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中三国猛将排名之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中)

正史中三国猛将排名之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09 更新时间:2024/2/21 18:51:37

九、张郃

《三国志,张郃传》:“部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1、事迹:四星

在张郃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街亭之战是最漂亮的一仗。诸葛亮初次北伐,三郡叛魏响应,一时震动关中。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魏明帝令张郃统率众军前往抵御。

张郃抵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开战,而是截断街亭蜀军的水道,再发起进攻,很快就大败马谡。张郃不仅在街亭虎口拔牙,他还乘势收复了三个叛郡。可以说,在一次战役中让诸葛亮输得最惨的对手,既非操,也非司马懿,而是骁将张郃。

由于去世较晚,张郃在前线征战的时间更长,因而备受几代君王器重,累计封邑也较张辽、徐晃、乐进为多。

张郃的智谋在五子良将中首屈一指,可惜战绩有硬伤,尤其是输掉了与张飞的那场强强对抗。更为遗憾的是,他最终中箭身亡,是五子良将中是唯一死于非命的。

2、硬件:三星

张郃不以勇力闻名,也没有突出的陷阵表现,身体素质应该并非出类拔萃。

正史中并未记载张郃的兵器,《三国演义》倒是提到了他的兵器是长枪,不过长枪的出现也是在三国以后,所以他的兵器更可能是长矛。

3、性情:三星

当年在袁绍帐下时,就因为郭图的一句谗言“郃快军败,出言不逊。”张郃恐惧,于是降了曹操。

汉中之战时,黄忠阵斩夏侯渊,曹军失了主帅,在曹操未任命之前,众将就推举张郃做了主帅。

显而易见,张郃是极富有谋略的将才。陈寿认为他以机智巧变著称,用兵战术多变化,善于安营布阵。诸葛亮二出祁山,曾猛攻陈仓,魏明帝担忧陈仓会坚持不住,但张郃却认定蜀军缺粮,估计等不到自己抵达,对方就已退兵。果然不出所料,当张郃日夜兼程赶至南郑时,诸葛亮已经撤离。

所以,张郃应该是一个识时务、有声望、机智巧变之人。

十、张飞

《三国志》:“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1、事迹:四星

演义小说中,张飞在长板桥前喝退百万兵,吓死夏侯杰,虽然有所夸大,但张飞的确是在桥前挡住了曹军,“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当时张飞的身边只有二十骑。

除此之外,张飞的名场面还有:义释严颜,体现了他的气量;巴西之战,击败张郃,更是其扛鼎之作。陈寿称张郃熟习战术变化,善于安营布阵,精通战势地形,连诸葛亮都心存忌惮。张飞与之周旋五十余天后能力克强敌,足见运筹统兵的能力。

2、硬件:五星

《三国演义》中讲述,张飞拿的武器是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矛头似蛇形。

不过,现在普遍认为,张飞的蛇矛就是三国时代最常见的长兵器“槊”。《三国志》有张飞“瞋目横矛”,《赤壁赋》则有曹操“横槊赋诗”,两者很可能为同一物事。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槊,矛也,从木朔声,亦作矟”。东汉末年服虔所著《通俗文》也称,“矛长丈八谓之槊”。由此可见,“矟”与“槊”同,都是指长度为“丈八”的一种矛。

另据《古今刀剑录》记载:“张翼德初受新亭侯,自命匠炼赤珠山铁为一刀。铭刃曰‘新亭侯,蜀帝大将也。’后被范强将此刀入吴。”所以张飞的短兵器如同关羽一般,也是环首刀。

汇总一下,张飞使用的武器是丈八槊矛,步战兵器是环首刀。

史料记载“飞身长八尺”,也就是一米九四,另据《三国志》记载,“飞雄壮威猛”,宋人黄茂才也称赞张飞“气盖世,勇而强”。

3、性情:三星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富家子弟,家中有田庄,不是个屠夫;并且擅长诗书画,尤其善画美人。

明代卓尔昌在《画髓元诠》说:“张飞喜画美人,擅草书。”学者邓拓也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张飞的书画。明《丹铅总录》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

《三国志》记述张飞“爱敬君子”,可知他仰慕温文尔雅;他的两个女儿先后都做了后主刘禅的第一夫人,可见他本人长得不差,绝非“豹头环眼”。

可见张飞绝非是不通笔墨,粗莽不羁的莽夫,而是有勇有谋,琴棋书画皆通的儒将。

但是,关羽是善待士兵而对士大夫傲慢,而张飞却是尊重君子却不体恤下属吏卒。后来虽经刘备多番劝诫,张飞仍对随从喜怒无常,刑杀鞭笞过度,最终自取其祸,为帐下将领所杀。

十一、程普

《三国志》:“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性好施与,喜士大夫。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1、事迹:四星

