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解密:甲午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了?

历史解密:甲午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24 更新时间:2024/3/14 20:56:06

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留意农事,遍读群书。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说到甲午中日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肆意发起的一项战争,当然了,这次战争最终清政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么,说到甲午中日战争,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儿了?具体是怎样的?关于这个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有个“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八旗贵胄,但是究竟谁是“晚清中兴”第一功臣,却又很有争议。笔者写了一篇文章,说只有左宗棠算得上名将,因为他不但力保西域不失金瓯无阙,而且对什么慈禧光绪之流统统没有什么“愚忠”。左宗棠曾写信暗示曾国藩:“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结果曾国藩拉了松套:“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把负责传话的胡林翼气得够呛:“你这么没胆气,我是白费劲儿了(一似一未,我何词费)!”但是胡林翼还不死心,又跟彭玉麟先后写信问曾国藩:“东南半壁无主,(胡称公,彭称老师)岂有意乎?”但曾国藩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吞掉来信,让人对他很是不齿:“这个曾剃头,也就敢剃老百姓的头,见了主子就装怂!”

但是在留言里有人提出反对:“既然左宗棠像你说那样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且深谋远虑,那么清军在甲午战争中输得那么惨,也没见左宗棠出力,他干嘛去了?”看到这质疑,笔者一时间竟无言以对。笔者之所以无言以对,是因为对左宗棠“不参加甲午战争”的指责,就像指责曹操为什么不早点掐死司马懿、朱元璋朱棣为什么不亲自打努尔哈赤皇太极一样,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事实上,左宗棠对甲午战争曾经有过预测,1881年开始,左宗棠就任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兼南洋通商大臣。从那时候起,左宗棠就知道战火将从海上燃起,于是他积极布防,并开始跟洋人较劲,但是这段故事《清史稿》记载相当简略:“尝出巡吴淞,过上海,西人为建龙旗,声炮,迎导之维谨。”而实际情况是左宗棠巡视上海的时候带着几百个亲兵,但是被租借工部局(列强在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拦住了:“你们带着武器呢,要过关必须办照会。”左宗棠大怒:“上海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不过是借给你们暂住,我中国军人行走在中国土地上,还要什么鸟照会?所有人枪上膛、刀出鞘,看哪个龟孙敢阻拦?”正像《官场现形记》里说的那样,“洋人是越扶越醉”,你硬他就软,看着左宗棠杀气腾腾地开了过来,他们马上打扫街道,升起黄龙旗,鸣炮十三响迎接。此后左宗棠再到上海巡视,英、美、德、俄、奥的公使都恭恭敬敬地前去迎接拜谒。

左宗棠知道这些不论是东洋西洋还是北边的邻居,没有一个好鸟。“法人攻越南,(左宗棠)自请赴滇督师。檄故吏王德榜募军永州,号“恪靖定边军 ”,……德榜会诸军大捷於谅山。和议成,再引疾乞退。”《清史稿》又撒了谎,实际情况是左宗棠要求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清廷要求“乘胜即收”,当了一次赵构和秦桧,紧急命令撤军。虽然左宗棠没有像岳飞一样被害,但是“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却被另一些“名臣”诬陷弹劾而解除了兵权。气得左宗棠一病不起,只好请假回乡。

重病在身的左宗棠预料到倭寇即将大举进犯,在家里连上两道奏折,要求设立海防大臣,并在遗言中强调:“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西域初安,东洋思逞”,意思是小鬼子正谋划着要大举进犯,千万要多加小心!

只可惜当时晚清政府已经糟烂得掉渣儿,他的话根本就没人听——都张罗着给慈禧修园子筹备寿宴呢。

文章最后该回答那个让笔者一时间无言以对的问题了:“左宗棠这么厉害,甲午战争中他为什么没有参战?”其实笔者无言以对,不是问题不好回答,而是惊诧于居然有那么多人对历史一无所知还敢妄加指责,这个问题的回答再简单不过了,而知道这个答案后,人们就会在伤心失望之中由衷敬佩。左公柳可以作证:左公宗棠逝世于1885年9月5日,甲午战争开始于1894年,左公已经过了十周年忌日,又怎么参加甲午战争!而且左宗棠已经提醒过“东洋思逞”,可是却被当时的庙堂中人当成了耳旁风,事前没准备,临战没筹划,这甲午战争失败的黑锅,还真轮不到左宗棠来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解密:和珅为什么能贪这么多钱?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初时为官清廉,1780年通过审结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随着权力的成长,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积攒了大量钱财。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均有往来经商,是18世纪世界首富。嘉庆帝在乾隆死后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赐其自尽。说到和珅很多人第一影响就是贪吧,不

