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清朝的“和亲”政策:满蒙联姻有哪些过人之处?

浅谈清朝的“和亲”政策:满蒙联姻有哪些过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48 更新时间:2024/1/2 6:22:42

时至清朝,清朝统治阶层与蒙古部落之间世代联姻,似乎重现了汉唐中央统治阶层与少数民族通婚的现象。

但是,二者之间其实有着极大的区别。并且,与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相比,满蒙联姻的好处更多,是一种更为优良的联姻政策。

我们不禁好奇,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满蒙联姻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汉唐和亲与满蒙联姻的性质差异

1. 国家之间的和亲与君臣之间的和亲

汉唐时期都曾经历过少数民族强盛,中原王朝被压制的时代。

西汉初期,匈奴一度强盛,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匈奴帝国,刘邦一度被困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地接受刘敬的提议,将宗室女送给匈奴。

刘敬说道“彼(匈奴)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汉书》)。当然,我们知道,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

汉朝的宗室女送入匈奴后往往没有得到优待,而是经历了颇为悲惨的命运。汉朝人采纳这种和亲政策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以此为汉朝争取发展时间。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朝都将匈奴视作对等国家,两国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亲。

并且,汉朝皇帝的姿态放得比较低,对于匈奴的不敬言辞也并未过问,例如,匈奴人在递交给汉朝的国书中写道“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史记》)。

唐朝时,中国国家实力有所振作,众所周知,在国力强盛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文成公主进入西藏,与松赞干布成婚,这种联姻与西汉差异较大,是一种较为平等的联姻。

即便如此,唐朝还是将少数民族政权放在了对等的位置上,且唐朝也无力实际控制少数民族。

因此,我们看到,在唐代宗时期,郭子仪代表唐朝与回纥可汗签订盟约之时,郭子仪在众人面前高喊,大唐天子和回纥可汗万岁。

签订盟约是一种极为正式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郭子仪还将大唐天子和回纥可汗并列在一起,由此可见,在郭子仪心中,大唐帝国与回纥王朝是一种对等关系,梁国建立的联姻自然就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联姻。

时至清朝,清朝中央政府与蒙古的关系就截然不同了。

蒙古在明清时期分裂为三大部落,漠南蒙古早在满清入关之前就已经投降清朝势力,成为满族统治者的附庸。

时至康熙、乾隆时期,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落被相继征服,至此,蒙古彻底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部族,蒙古地域也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满蒙联姻与汉唐和亲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汉唐和亲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姻,那么,满蒙联姻就是一种统治者和臣子之间的联姻。

清朝皇帝对这些蒙古王公加以封赏,建立了一整套等级体系,满族统治者位于这套等级体系的顶端。

此外,中央特别设立了理藩院管理蒙古的政治、军事事务,如此一来,蒙古人彻底成为了清朝治理下的臣民。

2. 单向度的和亲与深入的双向联姻

汉朝时期,由于匈奴势力强大,频频侵犯汉朝边疆,汉朝政府为了争取和平,不得不将宗室女送给匈奴。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注定是单向度的,匈奴人不可能将部落贵族女子送入汉朝和亲。

时至唐朝,唐朝国力有所增强,在对外和亲中能够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即便如此,我们也极少见到外族女性嫁给唐朝统治阶层。

揆诸史料,我们仅仅看到两个外族女性嫁给唐朝统治阶层的案例,一是武则天时期,突厥可汗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唐朝的皇太子之子,二是肃宗时期,回纥可汗将女儿嫁给邠王之子。

在多达二十多例的唐朝与外族联姻的案例中,这两例显得微不足道。由此可见,汉唐时期,汉人王朝与外族始终未能形成一种双向沟通的联姻网络。

单向度的汉族女性嫁入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联姻方式占据了绝对主流地位。

时至清朝,满蒙联姻的复杂多元迥异于汉唐联姻。

据学者统计,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不断地有满族女性嫁入蒙古统治阶层,与此同时,蒙古女性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清朝后宫。

