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国潘出生于湖南白杨坪的一个诗书之家。祖父曾玉屏及父亲曾麟书都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曾国潘自幼就随祖父一同学习诸子百家。道光十三年,二十二岁的曾国潘考取了长沙府的秀才。一年后,考取了道光年间的举人。开始前往京城,准备明年的会试。经过一年的备考,曾国潘并未考取道光十五年的贡士。
道光十五年,进士再次落榜的曾国潘经过思量,决定留在北京继续备考。一年后,再次参加会试,再次落榜。无奈之下,曾国潘选择回乡,同自己的同乡一起备考。道光十八年,二十七岁的曾国潘终于考中了进士,并在随后的殿试中,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从这一刻起,曾国潘就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宦官生涯。
殿试通过后,曾国潘成为朝中大臣穆彰阿的爱徒。在随后的朝考中,被道光帝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此后曾国潘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短短几年后就已经是朝中重臣。
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州发动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闻讯紧急召集大臣商议政策,曾国潘却上书历数咸丰帝的“罪过”。咸丰帝闻讯,大怒,数日后正式接纳曾国潘的建议,并召见曾国潘,对其进行赞赏。
太平天国运动以极短的时间内占据了南方的大部分城市,而清初入关时的八旗子弟兵因长期疏于操练加之一部分士兵因长期吸食鸦片,丧失作战能力。曾国潘于咸丰三年在自己的家乡组建一支军队,来抵御太平天国运动。因其士兵大多是湘人,故这支军队被称为“湘军”。
同治三年,经过十年四处征战曾国潘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而早在咸丰十年,曾国潘就曾上书咸丰帝建立属于自己的“枪械库”。但直到同治元年,曾国潘才建立起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军械所。军械所创立不久,曾国潘就派遣徐寿、华衡芳等人研制属于自己的“船只”。
同治七年,江南造船厂研制的第一艘船只正式开始使用。同年末,曾国潘乘船北上,进京朝见慈禧太后及同治皇帝。而在同治六年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曾国潘从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同治六年,数千名天津百姓聚集在法国教堂。要求法国教堂对于近期发生在天津地区的幼儿被残忍虐及儿童无辜被拐卖事件做出回应,天津府衙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理。
但驻法国教堂的领事却认为:“清廷府衙包庇自己的子民”。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时任天津知县刘杰的仆从残忍害。此举彻底激怒了天津百姓,无数百姓涌入了法国教堂。
法国教堂内的修女、神父及中国信徒五十人被愤怒的百姓殴打致,法国教堂及法国驻中国大使馆被愤怒的天津百姓烧毁。英美法三国闻讯,立即派遣自己的舰队抵达大沽口,向清廷示威。并责令清廷严惩凶手,
同治帝召曾国潘回京处理此事,曾国潘接手后对此事进行了详细调查。该事件最后以带头者十五人全部公开处,从犯三十人被流放,并赔偿法国白银四十六万两而结束。
处理结果一出来,曾国潘遭到无数人国人的谩骂。此后一生都没能摆脱这个骂名,曾国潘带着这个骂名回到了自己的任上。同治十一年,曾国潘上书同治帝:“派遣中国优秀学子赴海外留学”。
同年的三月十二日,六十二岁的曾国潘在南京过世。曾国潘过世后,家人对其安葬地点争论不休,曾国潘的儿子曾记泽和弟弟曾记鸿遵循曾国潘的遗愿。回到故乡安葬,但因为曾国潘的陵寝所在地还没选好,故兄弟二人决定先将父亲的灵柩安放在金盆岭。
但此事遭到了曾国荃的极力反对,因曾国潘事先留下遗嘱,陵寝所在地要与曾国荃商量。故曾记泽兄弟只能听从曾国荃的意见,另择他处安葬父亲。
曾记泽与妻弟外出时,发现紫竹山风景极好。便想将父亲安葬在此地,却又遭到曾国荃的反对,这一次曾记泽没有选择妥协。但曾国潘生前好友郭熹焘听闻后,赶来劝说,并提供了另外一处安葬之地——坪塘。
此处安葬地,曾国荃与曾记泽兄弟看后表示没意见,曾国潘的安葬地就此定下。曾国潘安葬后,曾家为了保护曾国潘的陵寝不被外人打扰,特地聘请了当地人为其守墓。
但曾国潘的陵寝还是遭到了破坏。最早的一次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最后一次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而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此后曾国潘的陵寝得到了专门的保护。
因为棺椁并没有遭到破坏,仅遗失了一些陪葬品。经过相关专家的综合研究,最终决定将曾国潘的陵寝永久封存。曾国潘陵寝前的石头构造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了修复,并还原了一部分。曾国潘一生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提出的“派遣中国优秀学子赴海外留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