  • 功绩不亚于左宗棠的民族英雄赵尔丰,一战收复西藏百万国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尔丰女儿,赵尔丰个人简介,左宗棠平定新疆纪录片

    清光绪三十一年,桑披寺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群喇嘛和土司发起了反法运动,烧毁天主教堂,还散布谣言称,时任驻藏大臣凤全是法国人派来的假钦差。实际上,凤全是地道的满洲镶黄旗人,曾在四川开县等诸多地方任职,官声一向不错。光绪三十年,凤全被派朝廷派往西藏任职,这期间凤全兴办屯垦,招募兵勇,改革藏政,实施改土归流

  • 康熙为何不杀鳌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功劳确实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为什么晚年后悔擒鳌拜,康熙与鳌拜电影,康熙拿下鳌拜完整版

    鳌拜出生将门,他的祖父索尔果在努尔哈赤时期统领镶黄旗,他的父亲卫齐在皇太极时期任盛京提督,他的叔父则更显赫,是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此外,鳌拜的哥哥卓布泰在顺治朝时授征南将军,弟弟巴哈也是顺治朝的领侍卫内大臣。鳌拜自幼和其他满洲贵族一样,善于弓马骑射,成年后技压群雄。起初,他只是皇太极身边的一个

  • 清朝皇宫内到处是井,为何没人敢喝里面的水?主要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十八井布局,清朝皇室饮用水源,清朝皇宫里水井

    北京本地的水不怎么好喝,平民没钱对付喝,皇室肯定是不喝的。所以皇宫里的井水一般都是拿来使用,而不是饮用。明清两代,皇室饮用水都是来自玉泉山,乾隆更是亲封玉泉山为天下第一泉,除了下江南时,曾用趵突泉水代替过之外,其他时候,都是喝玉泉山的水。老北京城西直门,明清两代都走这个门往皇宫运水。故宫里面的井水,

  • 光绪变法失败,看看用的都是啥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1.聘请君主立宪制国家有识之士:担任皇帝老师;2.组织亲王、贝勒:建立贵族议会;3.招安孙中山、袁世凯等人:组织人民议会;4.组织内阁:有计划推动君主立宪制;5.对有血债者:通缉归案总之不能让康有为反垄断“变法权”。起码应该跟六叔通通气儿啊。不能脱离宗室,更不能脱离八旗和士大夫。戊戌变法,问题

  • 考古队探查1989年盗墓贼炸开的曾国藩墓后,为什么要永久封存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作为一名非常具有争议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与其徒弟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他们的名声响彻了整个晚清时代,为我国推动了新命运的发展……他们毫无疑问是时代的功臣,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其中一位最具有争议的大臣——曾国藩。曾国藩祖籍湖南长沙,父亲中年入仕,所以对长子曾国藩给予了厚望,从

  • 抗日战争最惨烈一战,指挥官竟是个书呆子,结局却让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抗日重大事件典型人物,书呆子黄维,吴司令说索智义是书呆子

    这位书呆子名叫黄维,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儒家气息,当然,他也一直以“君子之道”为自己的为人准则。他的身上散发着文弱书生的气息,这让许多人轻视他、质疑他,但是他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令众人心服口服。英军入侵中国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则让中国摆脱了人人可欺的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物资匮乏,一个地主提供子弹前来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中国内部的抗日力量组成统一战线,正式开始了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抵抗和进攻。日本由于自身资源比较贫乏,并且中国地域广袤,没有办法在短短时间内彻底占领中国,于是便进入了相持阶段。此后中国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将日本侵略者一点一点地赶出中国的领土,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

  • 康熙给国库留下800万两,雍正留下6000万两,“败家子”乾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乾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乾隆的爷爷康熙和他的父亲雍正皇帝。说起康熙想来大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就是《鹿鼎记》里生擒鳌拜的皇帝,康熙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能力应该是非常出色的一位,他8岁登上象征权力的最高宝座,少年天子登

  • 康熙口误叫错水果名,君无戏言,后人不但没改名,反而喜欢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炎炎夏季,水果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种消费品,夏日能吃上水果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其实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并不是所有人能吃上水果的,平民百姓无非只能吃到苹果这种水果,毕竟在我国苹果的产量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稀有水果只有皇室才能享受,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一种水果就是哈密瓜。这里就要从康熙三十七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