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如果两两进行巅峰对决,结果如何?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如果两两进行巅峰对决,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1/24 17:22:13

在多年征战中,涌现出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他们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最优秀的统帅。巧合的是,这四位名将分别隶属于两个国家,分别是秦国和赵国。他们四人,在各自的征战生涯中,几乎没有败绩。如果让这四位名将,两两进行巅峰对决,即白起对战廉颇,王翦对战李牧,结果会如何呢?说出来你别不信,白起败给廉颇,王翦败给李牧,分析如下。

[var1]

白起的巅峰时期

白起之所以能有用武之地,得益于他出生的年代好。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大,秦昭襄王推行军功爵制,大力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

公元前294年,左庶长白起带领秦军,夺取韩国的新城。公元前293年,白起率军先后击败东周军,在伊阙大战韩、魏联军,他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夺取伊阙喜等五城。

[var1]

白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屡战屡胜,多次击败韩赵魏楚等国军队。他一生之中,至少消灭敌国数十万军队,夺取七十余座城池。但是,白起的巅峰之战是长平之战。当时,秦国和赵国因为上党郡的归属问题,在长平爆发战争。秦赵双方在长平聚集了数十万,接近百万大军。双方都临阵换将,其中秦国用白起替换王龁,而赵国竟然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掉老将廉颇。

四十万赵军断粮四十六天,主帅赵括无奈之下,亲率精兵和秦军决一死战,赵括本人也被射杀。四十万赵军群龙无首,向白起投降。白起害怕这四十万大军作乱,于是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因此,长平之战是白起的巅峰之战。

[var1]

王翦的巅峰之战

王翦是秦国仅次于白起的名将,与白起相比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所处的时代,是秦始皇时期,秦国国力异常强盛。王翦带领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和燕国都城蓟,但是王翦的巅峰之战是消灭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准备灭楚,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而大将李信认为“不过二十万人”足矣。秦始皇认为六十万军队太多了,认为王翦老了,于是派李信伐楚。但是李信却被楚将项燕击败,秦军损失惨重。

秦王嬴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向王翦道歉,令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伐楚。王翦在出征时,多次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消除秦始皇的顾虑。

公元前224年,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到达楚国境内,没有急于出战,而是休养生息,一年后抓住楚军东调之机,大破楚军,斩杀项燕,后俘虏楚王负刍,灭楚国。王翦六十万大军灭楚,是他的巅峰之战。

[var1]

廉颇的巅峰之战

廉颇,征战一生,取得的胜仗不计其数,但好像没什么代表之战。实则不然,在长平之战的前半段,赵国主帅是廉颇。

由于赵军不如秦军精锐,刚开始的几场战斗都失败。廉颇于是采取了筑垒固守的方针,等待远道而来的秦军疲惫之后,再一举进攻。此时,如果赵国没有更换主帅,廉颇从始至终负责指挥赵军,即使白起到来,秦军也很难找到赵军的破绽,更别提坑杀四十多万赵军了。

[var1]

李牧的巅峰之战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最后的名将,有一句话叫“李牧死,赵国亡”。历史确实如此,李牧死后三个月,王翦便带领秦军击败赵军,随后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俘赵王迁及大将颜聚,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几年之后也被秦军俘虏,赵国彻底灭亡。

李牧的巅峰之战是在雁门郡和匈奴骑兵的交战。李牧示敌以弱,将匈奴骑兵引入包围圈,从左右两翼包抄,大败匈奴,斩杀十多万匈奴骑兵。此后十几年,匈奴也不敢侵略赵国。

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天生就会骑马打仗,战斗力很强,就连秦始皇和刘邦都头疼,但是李牧却能一举围歼匈奴骑兵,取得决定性胜利。可知李牧的军事才能很高。

[var1]

结语

如果战国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名将两两进行巅峰对决,即白起对战廉颇,王翦李牧,结果是白起败给廉颇,王翦败给李牧。

白起虽然厉害,但是在正面战场上他对于廉颇的坚守不出战略,是没有一丁点办法的,如果赵国没有用赵括代替廉颇,白起秦军粮草耗尽之后,只能退兵,被廉颇追击。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也是用坚守不出的战略击败诸葛亮蜀军的。

王翦虽然军事实力很强,但他和李牧相比还是有一丁点差距,他能像李牧一样,围歼十多万匈奴骑兵主力吗?不能吧。在李牧被赵王杀死后,王翦才带领秦军击败赵军,夺取胜利,如果李牧在,王翦无法取胜,又是远道而来,肯定会败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常胜将军赵云的战斗力,在历史上可以排进前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作为三国的人气王,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在历史上能排到第几呢,能进前十吗?在三国演义中,常山赵子龙战斗力爆表,被称为常胜将军,是可以跟吕布单挑的人物。在赵云的经典战绩中,长坂坡七进七出,杀得曹军心惊胆寒,那是何等的威风,赵云也一战成名,从此威震三国。那如果把赵云放到历史中,跟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武将相