并且,通婚并不局限于帝室,而是深入到各个阶层,上至帝王下到君王、宗室大臣,都出现了与蒙古族通婚的现象。

在地域上,满蒙联姻也极具特色,汉唐时期,与中原王朝联姻的少数民族大多局限于某一部族,某一地域。满蒙联姻与此不同。

根据现代学者统计,清朝时代,与满族人通婚的蒙古人遍布于三大部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蒙古部落贵族都与满人贵族有着或强或弱的联姻关系。

并且,联姻不局限于某一时段,往往是跨越世代地累代相承,例如,蒙古部落中的敖汉班第家族,连续五代人都和满人贵族联姻,类似这样的部族比比皆是。

制度化与方针差异

1. 汉唐和亲的非制度化

西汉时期,与匈奴和亲大多出自汉王朝的无奈之举。

正如上文所言,匈奴一度十分强盛,打得西汉节节败退,西汉只好送去宗室女子求和联姻。

时至汉武帝时代,随着西汉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全面增强,汉朝开始调整对匈奴策略,从被动保守转为主动出击。

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军率军主动出击,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使得匈奴王朝开始走向没落,西汉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再执行和亲政策。

简而言之,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是一种以双方实力为向背的临时性和亲政策。

时至唐朝,唐帝国在国力强盛时主动与少数民族联姻,但是,唐帝国拥有主动选择权,曾拒绝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联姻请求,这是唐帝国从国际局势出发,审时度势的选择。

例如,唐朝时期,突厥可汗曾多次向唐朝求娶公主,《旧唐书》记载“突厥前后请和亲,独不蒙许”。

这是因为,唐帝国与突厥有着严重的领土与外交矛盾,在这些矛盾没有解决前,唐朝不会贸然与突厥联姻。

清朝执行的满蒙联姻政策则与政治情形关系不大,因为,蒙古人已经成为了清朝统治下的百姓。

满蒙联姻就此成为一种笼络蒙古部族的常态化政策。数百年来连绵不绝,形成了一整套满蒙联姻政策。

例如,被清朝嫁给蒙古王公的满族女性,每隔十年要返回京城省亲,省亲的时间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此外,嫁给蒙古的女性和嫁入清朝皇室的蒙古女性都会被清朝政府赐予各种名号,例如县主、郡主、格格等。

2. 汉唐时期灵活多变的政策和清朝的满蒙一体政策

汉唐时期的联姻大多根据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弱进行变换。

西汉时期的和亲大多是为了减少匈奴侵略,为了给汉朝足够的和平发展时间。

正如《史记》所言,和亲的目的是“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也就是说,双方通过和亲,达成了一种互不侵犯的默契。

但是,无论是从匈奴的角度还是从汉朝的角度来说,彼此的敌对状态从未改变,一旦局势有变,匈奴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和亲身份,大举入侵汉朝。

唐朝对外和亲的情况与之类似,在唐朝衰弱时,肃宗与回纥联姻,以此稳定国内藩镇,但是,随着唐朝的进一步衰落,回纥给唐帝国造成了巨大威胁。

由此可见,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多变而复杂,以双方实力变化为指归,缺乏一以贯之的策略。

清朝的满蒙联姻则迥然相异,满蒙联姻持续了数百年,成为了双方默许的一种基本政策。

清朝方面也将满蒙联姻视作一项基本国策,并明确提出了“满蒙一体”的口号。

这是因为,蒙古人已经被纳入了清朝统治,并且在清朝的屡次对外战争中,蒙古骑兵都奋力追随,为清朝立下了不朽功勋。

正如《清史稿》所言,“攻城转战,蒙古部多有功……有大征伐必以兵从”。

从康熙到乾隆时期,西北用兵颇多,蒙古部又成为清朝平定西北叛乱,开拓边疆的重要帮手。

如此一来,蒙古部族对清朝统治者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联姻政策的持续推行也就势不可挡。

小结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

汉朝的和亲政策大多出于无奈,是匈奴大军压境下的产物,由此,汉朝的和亲是一种屈辱的,国与国之间的和亲。

一旦西汉王朝强大起来,这种和亲随即宣告终结,不复出现。

唐朝的和亲略有不同,但与汉朝和亲相同的是,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亲也属于国与国之间的和亲。

