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47 更新时间:2024/1/19 19:39:24

在他的带领下,人们都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朱元璋也是一位做事狠绝的人,他十分痛恨贪官,他在位期间杀过的贪官不计其数。他盲目“崇拜杀戮”,手段也是让人闻风丧胆。但总得来说,他还是算一位为国为民,勤于朝政,在政绩上颇有建树的一位君主。

但是天下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位皇帝来治理,一位优秀的君主身边必定缺不了几位得力帮手。朱元璋能有一系列的成就离不开刘伯温与善长两位左膀右臂鼎力相助。尤其是刘伯温,他的聪明才智为朱元璋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刘伯温是一位全能型人才,他在各个方面都颇有建树,在民间传说中,他几乎上升到了一位“神”的地步,他能说会道,能掐会算,什么事情他只要一分析就能大概预料到事情的整体走势。即使处于危机,他只要一出面,必定力挽狂澜,所以他也是一位给足了朱元璋安全感的男人。

事实上,刘伯温的确了不起,就拿朱元璋想要拿下日本这件事来说,刘伯温就能清楚地看清其中奥妙,及时阻止朱元璋灭日本的想法。从间接来看他也拯救了大明朝的未来。

朱元璋当初在统一全国时,想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领土,一直想要把日本这个小岛国拿下,他自己心中盘算已久,一天就宣刘伯温觐见以此商量对策,当刘伯温听到朱元璋的意图时,他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之举。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简单。刘伯温道出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便是以当时的去实力攻打日本的具有艰难性;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皆是海水。这就意味着,要攻打日本必须有实力雄厚的海军。明朝刚刚建立不久,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如果现在执意要攻打日本,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将士们身体,都是吃不消的。

除此之外,就算这些条件都具备,但是在攻打日本的过程中,要保证粮草等资源能及时供应上,但是因为交通的原因,是难以做到及时供应后备资源的。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要保证有充足的粮草,百姓逃脱不了上缴赋税粮食,刚刚从战乱中平静下来的百姓们是支撑不起再次战争的,如若开战,很有可能失去民心。

其次,拿下日本,后期管理的具有困难性。日本离大陆是有一定的距离,他独立于海上,就算当时将他攻打下来,后期对他的管理十分不易,在当时消息传递慢,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也许前面部队刚走,后面又开始暴乱,所以即使攻打下来,最后结果很大可能是做了无用之功。

再者,从日本对明朝的威胁程度来讲。日本再怎么发展,他的土地面积只有如此,他不可能发展到能与明朝匹敌的水平,尽管他有野心,但是他们的实力不足以支持这么远的距离且长时间作战。日本本就是依附于明朝而过日子,他不会轻举妄动去触碰比自己实力大很多的国家。所以日本对明朝没有什么威胁。

除此之外,从本国的局势来看,明朝刚建立不久,战乱也才慢慢平息,但是全国各地区依旧有不安定因素,这时后应该遵循“就近原则”,先将目光放在本国内,好好整治。如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攻打一个小小的日本,未免大材小用。

再者如果将精力全部放到攻打日本之上,国内管理便多少有些松懈,一些不安分因子会伺机而动扰乱社会秩序,如果攻打日本不成,屁股后面祸事不断,这样的局面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统一中原。

结语: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几个朝代没有去统一日本的重要原因,要说唐宋元几个朝代,都是实力雄厚,如果占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早就将日本拿下,何以等到今日尚无结果。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层层分析后,立即打消攻打日本的念头,可见,朱元璋是一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的人,倘若当初固执己见,不理性看待问题,明朝可能会泯灭在攻打日本的过程之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只记得安禄山?最残忍最有心计的其实是他,玄宗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要说一下史思明的谋略,在跟随安禄山之前,他凭借了自己的忽悠功力,使得自己的官运亨通。根据史实开元24年,史思明本来是讨债逃亡北边的奚族地区,并且还忽悠人家说自己是和亲的来使。史思明利用小国惧怕唐朝这一特点,顺便在回国的时候,向当地官员说奚族来偷袭我方,由此歼灭了着一队来使。史思明更是利用自己的骗

