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估计是人尽皆知,她虽然在位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百姓富裕,延续了“贞观之治”的良好作风,但帝位毕竟是篡夺来的,眼睛容不得半粒沙子,手段残忍的杀害了很多唐朝宗室的人,咱们今天要说的李重润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武则天的嫡长孙,本应成为大唐第五任皇帝的他却先被武则天贬为庶民,经历了一系列困苦生活好容易回宫后又因为一点琐事被武则天下令杖杀,死时才不过19岁,可谓是历史上最悲惨的皇太子。本期视频就带大家看看懿德太子李重润之墓,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
懿德太子墓坐落在陕西省乾县韩家堡的北边,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陪葬墓。1971年7月到1972年5月被有关部门就像发掘,现在已经建成了墓区博物馆,展出开采出来的文物,并开辟了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供游客们参观欣赏。
很多来过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的感叹墓区的恢弘,在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也价值斐然,像李重润这样一个落魄的皇太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排场呢?纵观他短暂的一生你就能知道答案了。
李重润生于开耀二年正月,那时的皇帝还是唐高宗李治,也就是武则天的丈夫,而李重润的父亲李显也只是皇太子。看着哇哇大哭的孙子,唐高宗欢欣雀跃,先在李重润满月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后又在永淳元年二月立其为皇太孙,并给他开设府署。本来李治还想破例给自己的孙子设置官属,但后来疑虑这样做不合古法,就放弃了。看得出来李重润出生即巅峰,将来很可能会成为皇帝,前途一片光明,可惜这一切在高宗驾崩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李治去世后,其子李显继位,封号唐中宗,由其母武则天临朝摄政。嗣圣元年二月初六,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将其幽禁起来,两日后下令废除李重润的府署,将其贬为庶民,也囚禁在别处。四月二十二日,再将李显、李重润等人迁移到房州,让他们自生自灭。就这样,才两岁多的李重润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流亡生涯。
虽然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但贬为庶民的李式一脉过的生活肯定万分艰苦,穷困潦倒、维持生计都是难事。圣历元年,已经76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武则天在大臣们的强力劝谏下将漂泊在外的李显一家子召回了长安,重新立为皇太子,而时年16岁的李重润也被立为邵王。本以为能够就此延续李氏江山的李显没想到厄运会再次降临在自己尚未成熟的孩子身上,大足元年九月,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他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以及妹夫魏王武延基等人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这本是一件很小的私事,但由于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在这种时候说这个不等于摸了老虎的屁股。武帝得知此事后也没核实事情的真伪,直接下令将三人杖杀,年仅19岁的李重润就这么死于杖下。
其实李重润在外流浪多年,铸就了朴实单纯、孝悌忠信的性格,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死于非命都为之惋惜,更有甚者痛哭流涕,可见李重润死的有多无辜。不过好在其父李显在联合大臣发动“神龙政变”后夺回了皇位和实权,他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心爱的儿子追赠皇太子,谥号懿德,并重新安葬于乾陵,连同许多宝贝一起下葬,所以后来我们在懿德太子墓才能出土那么多珍贵的文物。
据悉,懿德太子墓的地表有双层封土,呈覆斗形,南北长达56.7米,东西宽为55米,高度则有个17.92米。走进陵墓,墓道由南向北呈一个28度的斜坡,宽3.9米,水平长26.3米,墓道用一种红褐色土来夯筑,两侧墙上皆有壁画。墓道入口处东面是身着盔甲、穿披战袍的仪仗队行列,仪仗队后面则是青龙以及以北为背景的城墙、阙楼,墓道西面的壁画除了和青龙相对应的白虎外,其他的都跟东面的壁画相同。
墓中的过洞是券顶土洞,长度宽度以及高度都会随着墓内坡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地面会用黄土夯实,洞的顶端会用长条砖砌筑,一层是平卧、一层是立砖,还有一层则是土坯。过洞四周壁画也很多,比如第一过洞的牵豹男仆、第二过洞的驯鹰者以及第三过洞的內侍,种类多样纷繁复杂。
过洞中还有7个天井、8个小龛,其中有2个小龛随葬品被盗窃一空,再往里就是前后甬道,前后长短差异较大,但宽度和高度差不多,四处可见的还是壁画,包括门楣、门框、门扉皆线刻上的各种纹饰,让人应接不暇。
最后就是墓室了,前墓室长4.54米,宽4.45米,高6.3米,东、西壁略呈一个弧形,顶部为穹隆顶,有一个悬挂油灯的铁钩,这里除了壁画基本也没啥东西。后墓室就是重头戏了,大小来说比前墓室大一点,构造没什么区别,但是后墓室的西侧放置了一具石椁,里面有两副被搅乱的人骨架,后来据专家鉴定这是一男一女两副骨架,从男性骨骺线可以判断其年龄不超过20岁,看来是懿德太子李重润无疑,那这个女性骨架是何人呢?为何能与太子一同被葬在这近40吨重的棺椁里呢?
原来在重新下葬时,唐中宗心心念念自己的孩子如此年轻就离开人世,还未有过妻子儿女,就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其合葬,也算是解了这未了的缘分。之后李显还给予了李重润“号墓为陵”的特殊待遇,要知道这种待遇和墓穴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可见当爹的用心良苦。
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不仅价值颇高,观赏性也很不错,为之后历史学家研究唐代的政治文化及思想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史实基础,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