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卿位之争,资历深却发迹慢的魏氏

晋国卿位之争,资历深却发迹慢的魏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4/1/19 13:04:52

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论起资历,魏氏与赵氏基本算同步,但魏氏的发迹却远较其他世卿家族缓慢。魏氏的先祖与周同姓,名为“高”,周武王时期,受封於毕,而被称为毕公高。其后,毕国绝封,毕国公族子孙离散。晋献公时期,毕公高之苗裔毕万有勇力而仕於晋。前661年,晋始作二军,晋献公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车右,力士),伐灭霍,灭魏,灭耿。以耿赐赵夙,以魏赐毕万,毕万之后便以魏为氏,是为晋国魏氏。

而毕万之孙魏犨,也是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亲党之一,据《左传》记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胥臣)。但与赵氏的发迹方式不同,魏犨跟其祖父一样,都是以勇力事人,其功勋与地位当然不能与狐、赵并论。魏犨也曾为此愤愤不平,在晋国伐曹的战役之中,公然违抗晋文公的禁令,而与颠颉一起擅自进攻曹国大夫僖负羁(与晋文公有恩)的宅第,并纵火烧其宅,魏犨也在进攻僖负羁宅第的过程中伤到了胸口。

晋文公极为震怒,欲处死魏犨、颠颉,但又爱惜魏犨的勇力。便派使者去探望魏犨的伤势,若其伤重不能用就处死他,若其伤无碍就饶其一命。而魏犨得知消息,便强忍伤痛,束胸见使者,并在使者面前上跳三百次、横跳三百次,以示自己可用。于是,魏犨便逃过一劫,而颠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魏犨的嗣子,名不详,谥号为悼,故被称为魏悼子。据《史记》记载,魏悼子徙治霍。即将家族的基地迁移到了霍地。相对而言,魏悼子两位弟弟的事迹要更多一些。一位弟弟叫魏颗,是“结草”报恩典故的主人公,而在秦晋辅氏之战中击败了秦军,并活捉了秦军大力士杜回。而魏颗也以此军功,被赐封於令狐(今山西临猗境内),别为令狐氏。

另一位弟弟叫魏锜,因其采邑於厨、吕,故也称为吕锜或厨武子。吕锜因求公族大夫而不得,故与求卿位不得的赵旃(赵氏旁支赵穿之子)在邲之战中捣乱,而欲使晋军失败。而其最著名的事迹,则是在鄢陵之战中,射瞎了楚共王的眼睛,吕锜也旋死於楚国神箭手养由基的箭下。而魏颗之子魏颉,吕锜之子吕相,虽都属魏氏旁支,却都凭借其父的功勋而挤列卿席。可见魏氏虽尚未显赫,但家族的势力还是有长足发展的。

魏氏的显赫要到魏悼子之子魏绛时期,晋悼公继位之后,以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魏绛在担任司马期间,晋悼公之弟扬干扰乱晋军行列,魏绛杀掉了扬干的仆从。晋悼公极为震怒,认为魏绛戳辱杨干,是对公室的羞辱,欲杀死魏绛。其后,晋悼公在羊舌赤(晋国贤臣叔向之兄)的劝导以及魏绛的之下大受感动。不但没有追究魏绛之罪,反而向其道歉,并擢升其为新军佐(八卿之末)。

魏绛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其“和戎”之策,而这也开创了我国与异族议和的先河。据《左传》记载:晋侯(晋悼公)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可见,晋国在当时还是深受“和戎”之益的,魏绛最终升任至下军将(卿席第五位)。而这不但是史籍记载中,魏氏大宗的最高职位,也是第一位挤入卿位的魏氏宗主,魏氏也由此而显赫。

魏绛死后,其子魏舒继承魏氏宗主之位。因魏氏与栾氏,曾长期在下军中共事,故两家交好。而在晋国“剪除栾氏”的事件中,魏舒原欲起兵相助栾盈,却不妨被范鞅所劫,并强制拉到了范氏(其时,范氏执政)这一边,并许诺事成之后以栾氏的曲沃(晋国的旧都)之地相酬。最终,栾氏寡不敌众而被灭,而魏氏也可以说是逃过一次大劫。倘若魏舒相助栾盈,魏氏灭亡也在所难免,那么,也就不会有战国时期的魏国了。

