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为何一日之间,杀了自己三个亲生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唐玄宗为何一日之间,杀了自己三个亲生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80 更新时间:2024/1/5 7:03:54

不过这件事的背后,其实隐藏了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特殊的政治原因。要想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李隆基本人说起。

话说当年李隆基出生的时候,唐朝正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状态当中。就在李隆基出生两年之前,他的爷爷,唐高宗李治,刚刚去世。李治去世后,李隆基的三大爷,也就是李治和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旦即位,史称唐中宗。但唐中宗即位后,还没到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发动政变废黜。

李显被废之后,武则天改立自己的四儿子,也就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皇帝。当然,李旦这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大权都掌握在武则天的手里。所以李旦即位之后,被武则天彻底软禁在皇宫里,全家都不得外出,也不得与外人接触。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隆基出生了。

孩童时代的李隆基,或许还不懂那些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但是却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长大。此后的几年里,武则天抓紧时间摄取权力,终于在五年之后,也就是公元690年,正式废黜李旦,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武则天登基之后,李旦虽然不再是皇帝,但还是受到武则天的紧密监视。而且,失去了皇帝之位以后,李旦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不但需要小心武则天的猜疑,还需要防备其他政敌的攻讦。

而且,在这几年当中,有一次,武则天身边的一个婢女,诬告李旦一家,说李旦的两个妃子,诅咒武则天。之前李旦做皇帝的时候,这两个女子,一个是皇后,另一个是贵妃。而这位贵妃,就是李隆基他妈。但就是这样两个特殊身份的女子,依然没能逃过此劫。当时恰好正值年关,两位妃子入宫去给武则天拜年。入宫之后,这两名可怜的女子,便被武则天活活打死,最后连尸首都不知葬于何处。

母亲被杀的这一年,李隆基仅仅只有九岁而已。

直到公元698年,随着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立老三李显为太子。此后,李旦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同时也变得稍微自由了一些。直到这个时候,李隆基才终于摆脱了软禁的生活,第一次见到外面的世界。这一年,李隆基已经十四岁了。

十四岁的李隆基,其实已经深谙政治斗争的残酷。从小被软禁的生活,更是让他对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感触极深。但是,接下来的15年时间里,唐朝高层发生的一连串的乱象,更是让李隆基再次刷新了三观。

此后的七年时间里,李隆基逐渐成年,开始在朝中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官职。在此期间,李隆基还娶了一个王姓女子,作为自己的结发妻子。同样也是在这几年里,京城内再次发生了一系列的斗争。虽然主角由李旦变成了李显,但作为皇族宗亲的李隆基,还是能深刻感受到这其中的残酷性。

然后,到了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此后,宰相张柬之带兵发动政变,逼武则天还政给李显,这场政变后世史称神龙政变。神龙政变后,李显复位,同年,武则天去世。

李显即位后,京城内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因为武则天时代留下的很多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而且,李显的皇后韦氏,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妄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韦氏开始疯狂夺取权力。韦后先是联手武三思,迫害神龙政变的几大功臣,而后又暗中操作,逼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了武三思,自己再挟持李显,干掉李重俊。等到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之后,韦氏已经是大权独揽,在朝中说一不二。公元710年,韦后干脆毒死了李显,而后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为帝,自己独掌大权,打算重演当年武则天的旧事。

不过,在这几年当中,已经成年的李隆基,却做了很多事情,在京城内结交了一批好友。甚至在羽林军中,也有很多帮手。所以,就在韦氏刚刚毒死李显后不久,李隆基就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再次发动政变,入宫诛杀了韦氏,而后拥立李旦为皇帝。

李旦登基之后,矛盾依然没有彻底结束。因为之前那位和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的太平公主,同样野心勃勃。所以,接下来的两年里,李隆基又开始和自己的姑姑斗争。在此期间,李旦觉得这么斗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干脆直接禅位给李隆基,希望能够以此消泯姑侄二人的冲突。然而李旦的退让,却并没有解决问题。

此后,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废掉李隆基,李隆基则是抢先下手,先干掉了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李隆基才算是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这场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权力游戏。

李隆基掌权之后,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名相姚崇和宋璟,帮他打理朝政,整顿吏治。经过李隆基和一众大臣们的努力之后,唐朝终于恢复了繁荣的景象,出现了历史著名的开元盛世。

故事到这儿,其实已经算是相当的完满。但问题是,李隆基的故事,还在继续。

之前的这些乱象,看似已经在李隆基的手上,彻底终结。但是,这三十年的经历,却依然留下了一些小小的尾巴。

首先,这三十年的乱象,对李隆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让李隆基潜意识里认为,皇宫并不是太过安全的地方,反倒是随时有可能发生政变。

