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955 更新时间:2024/1/20 9:31:49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唐朝的统治由盛转衰,虽然经过八年战乱后被平定,但仍有大部分安史余党盘踞于河朔一带,也就是现今的河北一带,发展壮大,割据一方,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河北地区的藩镇割据直到唐朝灭亡一直难以被解决。

一、唐朝藩镇问题形成的背景 首先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虽然是藩镇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藩镇割据其实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根本原因来看,唐朝的“藩镇割据”与土地制度的变化是离不开的,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不过随着统治的加深,社会上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均田制”也因此崩溃,随之而来,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所实行的征兵制度“府兵制”也渐渐被瓦解。

“府兵制”是唐朝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兵农结合,在战争时,府兵前往战场征战,其余时间在家居家种田。因为土地制度的变化导致很多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军队在打仗时也无法招募足够的士兵。很多土地被兼并的百姓选择逃亡,在逃亡路上,有很多成为了山贼为祸一方。

君主的无能也是导致“藩镇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天宝元年,中央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在西北边境地区。这导致了当时国内的军力布局形成了外强中干的结果,所以“安史之乱”发生时,中央措手不及只得向外逃窜。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中央对于李怀仙,张忠志,这些投降将领的处理也并不完善,唐朝后期整个军队元气大伤,可以说现在整个唐朝绝对经不起又一次的伤害,所以这些投降的将领理应纳入京城,这样一方面彰显了国威,另一方面更容易控制这些人。

可惜唐肃宗昏庸无能,将这些人放归地方,可以说这样做无异于“放虎归山”为唐朝留下了巨大的祸患。

除此之外朝堂之内,奸佞之人,霍乱朝纲。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喜好奢靡,国库花费巨大。并且亲近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二人皆无才小人,自大专权,据记载,杨国忠一人除了担任宰相的重任以外,还兼任着40多个职位。在这些小人的霍乱下,唐朝政治昏暗。

唐玄宗之后的唐肃宗宠爱张良娣,和唐玄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皇后与宦官勾结,霍乱朝纲的问题。唐太宗时期宦官的权利增加,甚至可以出使藩镇公开敛财。

二、唐朝时期藩镇发展壮大的条件

(1)从政治上来说:

藩镇虽然表面依附于中央朝廷,但其实独立性极大,并且还可以父子相承。

藩镇还拥有不同于中央的官爵制度,法令制度。简单来说,地方藩镇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加上中央君主无能小人霍乱朝纲,地方政治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趋势。并且很多地方节度使拥有着很强的政治能力,在管理地方是他们注重政权建设,发展生产,整个藩镇内部政治稳定。

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节度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过皇帝。到了唐朝后期,中央甚至要依托藩镇节度使来统治天下。这也是藩镇问题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从经济上来说:

“安史之乱”时期,唐朝中央规定军事类藩镇赋税不必上交,税务独自承担军事费用,这也就是说藩镇收入归于本镇财政,不必向中央上缴,在财政上各藩镇拥有了有自己的独立权。这也为之后的“藩镇割据”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且藩镇节度使是本身代表着的士当地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纷纷组织百姓开田扩土种植粮实。因此地方经济发展十分繁荣。

(3)从军事上来说:

各方阵都拥有着实力强大的军队,一些节度使的藩镇内,甚至出现了“壮者皆为兵”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唐朝时期发展军力就达到了49万,而京师和内地地区加起来也不过8万。

根据当时的军队制度,藩镇里的将士全部听令于节度使,加上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士待遇优厚,他们和节度使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军事联系,因此中央难以根除。

在某些藩镇还形成了由豪强地主子嗣形成的“牙军”,这种军队作战力极强,坚决维护藩镇割据。

三、针对藩镇问题唐朝所采取的措施

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导致唐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但仍然维持了一个半世纪,其实中央也采取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对此控制。

首先就是监军制度,这一制度在唐玄宗时期被确立。为了解决藩镇林立的问题,中央在各地设置了“建军”。只要地方有士兵调动的活动,中央一定会以皇帝的名义向此地派“监军史”来监督军队的调动。

“监军史”一般是皇帝亲信的太监,地位和节度使的相当。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军队调动,各个藩镇内设有监军机关,机关内有着完善的官员制度,为了维护这一制度的顺利运行,监军史下还有着一支实力相当的军队。这对于消除地方兵乱,稳定藩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宦官权力膨胀,威胁皇权,加大地方与中央矛盾的问题。

其次唐中央所采取的措施还有“进奏院”,地方进京办事的人员,居住于“进奏院”,在此处反映地方情况,并且“进奏院”还负责向藩镇传递中央指令。

总的来说,这个机构是中央和地方联系的纽带。这个机构的设立,一方面彰显了中央统治,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三、中央政府没有铲除河北藩镇的原因

唐朝时期藩镇林立,中央政府一直没有产出“藩镇割据”的情况,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就这样僵持了下去,其实这是各种原因,综合的结果。

(1)从中央内部来说:

王室统治无力,即使中央地区有着实力强劲的“神策军”,但被宦官首领所统治,对王权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威胁。

中央力量微弱,军事储备不足,因此在与地方权力对抗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面对外敌威胁,中央只能依靠藩镇重兵来抵抗。另外,由于藩镇不必向中央上缴赋税,唐朝时期中央唯一的赋税来源是两税法和东南藩镇,所以中央没有办法支撑军事活动的进行。

(2)从地方情况上来说:

