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位?大历年间10位诗人的简介

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位?大历年间10位诗人的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4/1/19 11:33:23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其中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吉中孚五人生平不详。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李益

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卢纶

卢纶(生卒年不详),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王咸)、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甫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塞下曲四首》(即"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③。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④。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⑤。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题兴善寺后池》

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

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

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吉中孚

吉中孚 [唐](约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鄱阳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今存诗一首,《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名作《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

指唐朝皇宫。 [译文] 春天的京城长安到处的柳絮随风飘扬,皇家花园里的杨柳随着春风飘拂。傍晚时分,权宠大丞在传送皇帝赐的蜡烛,蜡烛的青烟散入了五侯的家。

【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其它作品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

《复 偶 见 》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复 偶 见 》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复 偶 见 》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想 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章 台 柳》 章台柳,章台柳,[1]往日青青[2]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注释】 [1]章台: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战国时建。台下有章台街。 [2]:青青:柔软貌。《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简析】: 这是一首寄人的小令。柳氏是韩翃的歌妓,两人感情很好。后来作者外出作官,因时局动乱,不敢带眷自随,只好把柳氏暂置京城,约好到任后再接她去。但一连三年都因故失约。于是就写了这首《章台柳》寄给柳氏。

《羽林少年行》(选一) 千点斑斓玉勒骢,青丝结尾绣缠鬃。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注释】《羽林少年行》原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有多种名称与诗体,均出自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此首诗虽取旧题,却采用七言绝句的格律。

钱起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以五言为主,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

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有《钱考功集》,集中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为其曾孙钱珝所作。

司空曙

司空曙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属河北省)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 卢纶钱起韩翃。

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苗发

唐代(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诗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年间前后在世,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初为乐平令,但诗篇传世颇少。苗发,唐代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历官朝散大夫、秘书丞。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驾部员外郎。屡官至秘书丞。擅长写诗,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全唐诗》存其诗二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今传《苗发诗集》。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四-一常表《授苗发都官员外郎制》。《新唐书》卷七五、卷二0三,《唐诗纪事》卷三O,《唐才子传》卷四。不过,后人知道苗发的并不多,或许因为经过岁月的淘漉,传世作品不多,所以显得他的文学成就不大。

崔洞

崔洞(一作峒,唐朝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号、里居、出生地、生卒年以及生平均不详,唐朝大历年间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详。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今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 ,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耿湋

耿湋,唐代(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诗人,字洪源,河东人。生卒年以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夏侯审

夏侯审 ,唐代(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诗人,里、字、号、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工诗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试"军谋越众"科及第。授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购买田园为别业,水木幽闲,云烟浩渺。晚年即退居其中。审吟诗颇多,但传世甚少。

更多文章

  • 魏国究竟是怎么迅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究竟是怎么迅速衰落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403年,曾经称霸北方的晋国土崩瓦解,被新生的韩、赵、魏三国所取代,群星灿烂的春秋时期从此结束,七大诸侯争雄的战国时期拉开了序幕。魏国在魏文侯君臣的变法图强下首先崛起,涌现出李悝、西门豹、乐羊、吴起等一大批贤臣名将,建立起华夏大地上第一

  • 公元220年发生了哪些大师?对三国影响巨大的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诸侯相争,最终魏蜀吴三家笑到了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在220年,也可以说是最为难过的一年了,三个国家之间,都发生了剧烈的动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来说说魏国,可以说魏国的变化是最大的,这一年正月,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王位,而在10个月之后,

  •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荀林父,春秋,历史解密

    邲之战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不但没有下令杀了他,反而还让其官复原职,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晋景公不杀荀林父的原因是什么?派荀林父出战

  • 晋国卿位之争,资历深却发迹慢的魏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晋国魏氏,战国,历史解密

    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论起资历,魏氏与赵氏基本算同步,但魏氏的发迹却远较其他世卿家族缓慢。魏氏的先祖与周同姓,名为“高”,周武王时期,受封於毕,而被称为毕公高。其后,毕国绝封,毕国公族子孙离散。晋献公时期,毕公高之苗裔毕万有勇力而仕於晋。前661年,晋始作二军,晋献公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

  • 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后人亦称“朱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肱,宋朝,历史解密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

  • 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先后组建过各类的“企业家联盟”。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各类联盟相继瓦解,曹操也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曹操创业期间先后与袁绍、张邈等集团进行过结盟,但终其一生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盟友只有一

  • 揭秘:三郤是怎么走向破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郤,春秋,历史解密

    三郤是春秋中期晋国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三人皆晋国郤氏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在晋国两百年的卿族斗争中,有一个普遍的的规律,但凡太过显赫的家族,最终总是难逃灭族的命运。正所谓“树大招风”。反观之,韩氏、魏氏

  •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做干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意大利,威尼斯,历史解密

    话说,意大利王国自成立以后,终于先是在公元1866年的时候从奥地利手里收回了威尼斯,接着就又在公元1870年的时候,收回了教皇的辖区,实现了全境的统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让我们先将目光移到公元1860年5月6日的早晨,就会发现,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外的港口,有两

  • 锦衣卫贯穿了整个明朝,他们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就必须提到明朝的锦衣卫,在各种关于明朝的影视作品之中,锦衣卫都是十分厉害的,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锦衣卫从创立到覆灭,一直贯穿了整个明朝,从朱元璋最初创立到南明结束,锦衣卫一直持续了290多年,而在这290多年之中,锦衣卫被紧紧的握在皇帝的手中,为巩固皇权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明朝,锦衣卫拥

  • 李世民登基,揭秘初唐谏官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登基,揭秘初唐谏官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在隋末废墟上崛起的大唐王朝体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对内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社会安定,短短几年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外积极开拓、四面出击,以最小的代价,将周边游牧民族牢牢压制。不可否认的是,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