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中谁是正统?司马光曾经提出评判标准,却遭到了后人的质疑

三国中谁是正统?司马光曾经提出评判标准,却遭到了后人的质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33 更新时间:2024/1/19 2:41:39

一、三国正统之争。

在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后,天下战乱不断。最终天下形成了三大势力,那就是曹操刘备孙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而孙权表面尊崇汉室,心中早有自立的念头。因此在曹操去世后,天下立刻发生了巨变。

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魏朝。刘备在蜀中得知消息后,听信了汉献帝已死的传言,为了延续汉朝的基业,他也称帝建立了蜀汉。而孙权隐忍一时,在多年后等到时机成熟,则建立了东吴。这样,当时的中国就拥有了三个政权,史称三国时期。

在对这三个政权进行正统评判的时候,大家一般将东吴排除在外。在大家的眼里,东吴就是一个割据势力,自立为王的。孙权在东吴建立前,为了生存发展,不惜向曹魏称臣,曾经被曹魏封为吴王。在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孙权依旧以吴作为国号。因此,大家一般认为,孙权没有称帝的资格,他的建国称帝只不过是自立而已,更不要说正统了。

这个观点不但后人有,在当时很多人也有同样的观点。在刘备时期,刘备阵营的人员都把孙权君臣当成汉朝的臣子。刘备君臣自以为是汉室的正统,对东吴十分蔑视,最终遭到了荆州之战的失败。在孙权称帝的时候,蜀汉政权的人们都对此十分不满,如果不是诸葛亮力排众议,连承认东吴政权的人都没有。

因此,对正统问题的争论就聚焦在曹魏和蜀汉两国身上。认为曹魏是正统的人们主要的观点是,曹魏是从汉朝禅让而来的。曹丕的称帝是继承了汉献帝的帝位,是汉献帝心甘情愿禅让给自己的。无论是程序上还是在民心上,都是无可挑剔的。因此,曹魏应当是正统政权。

而认为蜀汉政权是正统的人们,认为汉献帝只不过是曹魏手中的傀儡,他将政权禅让给曹丕完全是被迫的。在这种情况下,曹丕的称帝是违背天下意愿的,是一种强取豪夺的行为。刘备是汉室宗亲,他在汉献帝丢失政权后,在蜀中称帝,是汉朝的延续,这才是真正的正统所在。因此,有一部分人将刘备建立的蜀汉称为“季汉”,看成是汉朝正统的延续。

二、司马光判断正统的方法和后人的质疑。

曹魏和蜀汉的正统之争,贯穿了三国历史的始终。曹魏和蜀汉都把对方视为“贼”,当成自己不共戴天的敌人。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刘备想缓和与曹魏的关系,为伐吴做准备,派使者去吊唁。曹丕知道后,命令一旦刘备使者入境,就地杀死,彻底堵死了刘备的外交之路。

至于蜀汉政权也是如此。在刘备选择讨伐目标的时候,赵云就直接指出,国贼是曹丕。他认为讨伐曹丕要优先于伐吴。因为关羽和荆州的仇恨,远不及为君父报仇重要。尤其是在诸葛亮时期,他直接喊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对曹魏发动了持续不断的北伐。为了匡扶汉室,诸葛亮鞠躬尽瘁,病逝于北伐途中。

为了判断曹魏和蜀汉的正统,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制订了一个准则。那就是不管政权是谁当皇帝,只按照中央政权的延续为标准。对于三国中的曹魏和蜀汉,因为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朝廷延续到了曹魏手中,那么曹魏就是三国中的正统。

这样一来,整部《资治通鉴》都按照这个标准来编写。在后来更加混乱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些混乱的年代,司马光都是一直以中央政权的传递为标准,对这些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因此,曹魏作为三国中的正统政权也就如此被确定下来。

不过,司马光的这种评判标准也遭到了后人的质疑。在明朝就有人说,司马光之所以这样评判正统,是因为他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的北宋是一个发轫于北方的政权。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北方建立了宋朝。随后他指挥宋军,从北方出发,消灭了天下的各个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

从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看到,北宋统一天下的过程与曹魏如出一辙。因此,在宋朝君臣眼里,承认曹魏的正统就如同承认自己的正统一般。由于宋朝是从北向南统一天下的,所以司马光才会制订出这种量身定制的标准,来评判曹魏是正统政权。