其次,随着李隆基登基为帝,他的那位原配王氏,开始渐渐跟不上李隆基的脚步了。王氏并非出身豪阀,以她的见识能力,并不足以做一位优秀的皇后。最重要的是,王皇后本人不能生育,这就为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古代的中国人,一直将子嗣视作头等大事。既然王氏不能生育,李隆基自然要娶其他女人,让其他女人为他生孩子。公元706年,李隆基的长子李琮出生。此后的几年里,一直到李隆基独掌大权之前,李隆基又陆续生了好几个儿子,也算是多子多福了。

另外,就在李隆基独掌大权后不久,李隆基又纳了一个妃子。这个妃子,出身武家,从辈分上来说,算是武则天的堂孙女。因为她的父亲早早去世,后来被收养在宫里。所以唐玄宗少年时代,就认识这个表妹。等到唐玄宗掌权之后,武氏已经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让李隆基一见倾心,而后便纳为妃子。

矛盾就此种下。

李隆基登基之后,自然要立太子。因为皇后没有儿子,而且貌似以后也生不出孩子,所以李隆基就只能从自己的庶子当中,挑选一个做太子。照理来说,按照长幼有序的规则,李隆基应该立自己的长子李琮为太子。不过,李琮在一次打猎的过程当中,面部受伤毁容了,做太子不太合适。所以后来,李隆基便立自己的庶次子李瑛为太子。

李瑛被立为太子之后,最开始的时候,矛盾其实还不是特别多。但是此后的二十年里,因为一连串事情的发生,最后导致了那个悲剧出现。

首先,是王皇后那条线。

王皇后因为一直没有儿子,再加上本人才能有限,所以便开始担心自己会被废黜。开元十二年,王皇后因为求子心切,便开始寻求巫蛊之法。但是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事被揭发了出来,李隆基顿时大怒。因为巫蛊之术,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大罪。当年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以及李治的原配皇后王氏,都是因为这事被除掉的。所以,事发之后,李隆基也没法念及多年的情分,只能废黜了王皇后。

而王皇后被废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就瞬间出现了。既然王皇后已经被废,那么,接下来谁做皇后呢?

由谁来做皇后,这个问题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旦某个妃子被封为皇后,那这个妃子的儿子,就成了嫡子。如果有嫡子存在的话,按照古代的宗法继承制,是要立嫡子为太子的。但问题是,此时的太子李瑛,又是个很贤明的太子,根本没有犯错。就因为这事废黜,似乎也不太妥当。

而从唐玄宗自身的角度来说,唐玄宗其实更想立那位武氏做皇后。不得不说,那位武氏真的继承了当年武则天的宫斗天赋,入宫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所以,王皇后被废之后,唐玄宗最想立的,就是这位武氏。

但是,当唐玄宗表现出这个意思之后,几乎满朝文武所有官员,都一致表示反对。

理由很简单,因为她姓武。

此时的唐朝,对于武氏这个姓氏,极为敏感。之前武氏只是做一个妃子,倒也无关大局。但要是做皇后的话,那大家就不能接受了。而且,一旦武氏做了皇后,这个剧本简直跟当年武则天那会儿一模一样。出于对国家的考虑,当时的满朝文武,几乎无一例外,全都表示了反对。

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李隆基此时也不好强行立武氏为皇后。而且,李隆基本人对这事其实也很警惕,他虽然很宠爱武氏,但也怕当年武则天的旧事重演。所以接下来,李隆基就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干脆再也不立皇后,同时封武氏为惠妃,给她皇后的所有待遇,但不给她皇后的名分。

这样一来,问题看似也就暂时解决了。武惠妃既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宠爱,同时大臣们也能接受,而且唐玄宗也不用再为太子的事情伤脑筋,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恰恰是这个和稀泥的办法,搞砸了一切。

没能当上皇后的武惠妃,对此自然耿耿于怀,不肯就此善罢甘休。但是,武惠妃想要除掉所有敌人,自己做皇后,再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当时满朝文武都站在武惠妃的对面,根本没人帮她。而且她的儿子李瑁,此时年龄也比较小,根本没有争储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的武惠妃,只能暂时认输了。但同时,武惠妃却一直没有真的放弃,始终有更进一步的念头。

此后的几年里,武惠妃的儿子,逐渐长大。唐朝在李隆基的治理之下,也越发强盛。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八年之后,一个突发事件的出现,再次改变了这一切。

开元二十年,一代名相宋璟,因为过于年老,自己申请退休了。

宋璟是唐朝四大名相之一,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三人并列。宋璟是一个‘魏征’式的直臣,经常会直言进谏,让李隆基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可以说,开元年间的盛况,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姚崇和宋璟这两位名相的原因。

宋璟做宰相的时候,李隆基对他十分信任,其他文官也没人能威胁宋璟的宰相之位。而且,宋璟对武惠妃这个人极为不喜,也算是反对武惠妃为后的坚定人选之一。

但是,随着宋璟退休,朝堂上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宋璟退休之后,接下来,该由谁来接班呢?

