,开始不知足起来,又先后向明宪宗要了一些地方,但都遭到了拒绝。史料记载:“成化三年就籓。请得齐、汉二庶人所遗东昌、充州闲田及白云、景阳、广平三湖地。宪宗悉予之。复请业南旺湖,以漕渠故不许。又请汉庶人旧牧马地,知府赵璜言地归民间,供税赋已久,不宜夺。帝从之。”
正德初年,朝廷下诏新政策,要求王府庄田每亩徵银三分。但朱见潾却上奏说,自己可能无法承担,希望还是像以前一样,结果明武宗朱厚照说:“王何患贫!其勿许。”
正德十二年,朱见潾去世,享年69岁,谥号“庄”。他去世之后,嫡次子朱祐榕袭封德王,即德懿王。
朱见潾身为明英宗次子,从小就与自己父亲分离,记事以后,根本不知父亲长什么样子。后来父亲复位,竟然还记错自己名字。明英宗没有嫡子,朱见潾曾被钱皇后收养,差点坐上皇位。但好在,即便他没能坐上皇位,后来大哥明宪宗即位,对他还是不错的。
明英宗在临终前,废除了殉葬制度,所以朱见潾的母亲摆脱了可能会殉葬的危机。或许有人说,万宸妃为明英宗生了这么多孩子,就算没有废除殉葬制度,也不会殉葬的。那可说不准,可以参考明仁宗的郭贵妃。
总之,朱见潾父亲从叔叔手中夺回了皇位,父亲去世后,母亲也不用殉葬,自己也得到哥哥善待,算是很有福气的一位亲王了。况且,他还活了69岁,儿子也顺利袭封王爵,这一生算是不错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