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朱元璋厌恶,被朱棣忽悠,被侄子做成烤肉的朱高煦为何如此惨?

被朱元璋厌恶,被朱棣忽悠,被侄子做成烤肉的朱高煦为何如此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3/12/12 19:38:53

说到明朝死得最惨的王爷,大家可能会想到明末时,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的福王朱常洵。但历史上,朱常洵并没有被活活煮死,更没有与鹿肉一起做成“福禄宴”。朱常洵是被处决的。真正历史上记载死得最惨的王爷,不在明末而在明初。他就是汉王朱高煦,朱棣的第二个儿子。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高煦被明宣宗朱瞻基命人用大铜钟罩住,然后在铜钟外面放上柴火点燃。朱高煦是被活活闷烤至死的。为什么朱瞻基要如此残忍的处死朱高煦?要知道,朱高煦就连造反失败,朱瞻基都对他既往不咎,依旧让朱高煦住到北京,享受荣华富贵。究竟发生了什么,酿成了如此的家庭悲剧?

一切的根源还得从那场改变明朝的“靖难之变”说起,燕王朱棣起兵反叛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因为身体多病,不能随军,只能驻守燕京。朱高煦便随着朱棣一路征伐,在白沟河之战中,朱高煦大发神威,率领精锐铁骑在敌方阵营中,左突右闯,更是直接阵斩对方的大将瞿能。

东昌之战,朱棣遭遇大败,手下大将张玉都阵亡了,朱棣单骑逃脱,危机时刻,朱高煦率领援军赶到,击退了追击的南军,使朱棣得以喘息。

在浦子口,朱棣再遇苦战,渐渐不支,千钧一发之际,还是朱高煦率军前来支援朱棣。朱棣十分欣喜,对着朱高煦说:“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朱棣害怕朱高煦不拼命,还补了一句:“勉之!世子多疾。”朱高煦果然如打了鸡血一般,奋勇冲杀,将南军打败,再一次挽救了朱棣。

在靖难之变中,朱高煦奋不顾身,屡立战功,多次力挽狂澜救朱棣于险境。渐渐的,朱高煦也骄纵起来,恃功傲物,目无法纪。

后来,朱棣造反成功,荣登大宝。朱棣当了皇帝自然就要封太子,朱高煦以为自己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太子之位唾手可得。可是朱棣经过一番纠结后,还是选择了更加贤德的朱高炽作为太子。

太子之位旁落他人,这令朱高煦十分的郁闷,后来朱棣封他做汉王,要他前往藩国云南,他死都不肯。朱高煦更是直言:“自己有什么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去。”朱棣也是很无奈,明白朱高煦心里有了情绪,就放任他留在京城。

从古自今,家人争起家产,就连毫毛也不肯相让,何况是皇位这个天下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了朱棣这个成功例子在眼前,朱高煦绝不会这么简单就善罢甘休的。多次向朱棣进谗言,陷害朱高炽身边的人。大学士解缙就是因为朱高煦的冤枉,而死于非命。

一日,朱高煦和朱高炽一起谒拜孝陵。朱高炽因为是个大胖子,再加上患有足疾,行走起来很是不便,就算有人搀扶,也颇为困难。不巧的是,那天还下了雨,道路泥泞,朱高炽不小心摔倒在地。朱高煦见了嘲讽道:“前人失足,后人知警。”话音刚落,后面一人大声回道:“更有后人知警。”朱高煦回首失色,见到回话的人正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对自己的野心没有丝毫收敛,经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朱棣是个精明的人,他自然是看出了朱高煦的心思,改封朱高煦到青州。朱高煦推脱不肯前往,朱棣也不在惯着,直接严词敲打:“今封于青州,又托故欲留,前后恐非实意。”

朱棣如此显白的话语,还是没有让朱高煦有所顾忌。朱高煦后来更是僭用御用车马器物,丝毫不将朱棣的警告放在眼里。朱棣忍无可忍,剥夺朱高煦冠服,将其囚禁起来。朱棣本想将朱高煦贬为庶人,但朱高炽痛哭流涕的为朱高煦求情,朱棣才仅削其两护卫,处死其左右亲信数人。

朱高煦经此一事,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幡然醒悟,反而心中更加的怨恨。第二年,朱棣将朱高煦封到乐安州。这次朱高煦没有抗拒,而是乖乖前往了封地,但他并不安分,而是积极谋划着反叛。