  • 明朝灭亡24小时前,发生2件“怪事”,至今都让人觉得诡异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同时朱元璋也是古代历朝历代皇帝当中起点最低的一个,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皇位。在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明朝发展迅速,其部队的作战能力也非常的强大。但是所有的王朝都避免不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开国皇帝能文能武且兢兢业业,但是之后的历任皇帝便一任不如一任,最终使得国

  • 女皇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让我国受益千年,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发明了18个字却无一人敢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5个事实,武则天的五个历史贡献

    自隋朝时期发明科举制度后,之后的朝代选拔人才都用该制度。起初由于制度不完善,存在着不少漏洞,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考官在批阅考生的考卷时,能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如此一来,只要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就可以拿钱贿赂考官,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力逼迫考官为考生放水,从而导致选拔出来的考生大都是没有真才实学

  •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后悔赶走刘伯温,刘伯温送朱元璋一筐鱼的意思,朱元璋刘伯温电视连续剧

    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国内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进入明朝的强盛期,而更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新王朝,朱元璋为了处理好建国后的各种矛盾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明朝的很多官员都是之前元朝统治期间归顺过来的,只是因为识时务而投入了朱元璋的阵营,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归顺朱元璋。不过时间久了,朱元璋的治国能力就得到了展现,他

  • 司马炎统一了三国,为什么评价却如此之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最后为什么会是由司马炎去统一三国,而不是由曹操或者刘备呢,明明这两个人都是很有历史才能的人,其实司马炎统一三国与他的个人能力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可以说是祖父辈为他打下的江山,只要他不昏庸,统一三国是必然之势,其实历史学家评判,就是这个收尾工作,司马炎都并没有做好,就是说连收尾都是不及格的他当

  •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有多厉害,为何说只要他活着,朱棣就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字国瑞,是中国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上位之后,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提倡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徭役杂税,终结了元朝残暴的统治,为中国历史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这么一位开国皇帝身边必定有着许多辅

  • 在洞房花烛夜之时,武则天推开了皇帝,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古代帝王的洞房花烛夜。古代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古人总结得很精辟,也很到位。这些话语,即便放到现在也很实用。可见,这种说法也是古人们经过漫长的社会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思想,很值得现代人敬佩。提起洞房花烛夜,或许是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而古人

  • 明代宗朱祁钰:代兄救国,力挽狂澜,但为何结局却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在创立初期,明朝的发展势头正处于强劲时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在明朝中期,朱祁镇曾亲自带兵讨伐瓦剌,可他最终却沦为阶下囚。在众人的推介下,朱祁钰登基称帝。虽然朱祁钰挽救了明朝,可他的结局却很悲惨。一、监国的朱祁钰公元1449年,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

  • 夫妻分居、小妾争宠却意外搞死王爷,唐玄宗之子为何死得如此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的一生简介,小妾和正房争宠的视频,原配为了妾室争宠又娶了小妾

    这些常规动作李琰做了几十年,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但今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一旁突然冲过来几名侍卫,一把按住李琰,粗暴地脱他的鞋子。李琰都懵了,咋回事呢?难道还要检查脚臭不臭?他一脸疑惑地看着父亲,唐玄宗却面无表情地盯着他。唐玄宗当然对儿子的脚不感兴趣,他的目的是想搜查儿子的鞋。原来,有个太监向唐玄宗告

  • 李自成攻入皇城后,皇帝后宫的皇后、妃子和公主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霞和李自成,李自成三个儿子结局,辽宁版李自成连环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朱元璋在继位之后大肆整治官场,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吏全部处死,除此之外还实行一系列法律法规,极大程度上的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政通人和社会繁荣昌盛,就这样明朝一共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和我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