此时的唐朝高层当中,有才能的文官其实并不在少数。但像宋璟这样,众望所归,没人会质疑他宰相之位的猛人,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所以,宋璟退休之后,很多有望当上宰相的文官,开始各自发力,都开始朝着宰相之位冲刺。

这其中,有一个人,叫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皇族偏支,为了能够身居高位,早就已经搭上了武惠妃这条线。正是因为武惠妃在宫中,多次替他说好话,所以李林甫才能步步高升,逐渐接近宰相之位。后来,宋璟退休之后,武惠妃也开始加大力度吹枕头风。终于在三年之后,帮李林甫正式当上了宰相。

李林甫当上宰相之后,自然要稳固自己的宰相之位。如此一来,帮武惠妃成为皇后,甚至帮武惠妃的儿子成为太子,这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而武惠妃这边,之前一直因为朝中没有大官帮忙,无法更进一步。如今李林甫做了宰相,朝中有了可靠的帮手,自然也就可以继续实施当年的计划了。

不久之后,一个阴毒的计策,被他们制定了出来:只要除掉太子,除掉几个优秀的皇子。接下来武惠妃的儿子李瑁,自然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一旦李瑁当上太子,武惠妃被立为皇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于是,武惠妃将目光投向了太子李瑛,以及另外两位最优秀的皇子,李瑶李琚

公元737年,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这一年,武惠妃忽然派人去请这三位皇子,说皇宫里进了贼人,让他们赶紧去救驾。三位皇子也没有多想,当即带兵入宫。在这三位皇子入宫的同时,武惠妃则是马上去请唐玄宗,说这三位皇子打算谋反。

等到李隆基看到这三位皇子,穿着甲胄带着士兵,闯入皇宫的时候,这下子,三位皇子的谋反行径,就算是坐实了。

武惠妃的这个局,其实并不难解,只要稍微对峙一下就行。但问题就在于,武惠妃太了解唐玄宗了,知道早年的那些经历,对唐玄宗影响有多大。

三位皇子可以喊冤,说是武惠妃让他们来的。但只要武惠妃做事干净一些,让人找不到证据,三位皇子就百口莫辩了。因为自身地位受到威胁,皇子入宫杀皇后,这个剧本和当年李显时代,太子李重俊入宫杀韦后,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李隆基出于习惯,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去想。

而后,李隆基自然要找大臣们来商量。而被召来的人,恰恰是李林甫。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林甫在用言语稍加引导,李隆基内心深处的猜疑之心,马上就会被激发出来。不管三位皇子如何辩驳,李隆基都不会相信。

最重要的是,武惠妃了解李隆基,算准了李隆基手段够狠。一旦他认准了三位皇子,有政变谋反的意图后,绝对会第一时间杀了三位皇子,以绝后患。一旦三位皇子被杀,那就真的是死无对证了。

果不其然,正如武惠妃所料的一样,接下来,李隆基先是招来了李林甫,询问对策。而后,李隆基直接将三位皇子,全部贬为庶人,抓了起来,最终直接下令,将三位皇子全部处死!

这就是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全部过程。

说到底,这个局其实并不复杂。只是武惠妃太了解李隆基的性格,利用了李隆基性格的弱点,所以才会如此顺利。

不过,阴谋成功的武惠妃,最后也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杀了三位皇子之后,李隆基大概是察觉到了一些问题,最后依然没立李瑁做太子,反倒是立老三李亨做了太子。在这件事之后,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武惠妃便病死了。史书记载是因为惊吓过度,因为武惠妃经常梦到三位皇子,所以才会吓死。但很多史学家们却认为,是李隆基后来察觉到了问题,所以才悄悄处理了武惠妃。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很多人说,后来李隆基为了报复武惠妃,不但没有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反倒是抢了儿子的正妻,也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杨玉环。这事到底原因如何,肯定不好说,但后来,李隆基确实是抢了自己的儿媳妇,这是肯定无疑的。

纵观整个事件经过,我们不难发现:李隆基的这个选择,说到底,其实还是前辈恩怨的一个延续。如果李隆基心里能少一些猜疑,自然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生在帝王之家,看似荣华富贵仅在咫尺,但有的时候,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美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擅穿皇帝的龙袍是大罪,那为何人家包拯就穿的心安理得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穿龙袍的真实图片,包拯为什么都穿龙袍,包拯杖打龙袍全部视频