1424年,朱棣驾崩,朱高炽顺利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炽早就知道朱高煦的不轨之心,但生性仁厚的他,并没有捉拿朱高煦。朱高炽特地召朱高煦来京城,增加俸禄赏赐宝物,随后便让他返回封地。朱高炽此举一方面是想警告朱高煦,一方面也是想感化他。可惜朱高炽的良苦用心却没换来朱高煦的回头。

1425年,在位不到一年的朱高炽病逝,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接到消息后,立刻奔赴北京。朱高煦选择在半路对朱瞻基进行伏击,可惜事起仓促,未能得逞。朱瞻基登基后,依旧对朱高煦实行怀柔政策,给予其极高的赏赐。

后来,朱高煦向朱瞻基提出了一些治国的建议和请求,这令朱瞻基很是高兴。朱瞻基认为朱高煦终于改邪归正,对朱高煦的请求都一一照办。可朱瞻基这样的行为,在朱高煦看来是软弱无能的体现,朱高煦加紧了谋反的步伐。

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见朱瞻基亲征,朱高煦一下就慌了,不敢前行,躲在乐安城中。朱瞻基命令大军疾行,驻守在乐安城北,包围了乐安城。见城池被围,朱高煦更加胆战心惊,不敢再战。朱高煦身边的人,见此情形也知道败亡是迟早的事,战意全无,其中一些人还想抓住朱高煦送给朱瞻基。

朱高煦见败局已定,只得偷偷出城,向朱瞻基投降。这场荒唐的叛乱就这样有惊无险的结束了。事后,群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对朱高煦父子正法,但朱瞻基都没同意,仅仅是将朱高煦父子贬为了平民,软禁在皇城里。

朱高煦犯下谋逆这种大罪还能活命,已经是朱瞻基宽宏大量,朱高煦理应老老实实的生活下去,不该再有二心,说定以后还能重新成为王爷。可朱高煦依旧不消停,变着花样的作死。终于,作出死来了。

一天,朱瞻基来看望朱高煦,两人并肩走着聊着,突然,朱高煦脑子一抽,拿脚拌了朱瞻基。朱瞻基立马摔了个狗吃屎,朱高煦见状哈哈大笑。堂堂一国之君,光天化日之下遭受如此羞辱,脾气再好的人都忍不了。

愤怒的朱瞻基立刻让朱高煦见识到什么叫“天子之怒”。朱瞻基命人用一个大铜钟将朱高煦盖住,再在外面堆上柴火点燃,朱高煦就这样被活活的烤熟了。不解气的朱瞻基还将朱高煦的儿子们处死。

朱高煦其实从小的性格就是好争斗,在朱元璋还在世时,朱高煦就以鲁莽为人所知,因此,他从来不被爷爷朱元璋看好,甚至有时候,朱元璋十分厌恶他,而朱棣虽然知道自己儿子的这个毛病,但是奈何一直没能教诲好他,并且,朱高煦的这个性格,虽然莽撞,但却十分好骗,朱棣利用他这个特点,几次三番忽悠他为自己卖命,可最后,父亲和大哥死后,他栽在了侄子的手里。

朱高煦的死完全是他自己作的,怨不得任何人,他干的那些事放在其他君王的时代,他已经死千万遍了。也是朱高炽父子为人仁爱,心胸宽广,才对其步步放纵,可悲的是,朱高煦到最后都没能从权欲的漩涡中走出来。

不知道朱高煦在铜钟里面被烤的时候,有没有回想起,在那个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浦子口,朱棣对他说的那句话,“勉之!世子多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明朝最勤政的皇帝,一天上3次朝,一辈子也就娶了一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18岁的朱祐樘继位为明孝宗,当时经过老爹的一番胡思乱搞,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孝宗因而决定重振朝纲,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孝宗不仅熟背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还重启了废除已久的晚朝,每天晚上,孝宗批奏折能批到半夜三更,尽管如此,为了保证朝廷的稳定,他从来没有让宦官有过一次

  • 明朝藩王被关押23年,出狱后用一年时间,逆袭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末年有骨气的藩王,明朝最忠诚的藩王,明朝28位藩王下场

    就好比明朝灭亡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几人,就在明朝遗臣的拥护下,先后建立起割据一方的南明政权。而在这几人当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当属唐王朱聿键了。他传奇的地方就在于,这位明朝藩王先后被关押23年,出狱后仅用一年时间,就逆袭成了皇帝。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为朱硕熿,父亲为