程普担任州郡吏时,就胆识过人,有勇有谋。之后追随孙坚,讨伐黄巾军,大破董卓于阳人,攻城野战,即使身被十创,也毫不畏惧。

孙坚死后,程普追随孙策南渡淮南,在攻打庐江、横江、当利等地时,皆有战功,后来又率军破乌程、波门,征伐陵传、余杭,史称“普功为多”。可以说,程普是孙策手下所有将领中,立功最多的人。

孙策攻祖郎时,曾被敌军所围,危机关头,程普一人一骑外加一名不知名的骑兵,冲入重围,大破敌军,救出了孙策,“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扦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孙策死后,程普追随孙权,平定三郡叛乱,攻伐江夏等地,皆有战功。最值得一提的是,程普曾和周瑜一起,分别担任左右都督,大破曹操于乌林,又进攻南郡,大败曹仁,被封为裨将军,兼江夏太守。

毫不夸张地说,程普是东吴资历最深的战将,是当之无愧的三朝元老,吴人都非常尊敬他,呼之为“程公”。

2、硬件:三星

孙策被围困,程普和一名骑兵救出孙策。孙策能和太史慈打平手,武力不凡。程普能救出孙策,应该具有顶级猛将的实力。

3、性情:三星

在东吴,程普的地位很高,能和周瑜平位。在东吴十二虎臣中,程普官方排名第一。

程普天性乐于施予,喜爱结交士大夫,“性好施与,喜士大夫”,但曾与周瑜不睦。据《江表传》记载:程普颇以己年长之故,数次侮辱周瑜。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与程普计较。程普后来敬服周瑜而愈加亲重,更向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由此观之,程普年高德勋,有容人之量,与廉颇相似。

十二、于禁

《于禁传》:“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1、事迹:四星

于禁先属鲍信,后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其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

于禁治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赞其“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虽然五子良将的排序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名次,但在五个人中,唯一被授予假节钺特权的就是于禁,“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所以,于禁应该是曹魏官方五子良将中的魁首,也是曹操集团外姓武将第一人,于禁假节钺的时候,不仅五子良将,连曹氏宗族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都没得到假节钺。

2、硬件:一星

五子良将虽然都是带兵的好手,但不以武勇闻名,史书中更是没有于禁一次身先士卒、短兵相接的记载,如果不是武力值很差,就是胆气不足。

3、性情:一星

史书记载,于禁常常以严厉的军法来统御将士,所以,他难以得到将士们的拥戴,而且樊城之战被关羽水淹七军,失败被擒,向关羽屈膝投降,此为于禁一大难以抹去的败笔。

后来于禁同蜀军俘虏前往东吴“坐客”。在东吴,于禁受到了东吴大臣虞翻的冷嘲热讽:同孙权骑马并进,被虞翻几鞭子赶到了大后方;听到伤感的音乐,于禁凄然泪下,被虞翻破口大骂,说其假惺惺做样子而已。

最后,曹吴修好,于禁被遣返回国后又遭到了曹丕的羞辱:于禁祭奠曹操,曹丕命人在墙上画出他当年乞降的画面;于禁惭恚而死后,非但未能进入曹魏太庙,还得了一个恶谥——厉。

所以于禁的性情应该是:威严酷厉、胆小怯懦、善于隐忍。

十三、凌统

《三国志》孙权赞凌统:“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1、事迹:三星

凌统的父亲是凌操,史载,凌操“勇冠三军,亲冒箭锋”,在攻夏口时中流矢而死,孙权以“操死国事”,拜年仅十五岁的凌统为别部司马。

凌统攻打麻屯时,“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后跟随孙权讨伐江夏,担任前锋,和十多人共乘一船,冲入敌军,斩杀黄祖部将张硕。

凌统最值得一书的是,他曾在合肥之战中勇救孙权,当时孙权撤军,前头部队已经开拔,张辽突然杀到逍遥津北面。孙权派人去追还前头部队,但已走远,形势急迫来不及回救,凌统率领亲兵三百人冲入敌军重围,护孙权突围。这时张辽已毁坏河桥,桥面上仅余两块木板,孙权策马疾奔过桥,凌统回身再战,手下全部战死,他自己也身背数创,但还杀死了数十敌兵,他估计孙权已经逃脱,才抽身赶回。但桥断路绝,凌统只得披甲潜水而回。