  • 【悦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七十列传第十六篇,主要记载了“战国四公子”其二——平原君及赵国上卿虞卿的事迹。[平原君赵胜][var1]平原君,嬴姓,赵氏,名胜,赵武灵王(赵雍)之子,曾辅佐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三次免相,三次复位。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欢招揽门客。平原君家中有一美人,曾嘲笑一躄(

  • 曹操败走华容道 诸葛亮为何要放他一马?实则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这次所说的也是跟诸葛亮有关,但是,这个天命或许更多的是局势所困的无奈之举吧。赤壁之战之后,火烧赤壁的大败让曹操落荒而逃。在逃跑的过程中,由于诸葛亮熟知曹操的性格秉性,安排了赵云张飞在半路拦截,但是又不让他们拼命追杀,这全是在为了最后的埋伏做下铺垫。在战争开始之前,诸葛亮在军帐中安排部署,唯独没有

  • “长平之战”中,白起除了阬杀赵国降卒外,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赵括决战长平,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会死

    [var1]与其他武将以攻城略地为目的的作战风格不同,白起作战不求攻掠土地,而是寻求最大程度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需求之外,应该也与秦国的“军功爵制”有关,而这也是为什么白起一生击杀敌军达百万,最终获得“人屠”这个称号的原因。可以说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迅速统一六国,就是由于在白起的这种

  • 荆州博物馆上新!比“越王勾践剑”还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800多件(套)文物集中亮相其中不少文物更是首次向公众开放荆州楚墓出土的 “吴王光戟”就是其中之一在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的青铜文化展区,修复过后的“吴王光戟”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凌冽的光芒。壹“吴王光戟”从哪来?2019年5月16日,荆州博物馆对位于荆州市纪南镇枣林铺古墓群中的一座编号为“唐维寺M11

  • 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的这一举措,让蜀汉平稳存活了3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禅死后诸葛亮能撑多少年,刘禅得知诸葛亮死后的信息,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做了多久

    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也对他十分尊敬,以“相父”相称,蜀汉的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手中,他也乐得只做个名誉皇帝,不用去操那个心,一身清静,也算是人生的另一般风景。但是人命必定有天年,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不得不直接面对那些不用操心的事情。 众人皆知刘禅无雄才,更无大

  • 三分魏蜀吴,为何魏国叫曹魏,吴国叫孙吴,蜀汉却不叫刘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所以,刘蜀是不可能的,而刘汉可以有很多,但蜀汉只能有一个。01不管是曹魏、孙吴、还是蜀汉,都是今人对这三个政权的称呼,以前可不这么叫。曹魏甚至一度被称为“魏朝”,代表三国正统。孙吴很多时候被叫做“东吴”,意味着它偏安一方的地理位置。而蜀汉政权,他们自己最喜欢的称呼叫“季汉”,而魏吴和后世

  • 被称为“吕布第二”的马超,为何不被刘备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马超名声比吕布还差,吕布对线马超,马超不减吕布之勇是啥意思

    曾经的五虎上将马超。为什么在归顺刘备之后,一直不被重用呢? 曹操曾言:“马超之勇,之于奉先;马超不死,吾心不安。”,可想而知马超是多么的勇猛。马超是演义里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虽然正史上没有五虎上将这么一说。但在罗本的演义下,关张赵马黄这几位可谓神一样的存在,能敌万人、都是那种能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

  • 世人只知“商鞅变法”,可知魏国灭亡的关键也和商鞅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卫国这个国家,规模很小,国君又不思进取,留在卫国是不可能有发展的,对商鞅这种雄心勃勃的人来说,自然不会长留此地。于是,商鞅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故国,前往魏国发展,在魏国的相国公叔痤门下担任中庶子。史料中记载商鞅“少好刑名之学”,所以,在魏国期间,对于李悝的《法经》,是肯定进行过认真研究的

  • 东汉三国的最大赢家,不是西晋开创者司马家族,而是一个地方小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宏西晋,西晋司马家族简介,西晋的汝南威王司马熙

    (梦归秋辰:第550期)如果提到三国,大家想必是特别熟悉的。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三国是以黄巾起义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开端,以曹魏消灭东吴统一三国为结尾。而在历史上,三国应该是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为开端,以司马炎废掉曹奂为结局。三国不管是小说还是历史,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相同点:那就是三国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