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宋朝,“寒门出贵子”成了普遍现象

在宋朝,“寒门出贵子”成了普遍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5 更新时间:2024/1/27 10:48:37

在宋朝,“寒门出贵子”成了普遍现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首诗曾经深刻的描绘出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奥秘,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促使人才的上下流动,这也使得封建王朝能够持续这么多年而保持生机与活力。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一种非常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寒门出贵子。虽然现代人对于这一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古代社会来说实在是了不得。

早在春秋时期的贵族时代就特别强调,上下尊卑有序,只有贵族才有上升空间,底层民众只能耕田和当奴隶。但是寒门出贵子却成为了一种现实,而且这种现实在宋代居然成为了普遍现象。

不得不说,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还有对于现在的影响实在是很大。但这里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么长的时间里面都实行贵族统治制度,为什么到了宋代却形成了寒门普遍的现象呢?其实这里面大有讲究,笔者本期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这段历史。

一、寒门以前的社会

现代人总是说家贫出孝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似乎已经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但其实,从春秋时代开始,那个时候就特别的强调贵族的统治和上下的尊卑。正如当时的文献所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已经把上下的阶层泾渭分明。

因此,所有的赏赐,所有的战争或者晋级,都是只能由贵族来享受。即使是在战国大变革的时代,纵横天下的那些英雄也只是贵族的最低等士人,普通老百姓想要当官,那可是千难万难。

但是,这一现象却最终被社会的力量所推翻,甚至因为科举的出现而改变。

秦始皇陈胜吴广推翻开始,越来越多的统治者意识到第1层的力量实在很强大,上下的流通必须要进行。所以在汉武帝时期,我们就能看到很多的底层人物登场。就算是一个骑奴,也可以变成卫青大将军,人才的上下游流动开始变得普遍。

等到科举制度登场的时候,所有的人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读书做官,于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基本形成。不过当时确立了科举制度的隋棠,依旧没有把这种制度真正普及开来,因为上层的贵族和门阀大家庭依旧实力强大,即使是武则天这样的人物想要改变,也非常的困难。

但是,这一现象到了宋朝却被彻底改变,旧有的贵族势力被打得支离破碎,而寒门家族力量居然开始建立新的贵族。这一现象实在是惊讶了很多读者,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贵族哪去了?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贵族哪去了。要知道,即使是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登场,但只要贵族传统势力依旧在,那么寒门士子的力量登场依旧不会有太强烈的作用。

例如史书中记载,即使是像魏征这样的人物,在获得太宗皇帝的认可以后,也要拼命的巴结那些传统的贵族力量,甚至还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儿子去那些大姓的女儿。所以只要传统贵族力量不退,那么寒门士子想要登场,那可实在是千难万难。

但幸运就幸运在这里,传统的贵族早就已经被杀了个干净。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下罗贯中老师的《残唐五代史演义》,那里面就很清晰的记载了,残唐时期各路贵族争霸,各路底层人物登场的厮杀与冲突。在那种极致的混乱之中,贵族早就已经被杀了个干净。

例如《旧五代史》中就有记载,唐朝皇室力量与旧贵族力量进行惨无人道的博弈,结果成全了屌丝贵族李茂贞,后来居然又引入到了一个底层恶霸朱全忠。所以贵族和皇室的力量是被各路人物反复杀戮,李茂贞杀完了朱全忠杀,朱全忠杀完了又轮到了李存勖的后人轮番杀。

杀来杀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传统的贵族被杀了个干干净净,而底层的屌丝力量则迅速崛起,这些人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担当,原先的贵族秩序和力量已经基本上被削弱了。所以这给了寒门士子登场的机会。

二、宋太祖的约定

当这些传统的老油条退场以后,那么就轮到了这些新兴的寒门弟子崛起,那么他们又如何来到这个平台中呢?

其实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宋太祖和所有的读书人设立的一个约定,任何人可以通过考试来做官,任何通过考试做官的人都永远与宋朝皇帝一起享受天下。也就说宋朝是唯一一个不是以贵族为支撑皇帝作为统帅的结构,而是一种寒门读书人为支撑,然后皇帝进行统一协调的政治结构。

所以皇帝已经摆好的姿势,各种官位与政治待遇以及虚位以待,然后大家只需要努力考试做官就可以了。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老贵族还是有翻身的能力,大家也从头开始并且努力读书,也是可以恢复其旧贵族的力量。

但可惜的是,旧贵族面对的不再是同一阶层的政治斗争者,而是天下千千万万数不清的想要脱颖而出的底层天才。所以贵族是怎么考试也考不赢这些天才的,最终的结果只是,寒门十年苦窗读书人物占据主流,而贵族逐渐的被挤压出去。

