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臣司马光,一生修德,名垂千古

一代名臣司马光,一生修德,名垂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4/2/11 0:17:29

所以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祸福是相倚的。你看起来他是失宠,好像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但相对的成就了他历史的巨着,《资治通鉴》。

我们讲说,立功、立德、立言,这个司马光确实做到这三点,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也有功绩,对当时的民众也非常地好,立功、立德。他立言,立言就是《资治通鉴》,这本史书非常了不起。他编《资治通鉴》非常用功刻苦、勤奋努力。他自己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也就是日以继夜的在做。后来新党被罢黜以后,他又恢复宰相,但是做了八个月以后,他就病死了。他可以讲说为了《资治通鉴》,舍报往生,他后来被追封为温国公,他着有《司马文正公集》。

他一生非常精彩,我给他综合,他总共有八大特别事迹。第一,他编纂《资治通鉴》,他为什么要编《资治通鉴》呢?就是要做为统治者的借鉴。我们老和尚在推荐《群书治要》,当然《群书治要》是摆第一,它的高度跟它的重要性是超过《资治通鉴》的。但是如果你研究历史的人,不研究《资治通鉴》,那就不懂得历史。所以这本《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历史影响非常地大。他跟宋英宗报告,他从战国时代开始写,写到秦国的《通鉴》八卷,他呈给宋英宗。宋英宗支持他继续修,并提供费用以及增加人员,宋神宗还帮他题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并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且宋神宗为他写序文。

《资治通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一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记载了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你看,人的寿命只有百岁,但是司马光了不起,写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这是超越他的生命。历经了十九年的编辑完成,非常不容易啊。可以讲说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的精力。所以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成疾往生了。他写这个《资治通鉴》,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从发凡到定稿。清代的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这是《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贡献。

第二个,他不得诳语,也就是司马光本身非常诚实,他不诳语,他受他父亲教育的影响。所以以前的家学、家道、家业、家风,你看他这一生的诚信,受他父亲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这也可以讲说典型的扎根教育,《弟子规》教育。他大概在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要把那个胡桃去掉皮,他不会做,他就叫他姐姐帮他,但是还是去不掉。他姐姐就先离开,离开以后,有一个婢女过来,用热汤替他顺利把胡桃去掉皮。等他姐姐回来以后问他说,这个谁帮你做的?他就骗他姐姐说,我自己做的。他父亲便当场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

这六个字影响到他的一生,司马光从此不敢再说谎。年长以后,便把这件事情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

你想想看,以前的父亲是这样教小孩的。现在呢?儿子说谎,搞不好爸爸还帮他圆谎,对不对?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写在纸上的这张纸,宋邵雍的儿子邵伯温曾经看过这张纸。清朝的一位也是非常有名的人,叫陈宏谋,他说,司马光的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所以后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是一个字,诚。这个诚老法师有讲,至诚心,这个诚之一字,其实它是相应菩提心的。

第三点,大家都耳熟能详,司马光破缸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面有一口大水缸,里面都装满了水。有一个小孩爬到缸的旁边去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面去,缸大水深,眼看那个小孩子快灭顶了。别的小孩子一见出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看到以后急中生智,从地上捡了一个大石头,就使劲的向水缸砸去,砰一声,水缸破了,缸里面的水流出来,被淹水的小朋友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这件事情使司马光出了名。听说当时东京跟洛阳,有人把这件事情画成图画,被人广泛流传。这个是第三个司马光破缸救友。

第四个,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牠的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夏天的时候会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就笑着说了,哪有人像你这么笨呢?我们卖马怎么可以把人家看不出来的毛病说出来呢?司马光不认同管家的看法,对他说,

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很大。

这个让我们很佩服啊。第四个,他诚信卖马。

第五个,他低调淡泊。他虽然官当这么大,但是他很低调,他性情淡泊不喜欢奢华。他在写给他的儿子《训俭示康》这个文章中里面提到,他说他小时后,他长辈给他买华丽的衣服穿,他总是很害羞脸红把它脱下来。后来在宝元年间他中举时,得到宋仁宗皇帝接见,当时酒席宴上每个人头上都要插鲜花,而且肆无忌惮的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愿意戴花。后来旁边的人跟他讲说,这是皇帝赐的你不得不插,他才勉为其难的,才把这个花戴上去。