《三国志·吴书十》:“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扦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

2、硬件:四星

凌操以勇闻名,凌统也多次陷阵死战,可以说是一位打架不要命的猛将,其身体素质应该不低。

3、性情:三星

史载,凌统曾与都督陈勤一块饮酒,陈勤自恃身份强压众人饮酒,凌统痛恨陈勤的欺侮轻慢,当面斥责他。陈勤怒骂凌统,还骂到他父亲,凌统流泪不答,众人因此罢席离去。陈勤趁着酒劲更加凶狠,又在路上侮辱凌统。凌统忍无可忍,抽刀砍伤陈勤,致使其不治而亡。

等到进攻麻屯时,凌统说:“我不战死无法谢罪!”于是督率激励士卒,亲冒箭石,所攻打一面,敌军很快瓦解,诸将乘胜,于是大破敌军。回师后,凌统将自己绑缚起来送到军正那里。孙权为他的果敢坚毅所感动,使他以功赎罪。

凌统虽在军旅之中,但他亲贤待士,轻财重义,颇有国士之风,“统素爱士,士亦慕焉。”

十四、乐进

《三国志·乐进传》:“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

1、事迹:三星

乐进跟随曹操南征北讨屡立战功。攻获嘉,斩俘数千;官渡之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大破黄巾军,斩雍奴、管承;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入蜀后,乐进击退关羽的进攻;后降伏南郡蛮夷,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旌阳长。

后来,跟从曹操征讨孙权,获假节。但乐进假节时间晚于张辽,而且乐进的战功多为辅助性质。

2、硬件:三星

《乐进传》记载,乐进“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虽然身体素质不高,但乐进却是一名实打实的猛将,从击吕布于濮阳,乐进“先登”;击袁谭于南皮,“先登”;战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力战,斩绍将淳于琼;击走关羽,斩袁谭大将严敬等等,无不是身先士卒,勇猛作战的结果。

《三国演义》中乐进的兵器是大刀,“乐进忽施突袭,一骑马一口刀”。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乐进使用的兵器,但是从“力战,斩绍将淳于琼。从击谭、尚於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这段记载中,大约可以推断出乐进使用的兵器是刀,当然也不排除这个“斩”字是通用杀死的意思。

3、性情:四星

胆大勇猛、骁毅果敢。

十五、黄盖

1、事迹:四星

黄盖,字公覆,荆州零陵郡人。提起黄盖,就让人想起来一个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与程普一样,同样是辅佐东吴三代君主的老将。

早年为郡吏,追随孙坚南征北战,颇有战功,孙坚死后,跟随孙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擐甲周旋,蹈刃屠城”,前后九县,所在悉平。

在赤壁之战中,为配合周瑜火攻曹操的计划,自愿使用“苦肉计”,取信于曹操,最终推动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斩首数百,大破诸贼。

2、硬件:三星

被周瑜打成重伤的黄盖,没过多久,就能生龙活虎,亲自率军偷袭曹军,可见黄盖的身体底子有多好。

3、性情:三星

黄盖严肃刚毅,善于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卒都奋勇争先;处事果断,从不拖延。《三国志·吴书十》:“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十六、董袭

1、事迹:三星

孙策讨伐山贼时,董袭曾冲入敌阵,亲手斩杀黄龙罗、周勃两员将领。讨伐黄祖时,董袭又携手凌统,各率敢死士一百名,每人身披两层铠甲,乘舟突进黄祖的蒙冲巨舰之中,董袭亲手用刀砍断两根大缆,黄祖的巨舰横移开去,孙权大军才得以挺进,战后孙权称赞董袭:“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濡须之战,如果不是夜遇暴风董袭也不会英年早逝。

2、硬件:四星

史书记载,董袭“长八尺,武力过人。”换算到现在就是身高一米九四。

另外根据“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这段表述,董袭的短兵器应该是环首刀一类。

3、性情:二星

濡须之战前,夜里突然刮起狂风,五楼大船很多都被吹翻,手下人四散逃到小船上,然后请求董袭出来。董袭怒道:“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于是无人再敢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

受篇幅所限,本文分上中下三篇,请见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去世前,看了一眼爱妃,叹气道:你太美了,赐死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有谋略的君王,在他的治理下倭寇不敢来犯,可谓是国泰民安。他一生中最擅长的就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君臣关系。而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家事。一个君王自然有很多的爱妃,但汉武帝却恰恰相反。他的一生中只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也是陪他走完一生的女人。汉武帝的三个爱妃分别出现在他的三个时期,青

