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前,冯亭送来上党郡17邑,赵国不接受才是明智的吗?

长平之战前,冯亭送来上党郡17邑,赵国不接受才是明智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15 更新时间:2024/1/30 23:09:32

细究长平之战,有人认为是韩上党太守冯亭引燃的,他为转移秦国对韩国的进攻压力,把上党十七邑送给赵国。赵国君臣目光短浅,贪图领土,却不料引来惊天巨祸。

“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历代学者对赵国收纳上党十七邑多持否定态度。那么,假如赵国没有收纳就真能避免长平之战?

1、上党郡十七邑可以不收纳吗

面对冯亭献上的十七座上党郡城池,赵国可以不收纳吗?答案很明确:不能!必须收下!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韩上党郡的领土,赵国心仪已久。

三家分晋后,上党地区被韩、赵、魏三国占有。魏国在战国初期有霸主地位,韩国也通过申不害变法国力大增。此消彼涨中,赵国的上党地区势力空间被不断压缩。

上党地区是邯郸城的天然地理屏障,“与天同党”的上党对邯郸居高临下,其军事压迫力在冷兵器时代基本无解。假设被秦国所得,头顶上时刻悬着利剑,赵国怎会答应?

所以,赵国对上党郡领土渴望是强烈的。这也是为什么赵孝成王在赵豹一再反对下,赞同平原君赵胜的主张,全力要收纳上党郡的主要原因。

何况不打动兵打仗,就白得十七座城池。在古代,拥有土地就拥有财富和民众,其军事意义更是重大。面对冯亭送来的大礼,难道让赵国因惧怕秦国而不接收?对于血性的赵氏子孙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var1]

2、韩上党太守冯亭是嫁祸于赵国吗

持“韩上党太守冯亭嫁祸于赵国”观点的人,多引用《史记》的说法:秦攻占韩国野王后,韩国与韩上党的通道被隔绝,韩上党郡成了飞地。

太守冯亭谋划说,上党势必无法独存,秦国兵锋日近,不如把上党交给赵国。“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这是嫁祸吗?根本不是!冯亭把秦国的兵锋转移向赵国,是基于赵国军力的必然选择。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赵国始终是挡在秦国东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尤其是经过胡服骑射、拥有一支强大骑兵部队的赵国,还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胜秦军。

韩、赵、魏三国具有历史传承的亲近属性,而魏国之前已败于秦国之手,吴起打造的魏武卒损失殆尽。难道让冯亭拉魏国进来抗衡秦国?韩赵一体“可以当秦”,这就是冯亭的初心。

其实,冯亭是难得具有军事战略眼光的太守,他不仅没有嫁祸赵国,而且最终的命运是与上党共存亡。对此《后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冯亭献城后被赵国封为华阳君,先后与廉颇、赵括守卫上党郡,后来与赵将同时战死于长平。

[var1]

3、长平之战的赵国惨败可以避免吗

今人多认为赵国收纳上党郡不明智,还源自司马迁对平原君赵胜的一句评语: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认为平原君蛊惑了赵孝成王,君臣二人贪图上党的领土而丧失了理智。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两国必有一战,导致长平之战的赵国惨败,不是收纳上党郡本身,而是另有原因。那么,如何避免惨败的发生呢?

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军事外交,联合楚、魏、燕、齐的力量,就如同4年后的邯郸保守战那样,重点对楚、魏施以厚利,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韩国的利益,以换取战略协同,直至五国形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其实,这里的联盟并非只有联合出兵一个选项。迫使赵国最终放弃廉颇坚守战略,而起用了更擅长进攻的赵括,主要原因是3年的坚守使赵国的粮草难以为继。所以,五国联盟也可以集中在粮草、武器等军事物资方面。

[var1]

以五国的力量与秦国打持久战,相信这才是明智和正确的选择。赵国面对从天而降的肥肉,只知道吃而没想如何消化,这才是长平之战惨败的根本原因。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只是中国第三位女皇帝,你知道她前面的两位女皇帝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死后谁做了皇帝,武则天是不是史上第一女皇帝,武则天刘晓庆当皇帝

    首先说一下第一位,她叫元姑娘,谥号“殇帝”,当皇帝时自己都不知道,这要从她奶奶辈说起,她奶奶是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宣武帝挂了后,胡充华6岁的儿子继位,史称孝明帝,后面的事大家估计也猜到了。孝明帝年少无知,胡充华垂帘听证,掌握实际政权,电视剧常演。不过这位胡太后对权力的迷恋可比其他太后厉害多了。在她

  • 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被大臣陷害,临死前说出9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最宠爱的四个儿子,李世民最喜欢的是他哪一个儿子