司马光家里有一个老仆,一直都称司马光叫君实秀才,因为司马光字君实嘛,他就称他叫君实秀才。有一次苏轼,苏轼是谁呢?就是苏东坡,他的父亲叫苏洵,他的弟弟叫苏辙,他们在宋朝称为三苏,非常有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本身是当官,文章很好但是官场不如意。司马光比他如意,但司马光他有受宠若惊的这种修持。他的老仆都称他叫君实秀才。有一次苏东坡来访,到司马光的家去参访,听到仆人称呼不禁好笑,就开玩笑说了,你家主人不是秀才了,已经是宰相了,大家都称他叫君实相公。你看他宰相还这么性情淡泊,不奢华。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到司马光就毕恭毕敬的,尊称叫君实相公,而且很高兴说,幸亏苏大学士教导我。结果司马光听了以后跌了一跤,摔在地上讲一句话,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子瞻就是苏东坡的字,苏东坡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们一般都称苏东坡,他又叫苏子瞻,苏轼,他四川人。

第六个,司马光的第六个特点就是坚不纳妾。北宋那个时候的士大夫,生活都很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跟王安石还有岳飞一样,罕见不纳妾的,也不储妓。他婚后三十余年,他的妻子张夫人一直没有生育,司马光并不放在心上,也没有想过说要纳妾生子。张夫人急得半死,有一次她就暗地里背着司马光去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地把她安置在卧室里面,然后自己再借故外出办事。司马光见了以后不加理睬,他就到书房去看书了。这个美女就跟到书房,一番搔首弄姿以后,就取了一本书随手翻了一翻,娇滴滴地问说,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啊?司马光离她一丈,你看离她一丈喔,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这美女觉得很无趣,她就大失所望离开了。这个就是什么?见色不淫,他就有这个修持的功夫啊,所以他坚持不纳妾。

第七,典地葬妻。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时候,他居住的地方非常简陋,于是另外再辟一个地下室,读书其间,在里面读书。当时的大臣王拱辰也住在洛阳,他的宅第就是他的住家,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叫朝天阁。所以当时洛阳人就戏称了,「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以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钱来给妻子办丧事,这你相信吗?当一个宰相没有钱帮妻子办丧事,但是这是事实,历史的事实。他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埋葬,尽了丈夫的责任。

司马光当官近四十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他说这个让我们觉得,现代的人读到这一段历史,让我们深思,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讲得比较通俗一点说,当知府当三年,可能是非常地清高,但久了以后就累积了十万雪花银了。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寒窗苦读,能够跻身仕途,跻身官场,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所以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宋仁宗曾经他下圣旨,赐司马光金钱一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这了不起。

司马光年老体弱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刘贤良拟用五十万钱买一个婢女供他使唤。司马光很委婉的跟他讲,他说,

我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我连吃都不太敢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他说,我的一生吃饭都不太吃肉,穿的都是麻葛粗布,你竟然用五十万去买一个婢女给我用?

这非常难得啊,所以这个表示他怎么样?跟我们佛门的迦叶尊者一样,以苦为师,这就是以苦为师的典范。而且他几乎是守着戒律,也是遵守因果。

最后第八个是死后哀荣。司马温公非常有名的一句法语留给我们,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为子孙长久计」

,他这句讲得非常好。你怎么样给子孙宝贵的资产呢?不是现金,不是珠宝,不是田地,不是豪宅,而是你要在冥冥之中为子孙积阴德,这才是长久。司马光他后来,当然又恢复宰相以后,当了一年半就与世长辞,享寿六十八岁。「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京城的人为他可以讲说什么?「罢市」就是什么?就是停工,前往吊祭。「鬻衣以致奠」,卖衣服来包奠仪,「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街头巷尾为他哭泣的人非常地多。「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就好像自己的父母亲死掉一样。「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有数万人来送葬,所以公道自在人心。「家家挂象,饭食必祝」,家家都怎么?挂他的像,然后「饭食必祝」,一定给他供养,这了不起啊。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一十九集) 黄柏林警官主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咸丰三年,大钱的铸造流通仅一年半后出现滥铸,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咸丰最稀少的局排名,咸丰大钱最小的钱币,咸丰的真人照片

    1851年,洪秀全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为镇压以太平军为代表的起义势力筹措军费,出现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遂求助于铸造大钱,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市场混乱的局面。急剧贬值的大钱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抵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停铸大钱和停发票钞。开铸大钱之议考察清代货币史,可以发现,早在皇太极天聪年间,

