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无数擅长某一方面的人才比起来,这些全才毕竟是少数。身为将领,更重要的是能够审时度势,将所有长处结合起来,使得战争取得胜利。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有的道路不能选择通过,有的敌军不能选择攻击。不同的时机做出不同而合适的决定,对于一支队伍的发展至关重要。
正因为指挥部队的困难,所以将帅之才才会如此难得。诸葛亮作为文武全才,但在挑选将帅之才一事上,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回,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马谡无疑是一名十分有能力的军事人才,如果能够多加培养,说不能能够给蜀汉创造更多的辉煌,但很可惜,马谡还没来得及从众多挫折当中吸取教训,就直接因为自己的一次骄傲自大使得街亭失守。
少有才华
“马谡一共兄弟五人……并成为“马氏五常”。”马谡兄弟五人都因为才气而闻名于乡里,使得乡里给了这无兄弟“马氏五常”的称号。在这五人当中,人们又表示,白眉最良。马良的眉毛上有白毛,所以这句话是说这兄弟五人里,马良的才能最为出众。
作为自小就凭借才气而出名的“马氏五常”之一,马谡的天资自然不必多说。马良曾得到诸葛亮的赏识,而接受任务出使东吴,在东吴,马良凭借自己的机智的才能得到了孙权的尊敬对待。后来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之后,马良被任命为侍中。
公元222年,刘备在和东吴的夷陵之战中战败,“马良也遇害身亡。”除了马良之外,也十分赏识马谡才能的诸葛亮将马谡任命为参军,在思考计谋的时候,时常和马谡一同商量。
对于少有才能,后来又一步步做到荆州从事,最后直接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着刘备进入到蜀汉集团的马谡,许多人都十分钦佩其才学,然而,带着马谡来到蜀地的刘备却并没有十分肯定马谡的才能。
在死前,知道诸葛亮赏识马谡能力的刘备特意跟诸葛亮说,马谡言语上较为浮夸,已经超过了其实际的才能。
刘备提醒诸葛亮不能将大事直接委任给马谡,对于马谡,还需要多多考察。无论在哪个时代,伤仲永的事情都并不少见。马谡虽然厉害,但从小就在夸赞声中长大,且成长道路上也并未遭受过巨大的事业挫折,所以骄傲自满的情绪极容易滋生积累。
对于这一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诸葛亮,在后来强行任命马谡为出战先锋的时候,终于遭遇大规模战败,使得诸葛亮军队只能在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之后回到汉中。原本是声势浩大的进攻就这样无疾而终,大量士兵战败而死。
面对这一情况,哪怕爱惜人才,诸葛亮也不得不将包括马谡在内的,参与街亭作战的张休和李盛等人全部处斩。
诸葛亮病死
“(王平)与马谡一同守街亭。”在这次战争之中,虽然王平和马谡一起守街亭,但在军队大败的时候,只有王平凭借强悍的战斗能力和谋略,带着千余人安全返还。
而且,早在马谡执意要违背诸葛亮作战部署的时候,作为先锋的王平就已经多次劝谏。虽然最后王平的劝谏没能成功,但这也证明了其能力。
在这次事件之后,诸葛亮很痛心,后悔自己没有听刘备的话。如果能够按照哦刘备说的,在大战之前对马谡多多考察,及时改正其骄傲自满的性格,说不定马谡就能成为蜀汉集团中又一员得力大将。但后悔已经无济于事,通过这件事展现出才能的王平,还来得及好好培养。
想到这里,诸葛亮便开始逐渐将王平向将帅之位上培养。诸葛亮先是将被处死的马谡、张休、李盛等人的部众交给王平带,接着又让其直接统领五部将士。
在公元234年的时候,一心想要伐魏,但每次都能遇到各种问题而不得志的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带领着大军再次开始了攻伐之路。
当时诸葛亮面对的是同样精明不已的司马懿,为了引出司马懿,诸葛亮还特意让人带了一套女人衣服和头巾送给司马懿。在封建男权时代,被制度、规则和军事强权限制压迫的女性在男性眼里,就是懦弱软弱的代名词,所以诸葛亮的这一举动就是在讽刺司马懿软弱无为。
面对诸葛亮的讽刺,司马懿的手下都气愤不已,纷纷表示要上前出战,灭灭诸葛亮的威风。但深知诸葛亮早已做了完全准备,现在己方进攻远不如防守优势大的司马懿只是假意上表请战,并没有要真正作战的意思。
通过私下打听得知诸葛亮的作息饮食情况之后,司马懿老神在在地表示,诸葛亮已经活不久了。后来诸葛亮因为操劳过重就这样死在了两军对垒的战场上。
挽救危局
“王平率兵进攻魏延,魏延引兵来战,手下士兵却被王平遣散。”在诸葛亮病死之后,蜀军出现动乱。魏延因为和长史杨仪不合,所以不顾大局,直接在军中发作。
面对魏延的行动,王平为了稳住军心,迅速反应,率兵进攻,在魏延引兵来战之后,又迅速遣散魏延带来的士兵。
王平将这一场动乱解决之后,开始得到进一步的重用,先后升任典军、安汉将军等职位。和从小就展现出来天资聪颖的马谡不同,王平是一个文盲,大字都不识几个。
但在带军打仗和人心分辨之上,正是由于没有从小被人捧在手心里,所以和马谡比起来,王平经历过更多的磨难,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在公元244年的时候,魏帝下命,让曹爽带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面对这一重大危机,在手下都纷纷为双方悬殊的兵力所担心,觉得应该放弃关隘,返回固守汉、乐两城的时候,直接表示应当坚守。
王平冷静地对场上的局势进行分析,表示汉中到涪城有一千多里的距离,一旦让魏军得到阳平关,那势必会成为蜀汉的祸患,此事应当让刘护军和杜参军根据形势固守,自己作为后被坚守。
这样一旦魏军兵分几路,进攻黄金城,那么自己就能够亲自率兵前去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能刚好赶到。
在当时,众将士之中,只有护军刘敏赞同王平的这一想法,在护军刘敏的支持下,王平的计策得以执行。后续发展正如王平所料。涪城救兵如预计来到,使得魏军被击退,蜀汉江山得以被挽回。
小结:
“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自小在军营中长大的王平,虽然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但因为出身,所以对于军营事物和规则极为熟悉,这些成为了其日后作战的基础。
在挥泪斩杀了马谡这一旷世奇才之后,诸葛亮通过调查,提拔了一个在关键时刻接连做出正确决定的文盲大将——王平。王平在诸葛亮因操劳病重而死16年后,面对魏国声势浩大的进攻,再次凭借冷静分析局势而挽回蜀汉江山。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