满蒙联姻的性质与之迥然相异,由于蒙古部落在明末清初相继归降清朝,蒙古部族已经成为清朝统治下的一份子,满族统治者与蒙古族的通婚也就成为君臣联姻,不再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姻。

此外,满蒙联姻绵延数百年,数代相承,极大地推进了满族与蒙古族的融合与团结,与汉唐联姻的作用也有着显著区别。

更多文章

  • 三国中谁是正统?司马光曾经提出评判标准,却遭到了后人的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光真的杀了他母亲吗,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司马光的作者

    一、三国正统之争。在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后,天下战乱不断。最终天下形成了三大势力,那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而孙权表面尊崇汉室,心中早有自立的念头。因此在曹操去世后,天下立刻发生了巨变。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魏朝。刘备在蜀中得知消息后,听信了汉献帝已死的传言,为

  • 清朝为何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这其中有何蹊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太平天国一方的战将,并不是想投降就投降的,你得有足够的,值得清廷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手下的部队越多,价值就越大。因为你投降不是一个人投降,而是带资进组。与之相对的,被俘的将领就没有这种价值了,只有砍下脑袋告诫世人不敢造反的价值。韦俊投降之时,他的属地是安徽省池州。当时,韦俊与清军谈判的条件是带

  • 一场让明朝焦头烂额的战争,竟催生出一项持续500余年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六月,正率军在云南苦战的明军大将傅友德、沐英等人收到了一封明太祖朱元璋的亲笔信。信中,明太祖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功绩,对全体将士表示慰问,但随后他又对战事的久拖不决深感忧虑,并对明军官兵付出的辛苦和牺牲心疼不已。明太祖写道:“贵州都司文书至京师,知盘江道路尚未通行,兼说目下并

  • 猪肉到清朝时期才开始普及,在此之前人们都吃什么肉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古代六畜我们知道,古代有所谓的驯养“六畜”之说,这就是“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动物,虽然大家都是为古人提供优质肉食资源的动物,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比如,在《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

  • 中国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他的死法竟是千古唯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胡惟庸个人简介,胡惟庸儿子和宋敬妃,胡惟庸墓

    胡惟庸在投效朱元璋之前,做的是知县,当时李善长奉命造船运粮,由于朱元璋给的时间太短,不足以打造100艘船,在这时胡惟庸以一个知县的身份出现并且帮助李善长度过难关,他向渔民征集船只并付定金,很快就完成了目标。他受到了李善长的赏识,与其交谈之后感觉更甚,觉得此人有大才,于是向朱元璋推荐,凭鉴其聪明才智倒

  • 清朝格格为什么大多数都不生孩子?原因让人实在羞于说出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的格格为啥不生育,清朝给格格请安怎么说,清朝格格服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即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嫔妃所生之女称和硕公主。但当时的人们大都仍依旧例称她们为格格。在清朝,与皇帝的儿子阿哥相比,格格的地位与阿哥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传统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映,皇室也不例外,毕竟格格们的

  • 1989年,盗墓贼炸开曾国藩墓,考古队探查后,下令将其永久封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国潘出生于湖南白杨坪的一个诗书之家。祖父曾玉屏及父亲曾麟书都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曾国潘自幼就随祖父一同学习诸子百家。道光十三年,二十二岁的曾国潘考取了长沙府的秀才。一年后,考取了道光年间的举人。开始前往京城,准备明年的会试。经过一年的备考,曾国潘并未考取道光十五年的贡士。道

  • 历史解密:洪秀全为什么会暴毙?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他在1851年1月11日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在主权原则上,其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说到古时候的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一个人就是洪秀全了。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太

  • 德妃为何对两个亲儿子差别待遇,只因雍正皇位得来的不正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对德妃的评价,雍正生母德妃女儿,历史上的德妃真的很偏心吗

    提到德妃娘娘在很多影视剧都出现过,比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等。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祯的生母,康熙最宠爱的妃子之一。最爱十四阿哥,隐藏在柔弱外表下的暗潮汹涌,是宫心计高手。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167

  • 历史解密:康有为逃出国以后一共娶了几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说到梁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