如果司马光生长在明朝,那么他的评判标准就会发生改变的。这是因为明朝首先建立于南方,通过北伐才统一了全国。如果从明朝君臣的视角来看,他们会认为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也就是我们看《三国演义》,就会感到作者对刘备君臣抱有的同情,把蜀汉政权视为正统。这其实也代表了明朝人当时普遍的看法。

结语:

三国的正统之争,代表了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观念。那就是做事要名正言顺,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因此,三国一建立,大家就为正统所在进行了争夺,好抢占道德的制高点,为统一天下创造有利条件。

在三国中,东吴因为割据地方自立不被大家认可为正统。曹魏接受汉朝的禅让,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建立蜀汉,以延续汉朝。这两种观点都拥有认可的人群。至于说谁是正统,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至于司马光的那个评判标准,也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不能作为完全权威的标准,来进行评判。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何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这其中有何蹊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太平天国一方的战将,并不是想投降就投降的,你得有足够的,值得清廷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手下的部队越多,价值就越大。因为你投降不是一个人投降,而是带资进组。与之相对的,被俘的将领就没有这种价值了,只有砍下脑袋告诫世人不敢造反的价值。韦俊投降之时,他的属地是安徽省池州。当时,韦俊与清军谈判的条件是带

  • 一场让明朝焦头烂额的战争,竟催生出一项持续500余年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六月,正率军在云南苦战的明军大将傅友德、沐英等人收到了一封明太祖朱元璋的亲笔信。信中,明太祖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功绩,对全体将士表示慰问,但随后他又对战事的久拖不决深感忧虑,并对明军官兵付出的辛苦和牺牲心疼不已。明太祖写道:“贵州都司文书至京师,知盘江道路尚未通行,兼说目下并

  • 猪肉到清朝时期才开始普及,在此之前人们都吃什么肉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古代六畜我们知道,古代有所谓的驯养“六畜”之说,这就是“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动物,虽然大家都是为古人提供优质肉食资源的动物,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比如,在《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

  • 中国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他的死法竟是千古唯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胡惟庸个人简介,胡惟庸儿子和宋敬妃,胡惟庸墓

    胡惟庸在投效朱元璋之前,做的是知县,当时李善长奉命造船运粮,由于朱元璋给的时间太短,不足以打造100艘船,在这时胡惟庸以一个知县的身份出现并且帮助李善长度过难关,他向渔民征集船只并付定金,很快就完成了目标。他受到了李善长的赏识,与其交谈之后感觉更甚,觉得此人有大才,于是向朱元璋推荐,凭鉴其聪明才智倒

  • 清朝格格为什么大多数都不生孩子?原因让人实在羞于说出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的格格为啥不生育,清朝给格格请安怎么说,清朝格格服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即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嫔妃所生之女称和硕公主。但当时的人们大都仍依旧例称她们为格格。在清朝,与皇帝的儿子阿哥相比,格格的地位与阿哥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传统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映,皇室也不例外,毕竟格格们的

  • 1989年,盗墓贼炸开曾国藩墓,考古队探查后,下令将其永久封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国潘出生于湖南白杨坪的一个诗书之家。祖父曾玉屏及父亲曾麟书都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曾国潘自幼就随祖父一同学习诸子百家。道光十三年,二十二岁的曾国潘考取了长沙府的秀才。一年后,考取了道光年间的举人。开始前往京城,准备明年的会试。经过一年的备考,曾国潘并未考取道光十五年的贡士。道

  • 历史解密:洪秀全为什么会暴毙?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他在1851年1月11日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在主权原则上,其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说到古时候的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一个人就是洪秀全了。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太

  • 德妃为何对两个亲儿子差别待遇,只因雍正皇位得来的不正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对德妃的评价,雍正生母德妃女儿,历史上的德妃真的很偏心吗

    提到德妃娘娘在很多影视剧都出现过,比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等。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祯的生母,康熙最宠爱的妃子之一。最爱十四阿哥,隐藏在柔弱外表下的暗潮汹涌,是宫心计高手。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167

  • 历史解密:康有为逃出国以后一共娶了几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说到梁启

  • 历史解密:甲午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留意农事,遍读群书。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说到甲午中日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