  • 以明代的会同馆入手,探析明代对接外国使臣的政策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设置会同馆用于对接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会同馆对于贡使从吃、喝、穿、住等方面都给予关照。体现出了天朝上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怀柔”之策,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彼此相安。明代的会同馆不仅是对以前历代专门对接外国使臣馆舍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明朝政府对朝贡贸易设置的一些规定,采取封闭自守的相

  • 为何《雍正王朝》十四阿哥不支持老四而支持八爷?这一点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十四阿哥就特别明显,毕竟其是雍正的亲兄弟,却也支持八阿哥,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为何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都是同一个母亲老十四却支持八阿哥,而不是其亲兄弟四阿哥?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十四阿哥与四阿哥虽为同父同母,但两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并不在同一屋檐下。四阿哥与十四

  • 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姚广孝为什么走索而死,黑袍宰相姚广孝法号读啥,姚广孝塔

    那么,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到底有多厉害呢?从出世到入世再到入仕,从小人物到权臣,不争的姚广孝追求本心却又并不慈悲为怀,给后世留下无尽传说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叹其一生。1.嗜杀与不安分相传,明初著名相士云游嵩山寺时,曾遇姚广孝并惊诧世间竟有如此异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杀。而听罢此话,姚广孝并未气急败坏

  • 为何《雍正王朝》中权侵朝野的八爷会失败?这几点非常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犯了康熙大忌:结党营私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从小就登上皇位的,但幼年的康熙在登上皇位后,可以说是非常痛苦,因为其并没有实权。朝政大权都主要掌握在鳌拜等几位辅政大臣手里。因为鳌拜与诸多大臣的结党营私,牢牢的掌控了清王朝的权力,而年幼的康熙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和威望的皇帝而已。直到后来康熙清除鳌拜等人后,清

  • 袁崇焕评价两极分化,被凌迟后,老百姓争相吃他的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末年,袁崇焕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个人文官出身,却靠自己的军事思想打败了努尔哈赤。堪称一位军事奇才,可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己的个人性格,造成了一个悲剧,也造成了人们自明末以来对他多方的误解。自明亡以后,对袁崇焕的评价就很两极分化。称赞袁崇焕的人,把他捧上天;而贬低袁崇焕的人,认为他

  • 为何《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不跑不行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邬思道陪伴雍正多年,深知其心狠手辣,继位后必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剧中的邬思道应该是陪伴雍正夺嫡最早的一批人了,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可谓一步一个坑,凶险异常。而正是因为有邬思道这个谋士在,雍正才多次避过了这些杀招,还得到了康熙的欣赏和认同。可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邬思道在其中的功劳是远比十三

  • 建文帝到底下落如何?学者:590年前,朱棣已得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阖宫已焚燃,帝不知所终”,为了搜寻建文帝的下落,朱棣封锁城池清宫三日。然而,除却一具面目全非的焦炭之外,再无所获,随后,削发为僧乔装出逃等等说法四起,建文帝的踪迹,由此成了朱棣的肉中刺,非要拔除不得安宁,寻找建文帝,由此开始。史载,负责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人,正是朱棣心腹胡濙。胡濙为人“敬慎,一毫不苟

  • 王桂荃:梁启超没名分的“妾”,照顾培养了梁启超的众多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桂荃出生在四川一户贫困家庭,家中虽然贫困,但好歹父母健在,凭着父母在外劳作,再这么不济也可以填饱肚子,穿上暖和衣服,这对于一家人来说倒也满足。可是王桂荃的母亲在生下王桂荃后,落下来病根,由于没有多余的钱财来治疗病痛,就这样便一直拖着直到去世。这个家比之前过得更加困苦,也给父亲加上了更重的担子。他白

  • 山河月明第17集:徐妙云慧济寺见朱棣朱棣复职胡惟庸获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山河月明徐妙云帮朱棣做了哪些事,山河月明朱棣三哥托孤是多少集,山河月明徐妙云激励朱棣

    朱亮祖觉得皇帝这是表面严厉,最终还是放过了燕王,因此有些不满,胡惟庸倒是看得真切,谁也不能去逼着朱元璋杀了自己的儿子,故意提出让朱亮祖写奏表对燕王明正典刑,他们可以签字证明,朱亮祖自然不敢冒这个险呵呵一笑了之。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不能处罚朱棣,自然也就不会处罚那些公侯。朱棣去了慧济寺的时候,姚广孝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