  • 康熙初年的悲惨世界:一个县900人,一年内被老虎吃掉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延续到现在的,就是中国。你看看它的周边,从古代的交通条件来讲,外族想要入侵,都很困难:东边、南边是大海;西边,有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边,有戈壁荒滩、冰原阻隔。它可以独成一体,绵延不绝。古人把自己的土地视为“中心之国”,也是有道理的。即便与

  •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会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是七出祁山六伐中原吗,新三国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诸葛亮祁山墓

    当时的曹魏有八十七郡,十二个州,人口差不多五百多万,占地的面积也差不多达到了二百九十一平方公里。再看蜀汉呢,共有二十二个郡,仅仅只有益州一个州,人口大约有一百一十万,占地面积大约是一百零七万平方公里,这单单是魏国就差不多是打到蜀国的两倍。孙吴有三十二郡,还有三个州,人口超过二百五十万,占地面积大约是

  • 清朝第一座皇后陵,皇后与妃同葬,留下一信息,专家:太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回顾中国陵寝史上,此并非首创皇后陵,其实在汉朝有皇后陵,宋朝也有皇后陵,明朝皇后死后都是葬在皇帝陵内,在清朝孝惠皇后之前,也没有皇后陵,康熙的祖母,也就是孝庄文皇后,是一位十分有头脑的女政治家,从小就十分爱读书,皇太极称她为“贤内助”,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逝世时,也从未提出给自己单独建陵,而

  • 安徽挖出东吴大墓,出土140多件一级文物,专家:日本要不淡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徽出土东吴帝王墓,安徽出土明朝墓,安徽意外发现战国古墓

    像什么唐墓、三国时期的墓葬,就相对来说少了许多,当然了并不是没有,比如今天要说的这座墓葬,它算得上是三国时期难得被发掘出一座大墓,甚至为了它而专门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可想而知这座东吴大墓出土的陪葬品是有多么的珍贵了吧!那是在1984年的安徽马鞍山,当时的新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为此许多地方都开始大力的

  • 和珅临死前做了这首诗,说尽世间苦楚,读完后感慨万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和珅,大家应该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王刚老师的形象。他所演绎的和珅,让大家以为和珅就应该是这样的。胖胖的,心狠手辣。然而最后和珅的下场却是赐他自尽。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珅死了,让整个大清国官员百姓都拍手称快,这个18世纪的世界首富最终为自己的种种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公元1799年2月7日

  • 清朝最长寿帝王乾隆,选妃不看容貌长相,其中一则规定实在霸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戏说乾隆》红遍大江南北,郑少秋扮演的乾隆皇帝风流倜傥,无论是微服私巡认识的宫外女子,还是宫中的嫔妃,各个美貌无比,这就让大家有种错觉,皇帝可以阅进天下美人,喜欢的就可以接进宫内陪伴。可是戏说,那毕竟不是真实的。乾隆皇帝的后妃都是进过清朝严格的选秀制度才能进宫的。清朝入关后,每三年在固定的八旗内

  • 他骂诸葛亮驱略吏民,好战无功,再看他所作所为,实在难以辩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其中也是有一些个例外的,其中曹魏时期的魏明帝曹叡,曾经就指出了诸葛亮很多的一些个错误,公开对他是提出了评判,对于曹叡大家应该是比较熟知的了,而他在位期间也是和诸葛亮进行了几次的较量,诸葛亮北伐也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据记载,曹叡曾经讲到: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神人被毒,恶积身灭。从上

  •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削发拒婚,竟不是因为伍次友,而是因为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苏麻其实也知道魏东亭是皇上派来劝她的,苏麻就和魏东亭推心置腹的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苏麻说她不想当妃子只想当奴婢,不想当妃子是因为苏麻也看够了深宫嫔妃的心酸与苦楚。说当年的董鄂妃和佟贵妃两个人争了一辈子,都没有活过30岁。宫里的嫔妃都是用来传宗接代的,一但后来不得宠那等待的就是深宫寂寞。不仅这样这些妃

  • 嘉庆赐死了和珅之后,和珅儿子用如此方法报复嘉庆,令他咬牙切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庆处决和珅后的结局,和珅进了和珅的店铺,小说主角坑和珅银子用炮炸和珅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一个著名的大臣,他出名不是因为他又多么的清廉能干,而是刚好相反,他是贪的出名,那么他到底有多贪呢?据说能够抵得上国库十年的收入了,真正的是富可敌国,所谓一代天子一代臣,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和珅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再加上嘉庆在继位之前,和珅还在乾隆那里反对过自己,这就更加的不能放过和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