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三年,清廷官票宝钞的发行情况

咸丰三年,清廷官票宝钞的发行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4/3/31 8:24:33

1851年,洪秀全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为镇压以太平军为代表的起义势力筹措军费,出现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遂求助于滥发官票宝钞,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市场混乱的局面。官票宝钞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抵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停发票钞。

发钞的建议

清朝政府鉴于明代发行宝钞的失败,入关以后,一直到道光末年,始终讳言发行纸币。其中仅顺治八年因用度浩繁,效法明代货币制度发行纸币与钱并行,从这一年起每年造钞128172贯,至顺治十八年即行停止。这次发钞数量不多,流通时间不长,因而影响也不大。

此后,在嘉道年间,因财政困难,有官员建议发行钞票,但皇帝均未采纳。如嘉庆十九年,侍读学士蔡之定提出仿行前代发行楮币,不仅未被采纳,而且受到痛斥和严惩。可见这一时期统治者对发行钞票极为反对,因此直至咸丰二年清政府始终没有发行钞票。然而,太平军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于是发钞之议再次出现。

这一时期,钞法派的建议又可以分为发行兑现钞票和不兑现钞票两种。发行兑现钞票的倡议者是时任陕西道监察御史的茂荫,他反对铸造大钱,主张发行钞票。王茂荫的建议实质是有限制地发行可兑现的钞币,这既可防止通货膨胀,又可缓解财政压力,实现他先求无累于民,而后求有益于国的目标。在理论上,王茂荫的建议符合财政学和货币学的原理,在方法上也稳健可行。但户部未予同意。

官票宝钞的发行

官票宝钞发行后的情况

在各衙门稔知库银支绌,意在多收实银一成,即有一成实银之用,自系因公起见。不知粒米曾无益于太仓,而使钞法阻碍难行,已属非计。窃恐各直省钱粮、盐课、关税纷纷效尤,于商民交纳钞票,则百计刁难而不收,迨银钱入己,则贱价购钞而上解。目下宝钞一千不过易制钱七八百,计实银一两约可赚制钱一千入觳。并可广布谣言,谓宝钞但放不收,钞票日贱,而官吏之所得弥多。

王茂荫第二次上奏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议朝廷将不兑现的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反对铸造大钱,遏制通货膨胀,以挽回纸币信用。但王茂荫的正确意见却遭到指责,咸丰帝说:看伊奏折,似欲钞之通行;细审伊心,实欲钞之不行。军机处和户部讨论后,也认为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殊属不知大体。所奏均不可行。

结语

咸丰时期清政府发行大钱、票钞,名义上为币制改革,实际上是以通货膨胀手段掠夺民间财富,转嫁财政危机,它虽然对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暂时起了一定作用,但却是饮鸠止渴,不仅无法解决清廷面临的财政困局,更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

更多文章

  • 一代名臣司马光,一生修德,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祸福是相倚的。你看起来他是失宠,好像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但相对的成就了他历史的巨着,《资治通鉴》。我们讲说,立功、立德、立言,这个司马光确实做到这三点,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也有功绩,对当时的民众也非常地好,立功、立德。他立言,立言就是《资治通

  • 咸丰三年,大钱的铸造流通仅一年半后出现滥铸,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咸丰最稀少的局排名,咸丰大钱最小的钱币,咸丰的真人照片

    1851年,洪秀全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为镇压以太平军为代表的起义势力筹措军费,出现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遂求助于铸造大钱,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市场混乱的局面。急剧贬值的大钱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抵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停铸大钱和停发票钞。开铸大钱之议考察清代货币史,可以发现,早在皇太极天聪年间,

  • 以明代的会同馆入手,探析明代对接外国使臣的政策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设置会同馆用于对接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会同馆对于贡使从吃、喝、穿、住等方面都给予关照。体现出了天朝上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怀柔”之策,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彼此相安。明代的会同馆不仅是对以前历代专门对接外国使臣馆舍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明朝政府对朝贡贸易设置的一些规定,采取封闭自守的相

  • 为何《雍正王朝》十四阿哥不支持老四而支持八爷?这一点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十四阿哥就特别明显,毕竟其是雍正的亲兄弟,却也支持八阿哥,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为何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都是同一个母亲老十四却支持八阿哥,而不是其亲兄弟四阿哥?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十四阿哥与四阿哥虽为同父同母,但两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并不在同一屋檐下。四阿哥与十四

  • 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姚广孝为什么走索而死,黑袍宰相姚广孝法号读啥,姚广孝塔

    那么,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到底有多厉害呢?从出世到入世再到入仕,从小人物到权臣,不争的姚广孝追求本心却又并不慈悲为怀,给后世留下无尽传说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叹其一生。1.嗜杀与不安分相传,明初著名相士云游嵩山寺时,曾遇姚广孝并惊诧世间竟有如此异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杀。而听罢此话,姚广孝并未气急败坏

  • 为何《雍正王朝》中权侵朝野的八爷会失败?这几点非常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犯了康熙大忌:结党营私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从小就登上皇位的,但幼年的康熙在登上皇位后,可以说是非常痛苦,因为其并没有实权。朝政大权都主要掌握在鳌拜等几位辅政大臣手里。因为鳌拜与诸多大臣的结党营私,牢牢的掌控了清王朝的权力,而年幼的康熙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和威望的皇帝而已。直到后来康熙清除鳌拜等人后,清

  • 袁崇焕评价两极分化,被凌迟后,老百姓争相吃他的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末年,袁崇焕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个人文官出身,却靠自己的军事思想打败了努尔哈赤。堪称一位军事奇才,可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己的个人性格,造成了一个悲剧,也造成了人们自明末以来对他多方的误解。自明亡以后,对袁崇焕的评价就很两极分化。称赞袁崇焕的人,把他捧上天;而贬低袁崇焕的人,认为他

  • 为何《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不跑不行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邬思道陪伴雍正多年,深知其心狠手辣,继位后必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剧中的邬思道应该是陪伴雍正夺嫡最早的一批人了,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可谓一步一个坑,凶险异常。而正是因为有邬思道这个谋士在,雍正才多次避过了这些杀招,还得到了康熙的欣赏和认同。可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邬思道在其中的功劳是远比十三

  • 建文帝到底下落如何?学者:590年前,朱棣已得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阖宫已焚燃,帝不知所终”,为了搜寻建文帝的下落,朱棣封锁城池清宫三日。然而,除却一具面目全非的焦炭之外,再无所获,随后,削发为僧乔装出逃等等说法四起,建文帝的踪迹,由此成了朱棣的肉中刺,非要拔除不得安宁,寻找建文帝,由此开始。史载,负责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人,正是朱棣心腹胡濙。胡濙为人“敬慎,一毫不苟

  • 王桂荃:梁启超没名分的“妾”,照顾培养了梁启超的众多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桂荃出生在四川一户贫困家庭,家中虽然贫困,但好歹父母健在,凭着父母在外劳作,再这么不济也可以填饱肚子,穿上暖和衣服,这对于一家人来说倒也满足。可是王桂荃的母亲在生下王桂荃后,落下来病根,由于没有多余的钱财来治疗病痛,就这样便一直拖着直到去世。这个家比之前过得更加困苦,也给父亲加上了更重的担子。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