到最后,宋朝寒门出贵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而宋朝的文人政治格局基本形成。所以这是潭门力量的崛起和宋朝皇帝的约定,最终促成了一个结局,旧贵族的力量想要翻身基本上不可能。

三、寒门出贵子蔚为大观

在有了这两个原因打底以后,宋朝的寒门出贵子已经成为了一个蔚为大观的现象。首先就是朝堂里面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他们经历过底层的生活,知道老百姓的疾苦,所以大家不再做云中鹤,而是努力的体谅民生之多艰。所以大家曾经进行过多次改革,重点都在关于民生,这成为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担当。

而且,这些宋代知识分子都普遍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勇敢担当,还有关于天下人生的勇敢追求。

除此以外,宋代的这种基层的改变,使得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了很大不同。宋代的文化不再是像贵族统治时代的未竟之分一样,而是大家普遍性的追求,社会现象。例如清明上河图,又例如宋代的话本和宋代的各种文化演艺,可谓是形成了文化发展至高潮。

总的来说,寒门出贵子的普遍现象,使得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底层优秀血液注入之后的必然结果。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从此以后,贵族与君主共治的风气正在逐渐被改变,而寒门的力量想要来约束皇帝,再也不能够以家族的力量来制约,而只能够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

按照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使得君权与大臣的权力的博弈,到后来变成了奴才的关系,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尴尬结局。可见凡事有利也有弊,存在即合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代这一现象的确还是所有读书人向往的,就算是笔者也对宋代的这一文化氛围无比的佩服。如果大家想要穿越的话,还是前往宋朝更加舒适,这里有最好的文化氛围,这里有最多的平民景象,而且这里的生活也最滋润。可见宋朝在军事上一无是处,但是在其他的方面还是非常优秀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奥斯曼帝国杀兄屠弟的惯例是从谁开始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奥斯曼帝国,历史解密

    奥斯曼帝国苏丹即位,有着“杀兄屠弟”的惯例,穆罕默德二世更是把它上升到法律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屠杀兄弟的惯例可视为传统,早在第4代苏丹就开始这么干。米洛什·奥布拉维奇的行刺1388年,第3代苏丹穆拉德一世进攻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打响战争。奥斯曼军队分成3部分,苏丹统帅中军、皇长子巴耶济德统领

  • 淮南三叛的规模十分庞大,为什么后世鲜为人知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淮南三叛发生在三国后期,指的是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汉末三国时期在中国民间的知名度很高,为什么“淮南三叛”鲜为人知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末三国在中国民间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以季汉为代表的理想

  • 战国时期魏国为何出现流失人才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国,战国,历史解密

    魏国,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战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而那个时代天下间最强大的莫过于“战国七雄”。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七个国家都分别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但比较有趣的是,曾一度称霸整个战国的魏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学

  • 杜甫对一位诗人十分钦佩与盛赞,这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在游历四川遂宁的谢洪县时,在东武山下一个旧宅子前不禁感叹起了古人,并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诗。在这首作品中,他把这位故人与汉代著名的学者杨雄、司马相如相比,还盛赞他足可以和日月争辉。那么,这位让大诗人杜甫如此钦佩和盛赞的人是谁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不一样的天才1

  • 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这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当了皇帝之后36岁就英年早逝了,那么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这么短命?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最初,江宁节度使赵允让(“濮安懿王”的称号是仁宗后来加封的)梦见两条龙与太

  • 古代女子被选为妃子后 她们的每天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妃子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如何度过的?皇宫,是一座顶级监牢古代没什么自由恋爱两情相悦,婚姻全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相对于汉家女儿,八旗家的闺女更多一道枷锁,那就是选秀。每三年一次,所有在旗人家闺女,只要年满14岁,身体无残,都需到京城报道,等

  • 伤寒学派有着怎样的医学价值?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伤寒学派,温补学派,历史解密

    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内容明确系统,理法方药完备,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王叔和整理编辑 《伤寒论》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世

  • 徐中舒: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中舒,中国史学家,历史解密

    徐中舒,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在此期间,他受到王国维先生的影响,树立了“新史学”的观念。以后更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将古文字学与民族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法”发展成为“多

  • 朱瞻基缔造的“仁宣之治”,盛世下埋藏着哪些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瞻基,明朝,历史解密

    朱瞻基,即明宣宗,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与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共创了“仁宣之治”,但他也为明朝的衰落埋下隐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明朝的历史上,土木堡之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自它以后,明朝逐渐走向衰落,纵使有几位皇帝试图中兴,却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了。谈

  • 清朝的贝勒是怎样的存在?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贝勒,历史解密

    贝勒是清朝的皇室爵位之一,在很多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贝勒看似权力很大,其实不然,虽然有一些特权,但是只是一个虚职,并不是清朝的官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其实关于清朝的贝勒,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贝勒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宁古塔贝勒。相传清皇室先祖,兄弟6人,近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