  • 为何元朝的寿命只有短短的98年?忽必烈训斥儿子的话,成间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忽必烈为啥要建立元朝,元朝忽必烈的寿命是多少,忽必烈怎么评价元朝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是做过中国的统治者的,只是为数不多而已。比如说由满族人建立起来的清朝,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大清起算,清朝的寿命长达276年,即便是从满人进入山海关时的1644年起算,清朝也统治了中原大地268年。另一个就是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元朝,与清朝的寿命相

  • 司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但他救的那个小孩是谁,你知道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光砸死人,司马光砸缸把人砸死的爆笑故事,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40字

    有一次,司马光和别的小孩一起到后院玩。有个调皮的孩子爬上了院里装水的大缸,不小心掉了进去。其他小朋友一看那小孩掉进去了,顿时吓得手足无措。有大哭的,有逃走的,还有回去叫大人的。司马光一看,那么高的大缸,等大人过来,他的小伙伴也该被淹死了。慌乱之际,他突然看到了一块大石头。他也没想太多,抱起石头对着大

  • 整个明朝倭寇之乱不断,为何到了清朝,倭寇之乱却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倭寇历史,明朝倭寇有多大规模,明朝中后期倭寇之患

    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更是到了不得不清除的地步,于是明朝东南部的总兵戚继光创立了戚家军来剿灭倭寇,可是也没有完全剿灭。然而到了清朝,危害中国东南沿海几百年的倭寇却就此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倭寇的由来其实倭寇本来也不是专门干这个的,他们是由进行中日贸易的商人等转变而来的。在明初,明初实施海禁政策,片帆不

  • 徐达喝醉后被朱元璋抬上龙床,醒来后的机智做法,救了他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达被朱元璋赐死真相,徐达睡龙床是哪集,朱元璋给徐达扫墓

    白居易在他的诗篇《后宫词》当中写道“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是所形容的原本是女子入皇宫后失宠孤独终老的情景,其实不仅仅是后宫女子如此,身为朝廷官员的男子亦是如此,“伴君如伴虎”是每一位入仕官员的深刻体会。有很多的大臣,他们曾经是国家功臣,然而在国家建立后却被帝王猜忌,怀疑,试探以至于最后被处死。在明朝,

  • 朝廷赐死宋江后,有位好汉再次造反,成功当了一年皇帝后便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江为何被赐死,皇帝为什么要赐死宋江,水浒传宋江被谁赐死

    在历史上,宋江并没有千军万马,他只有36个人,但是就这36个人愣是让他从河南起义一路打到山东,《宋史》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数万兵马都打不过宋江的36个人,难怪金兵南下会那么容易了。 1121年,宋徽宗许下高官厚禄,招安宋江,宋江一看有这好事,立马就投靠朝廷了,随后跟

  • 关于明朝的20个冷知识,“革除君”指的是谁,“骂詈”是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在罪名和刑罚上有哪些变化,明朝政治事件有哪些,明朝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有什么作用

    1、很多人都说,明朝就明朝,别动不动就叫“大明”,然而事实上,明朝的正式国号就是叫“大明”,史书记载“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所以叫大明也是正确的。2、朱棣登基之后,将朱允炆的年号革除,就连朱允炆颁布的所有法令都革除了,因此在很多杂史的书籍当中,都将朱允炆称作“革除君”

  • 一代霸主朱元璋,容忍此人七年,却因一件事被灭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杨宪之死完整版

    文|庆哥历史解析寒门出贵子,布衣出英雄的故事向来引得人们赞叹。朱元璋就是这其中的楷模。不过悉数中华五千年上上下下,但凡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人,都多少有点追求。譬如秦皇帝追求美人,唐皇帝追求长生,而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追求的恰恰就是权力。也许你会有疑问,朱元璋贵为帝王,权力自然至高无上。可朱元璋作为一位十分

  • 南宋守陕第一将,斩叔立威,信鸽点军,为何成了又一个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川陕争夺战打响了。他,是陕西素有威名的将领,信鸽点军,斩叔立威……如不出意外,陕西是可以保住的。但随着这名南宋守陕第一将成了又一个魏延,陕西最终落入金军之手。他,就是曲端。1、有文有武是曲大南宋守陕将领中,有两个人很重要,人称"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曲大指曲端,吴大指吴玠。曲端成名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