    李世民此人智勇双全,敢爱敢恨,心狠手辣,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在为自己的势力做准备,并且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傲人的才能,据传闻,当隋朝气数已尽之时,李世民便劝说自己的父亲,此刻正是夺取天下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隋唐乱世。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唐朝逐渐的走向兴盛时期,可以说历史上的李世民是被很多后人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众臣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因写青娥2字被武则天处死,狄仁杰率众臣跪拜武则天,武则天主要宰相

    古代的那些帝王都是非常多疑的,甚至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有时候个简单的字到了皇帝眼中,都会翻来覆去琢磨很多遍。因此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一个宰相写了“青鹅”两个字,因此就被武则天杀掉了。这个被武则天杀掉的宰相就是裴炎。裴炎堪称是唐朝前期,最出色的宰相之一,但是只因为得罪了武则天,因此被诬陷下狱

  • 李世民与武则天圆房当晚,房梁为啥忽然掉落?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

    武则天与李氏家族的恩怨纠葛令人暗叹,李世民沉溺于武则天的样貌,也被武则天的头脑吸引,而武则天恃美行凶,她想要李家手上的皇权,这样的冲突就注定了李、武两家终究是对头,不能共生。但曾经,李世民与武则天二人也度过一段美好幸福的时光。那时,李世民想宠幸武则天,可是却出了点儿小意外,他们圆房的当天晚上,房子的

  • 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为何武则天能安享晚年,因她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的电视剧,唐朝皇室评价武则天

    众所周知,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这点后面会解释),而武则天又是李唐宗室最忌惮的人,如今她一失势,大家必定是群起而攻之,没了权力的武则天,就好比没了牙齿的老虎,就算没人敢杀她,肯定也是受尽白眼。可事实正好相反,武则天退位以后,虽然搬到上阳宫去了,待遇远不如当初做皇帝的时候,但儿子李显对她还是很不错

  • 为何武则天退位才1年就死了?历史专家:难怪史书不愿意详细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武则天退位才1年就死了?历史专家:难怪史书不愿意详细记载在我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女子如果想要过不错的生活,就只能寄希望于男子,也就是自己未来嫁的夫君,又或者投胎的时候,就投到了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家族中。而且最好还是嫡女的身份。因此当唐朝出现了一位女皇帝的时候,简直是太振奋人心了。也

  • 此人目生双瞳,斩杀第一好汉李元霸,最后却被李世民一箭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得知李元霸之死,唐朝时期的李元霸打得过200头狼吗,李世民对李元霸的评价

    在《兴唐传》中,斩杀李元霸的人叫鱼俱罗。鱼俱罗是“兴隋九老”之一,在二十岁时加入近卫军,后来因军功升迁为大都督。开皇九年,鱼俱罗随隋炀帝平定陈国,被授予开府的职位。开皇十年,又随隋炀帝平定沈玄懀、高智慧等人的叛乱,官居叠州总管,封高唐县公。母亲病逝后,鱼俱罗回家守孝。后遇杨素攻打突厥,被夺情启用。因

  • 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可惜当时李世民没能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时期的袁天罡结局,李世民与袁天罡,袁天罡多少岁认识李世民

    而袁天罡还为唐太宗算过一卦,算的不是别的,正是大唐的国运。袁天罡比较为难,就以比较隐晦的语言告诉李世民:猪上树时,大唐就亡了。李世民当时没有听懂,不过这也不怪他,毕竟袁天罡预言的是很久之后的未来。袁天罡袁天罡以相术闻名史册,留下了很多的记载和奇闻异事,不过对他身世的记载则是少之又少。我们只知道他大概

  •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说了什么后,狄仁杰就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再怎么无欲无求,也是有自己的私心和欲望的,关键在于要怎么用理智控制。欲望就像是暴风雨,如果不进行克制,任由它滋生漫长,那么最后可能就会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尤其是一个人有着很大的权力或能力时。当然,这一切是可控的,只需要保持理智,理智就是暴风雨中的罗

  • 武则天在儿子和侄子中犹豫,为何她不考虑,传位给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是死后传位给儿子的吗,武则天怎么不传位给侄儿,武则天到底想传位给谁

    其次是次子李贤,李弘猝然离世后,他就被立为皇太子。同样,阻挡了武则天的路。李贤常常得到父亲唐高宗的称赞,朝中大臣也对他愈发拥戴,可越是这样,就越令武则天感到不安。后来武则天就将李贤流放巴州,还派人去逼其自尽。再者是老三李显,他虽然没有被杀,不过却因为武则天,形成了比较胆小的性格。在李贤被废后,他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