河朔地区的发展势力过于强大,这一地区是唐王朝最重要的军事要地,阻挡着外敌的入侵。这一地区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有着强大的经济支撑。此地也是唯一与唐朝中央割据的藩镇,之后中原发展的设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牵制河朔藩镇。

最后,当时的国家政局形成了各藩镇相互对抗互相牵制的关系,任何一方挑起战争,都会对自身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唐朝政府来说,没有绝对的必要铲除翻整割据的状况,对于地方来说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推翻唐王朝。

总结:

唐朝一直没有解决河北地区藩镇割据的原因,除了中央懦弱,藩镇强大以外,还有各大藩镇之间权力的制衡,加上中央与地方之间并没有触犯对方根本利益的行为,因此才可以相安无事,直到唐朝的结束。

更多文章

  • 南宋比北宋更弱鸡,为何可以抵抗不可一世的蒙古近5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看似弱不禁风的南宋这么顽强呢?“静夜史”认为这和南宋的内外环境有关系:1、南宋在国土上因祸得福从北宋到南宋,宋朝本就不完整的国土又丧失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南宋相比于北宋而言缺少了一大片创造税收的国土,同时缺乏了上千里的国土纵深,这让南宋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比如金、蒙古的时候局势更加被动。但

  • 唐朝的江山真的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秀宁个人简历,唐朝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秀宁之死真相

    李世民的名气如此之大,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我看了李秀宁这个名字,脑子有点没转过弯来。后来才反应过来,历史上没有李秀宁这个名字,却有这个人的原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原来,平阳公主的名字,历史记录中没有明确记录,民间才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李秀宁。一、善战的李世民,为李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假如明朝撑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打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对明朝的影响,明朝怎么防止鸦片战争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不等式逻辑,清朝打败了明朝,而英国又打败了清朝,所以按照这个不等式,英国打败明朝是必然的。当然,这个不等式比较无厘头,我们可以以1637年明朝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亚娘鞋之战管窥一番。亚娘鞋之战被明吹吹的神乎其神,说什么明朝虽然失败,但是英国佬赔款。甚至吹嘘明朝水师如何牛逼,还把玄幻小说

  • 唐朝女道士写了首肉麻情诗,道尽相思之苦,异地恋读完都会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冶,字季兰,公元730年出生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从小便长得容貌俊美,并且聪明伶俐,尤其是创作才华上,更是能够用“天才”来形容。在她7岁的时候就创作了一首极含深意的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李冶的父亲在读了这首诗后大为感慨,同时也对女儿写的诗感到忧愁,因

  • 南宋中兴四将,一个迫害岳飞,一个热衷逃跑,到底应该是哪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岳飞简介,重生岳飞之一统南宋,南宋中兴四将是哪四个

    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杀下,一路南逃,从北方至南方,从陆路至海上,仓皇如漏网之鱼,一边逃跑,一边集结兵马,仓促应战,抵挡金兵。但让人意外的是,赵构组织的朝廷,没有像南明之类的王朝一样短命,最后在那些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士们的努力下,边抵挡,边拼杀,竟然挡住了金兵南侵的进一步深入,甚至还在与金兵的战斗中打过一

  • 唐朝真是以胖为美吗?了解到杨玉环真实体重,现代女子都不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玉环简介,名模黄蓉饰演的杨玉环图片,绝色妖姬杨玉环完整版

    现今众人皆知“环肥燕瘦”中“环肥”是指杨玉环,那对于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呢?对于杨玉环丰腴体态的说法又是从何得知呢?历史上杨玉环真实的体重究竟是如何呢?为何说唐朝的审美是以胖为美呢?人们的审美变化亦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代不同,审美取向也不同,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时代主流审美也是会有截

  • 伟大成吉思汗,为什么课本和影视剧中那么少的涉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的确,我们很少看过关于成吉思汗的电视剧和电影?成吉思汗难道被历史所遗忘么?这很不公平。很奇怪,我查了百度,关于成吉思汗的诗词,除了那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外,不是几乎没有,是真的没有。我们在有意忘了这位有些另类的伟人,我们想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很自卑。即使是写下这句诗词的伟人毛泽东,

  • 北宋曹皇后:相貌平庸却嫁给颜控皇帝,无爱无子女,历经三朝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他为人宽厚和善、恭俭仁恕,在他的统治的40年间,宋朝也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百姓们安居乐业,他可谓是一个仁君,对谁都非常仁慈,唯独除了她。他们是一对没有感情的夫妻,他一心只想要废掉她改立别人为皇后,然而她却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而不倒,善始善终,她就是北宋王朝

  • 唐玄宗为何一日之间,杀了自己三个亲生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件事的背后,其实隐藏了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特殊的政治原因。要想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李隆基本人说起。话说当年李隆基出生的时候,唐朝正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状态当中。就在李隆基出生两年之前,他的爷爷,唐高宗李治,刚刚去世。李治去世后,李隆基的三大爷,也就是李治和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旦即位,史称唐中

  • 古代擅穿皇帝的龙袍是大罪,那为何人家包拯就穿的心安理得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穿龙袍的真实图片,包拯为什么都穿龙袍,包拯杖打龙袍全部视频

    包拯的断案本事小伙伴们估计在诸多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当中都看了很多并且也很了解,但是今天叽萝要跟小伙伴们分享的不是包拯的断案本领,而是他穿的衣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戏台子上的包拯穿的衣服是不是看起来很威风凛凛?而他衣服上所绣的似乎是条龙?在制度阶级森严的古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是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