    包拯的断案本事小伙伴们估计在诸多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当中都看了很多并且也很了解,但是今天叽萝要跟小伙伴们分享的不是包拯的断案本领,而是他穿的衣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戏台子上的包拯穿的衣服是不是看起来很威风凛凛?而他衣服上所绣的似乎是条龙?在制度阶级森严的古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是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

  • 唐朝宰相因写“青鹅”二字被杀,百官不解,武则天说道: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惊艳片段完整第一集,武则天杀功臣一览表,武则天妈妈情史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是蜀地的骄傲。但是以女性身份称帝的武则天一开始政权并不稳定。武则天的女皇养成史唐太宗来到洛阳宫后,也听说武则天长相美丽,于是那年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宫,封为才人,赐号“武媚”。武则天并没

  • 听说要当皇帝,他吓得要死,秦桧站出来反对,最后做了一个月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张邦昌百般推脱,迟迟没有登基的意思。金人便下了命令,限他三日登基,不然开始屠城,人人震恐不安。在金人的“劝进”下,宋齐愈、王时雍等人极力支持,但一贯圆滑的秦桧却站出来公然反对,请求立赵氏宗亲主政。其他人根本不理秦桧,张邦昌最终登基为帝,国号“大楚”。这个皇帝与其说是自己登基的,不如说是金国册立的。张

  • 唐朝的“一字并肩王”究竟是什么官职?放到现在,和一种官位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并肩王府在哪里,史艳文一字并肩王抛绣球后续,唐朝最高武职是什么官

    古人若想在朝为官,科举制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过经过数年寒窗苦读也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官场。如果可以步入仕途,稳扎稳打地为民做事总有机会得到上级的提拔。古代的官职历朝历代都有所区别,但是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中央的官和地方的官。唐朝的官员有一品到九品,从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一共有十八品。正一品是官职

  • 听说蓝玉欺负元朝皇妃,蒙古皇子口出恶言,朱元璋:扔到琉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时候,作为平民百姓的汉人,甚至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如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其实他的原名就叫做朱重八,这不过是他父母年龄的简单累加。而且那时候汉人不能拥有任何铁器,十户人家用一把菜刀,每个新娘所接触的第一个男人不是新郎,而是蒙古军官,如此压迫,自然会迎来极强烈的反抗。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开

  • 唐朝有一善良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了上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后期最牛的太监,唐朝小官人,唐朝宫廷图片大全

    所以,宦官干政的事件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更是在明朝时期一度达到顶峰状态。太监的好坏和太监这个身份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你人本身是向善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遵从内心的抉择。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张居翰就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太监,他曾经有一次念圣旨的时候,故意把一个字给念错,最后救下了上千人的性命。幸免于难张居翰

  • 唐玄宗宠爱杨玉环,为何不立她做皇后?至少有这4方面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为何迷恋杨玉环,唐玄宗为什么独宠杨玉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区别

    被封为贵妃之后的杨玉环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有唐玄宗的无限宠爱。当时宫中并无皇后,杨玉环就是位分最高的妃嫔,执掌六宫大权。杨玉环在贵妃的位子上待了整整11年,始终没能更进一步。都说唐玄宗最爱的女人就是杨玉环,那么他为什么不愿意册封她为皇后呢?这背后有4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唐玄宗是靠强权才得到了杨

  • 唐朝武力最强猛将,14上阵杀敌,22岁战死李世民重金赎回尸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罗士信原本是隋将张须陀的手下,在他14岁的时候跟随张须陀征讨贼军,当时罗士信身穿两副重甲,挺枪出战,敌军还没有排列好阵型,罗士信便冲入敌军,连杀数人,张须陀趁着敌人惊魂未定,于是率大军掩杀,大败敌军。在与贼首卢明月交战时,张须陀因为粮草不济准备撤军,但罗士信认为我军一撤,敌军必然会追上来,于是他和秦

  • 唐朝墓出土畸形头骨,被误认为是外星人,专家调查后:是大唐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盛世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之一,唐朝皇室出了名的富裕,唐朝公主们的小日子过得也是风生水起。除了唐朝晚期国力衰弱、社会动荡,公主们的日子不太好过以外,唐朝初期和中期的公主们地位很高,生活也是十分奢华。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经济和军事实力都碾压亚洲各国,大洋彼岸的欧洲王朝都不得不

  • 唐朝最著名的五位宰相,儿子们却五毒俱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房玄龄01 房玄龄的儿子:谋反被杀房玄龄长子房遗直,次子房遗爱。唐太宗李世民爱女高阳公主许配给了房遗爱。长子房遗直继承了房玄龄的爵位,享有很高的俸禄。按理说,房遗爱与高阳公主早已衣食不愁,但高阳公主贪财,为了夺取房遗直的爵位,竟然诬告房遗直调戏自己。房玄龄名高于世,高阳公主又是太宗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