日后,魏舒成为了晋国的执政正卿,虽然只执政了短短5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却是魏氏前所未有的荣耀。魏舒是继赵盾之后,晋国的第13位执政正卿,而在魏舒之前,赵氏、韩氏、中行氏、范氏、郤氏等都已经分别出了两位执政正卿,魏氏发迹之慢可想而知。魏舒的另一著名事迹,是在与狄人的大原之战中,鉴於地形与晋军不利,而“毁车步战”,最终击败了狄人,这在军事变革史上也具划时代意义,是华夏诸侯作战方式转变的重大标帜。

魏舒死后,范鞅执政,范氏与魏氏素来不睦。又因魏舒执政时,羊舌氏、祁氏遭诬被灭,其地化为十县,魏、韩、智、赵各得一县(其余入公室),而范氏、中行氏却一无所得。范鞅深恨魏舒,下令撤掉魏舒之棺的柏木,令以大夫之礼下葬。可见魏氏之地位,仍远不如其他卿族强势。范鞅死后四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又历经八年之战,得以并灭范氏、中行氏及赵氏旁支邯郸氏。至此,晋国只余下了四卿。再至魏舒之曾孙魏驹之时,魏氏与赵氏、韩氏共灭知氏,而奠定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

魏氏虽发迹最慢,但资历不浅,且长期位居於下位,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晋国卿族斗争的漩涡。故而,没有遭受大得挫折。相反,那些极为强盛的卿族,如狐氏、郤氏、范氏、中行氏、知氏等反而没有走到最后。

标签: 晋国魏氏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后人亦称“朱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肱,宋朝,历史解密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

  • 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先后组建过各类的“企业家联盟”。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各类联盟相继瓦解,曹操也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曹操创业期间先后与袁绍、张邈等集团进行过结盟,但终其一生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盟友只有一

  • 揭秘:三郤是怎么走向破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郤,春秋,历史解密

    三郤是春秋中期晋国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三人皆晋国郤氏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在晋国两百年的卿族斗争中,有一个普遍的的规律,但凡太过显赫的家族,最终总是难逃灭族的命运。正所谓“树大招风”。反观之,韩氏、魏氏

  •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做干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意大利,威尼斯,历史解密

    话说,意大利王国自成立以后,终于先是在公元1866年的时候从奥地利手里收回了威尼斯,接着就又在公元1870年的时候,收回了教皇的辖区,实现了全境的统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让我们先将目光移到公元1860年5月6日的早晨,就会发现,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外的港口,有两

  • 锦衣卫贯穿了整个明朝,他们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就必须提到明朝的锦衣卫,在各种关于明朝的影视作品之中,锦衣卫都是十分厉害的,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锦衣卫从创立到覆灭,一直贯穿了整个明朝,从朱元璋最初创立到南明结束,锦衣卫一直持续了290多年,而在这290多年之中,锦衣卫被紧紧的握在皇帝的手中,为巩固皇权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明朝,锦衣卫拥

  • 李世民登基,揭秘初唐谏官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登基,揭秘初唐谏官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在隋末废墟上崛起的大唐王朝体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对内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社会安定,短短几年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外积极开拓、四面出击,以最小的代价,将周边游牧民族牢牢压制。不可否认的是,大唐的

  • 虎落平阳被犬欺里的“平阳”到底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意思也很好理解,比喻失势之人窘境的,不过这里的“平阳”二字却基本上都被解释为平坦明亮的地方,个人觉得有些牵强了。那这里的“平阳”究竟应该作何解释呢?个人觉得应该是个地名,因为古籍中有“尧都平阳”一说,尧都就是现在山西临汾的一个区,也就

  • 在古代战争当中 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祭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祭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战争中,何种情况下会斩将祭旗?历代战争中,凡遇进展不顺,或遭重大挫折,军心土气低迷之际。必会有人为此负责而掉了脑袋。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自古以来,每逢大战不利,群疑满腹,人心惶惶时,砍了犯错之将的头,传首示众。是为迅速提升士气,平息军民

  • 历史上孝文帝迁都后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孝文帝迁都的故事。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

  • “秦王”李世民和“燕王”朱棣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李世民和“燕王”朱棣谁更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起我国古代的强盛王朝,首推汉、唐、明这三朝,其中唐、明两朝尤为强大,不仅国内民富兵强,而且在外威服四海,名震天下,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可当我们翻看这两朝历史时,就会发现两朝帝王里有一对极其相似的皇帝,他们的人生轨迹颇为相似,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