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岁继承君位的秦武王,4年后举鼎身亡,为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19岁继承君位的秦武王,4年后举鼎身亡,为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33 更新时间:2024/1/21 10:31:10

[var1]

首先,定西戎,平巴蜀。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

秦武王嬴荡刚坐上秦君宝座,西方的戎狄部落、四川的巴蜀两国就开始蠢蠢欲动,准备搞点小动作,试探一下秦国新君。虽然秦武王非常想马上进军三川,直抵洛阳,但硬是压下了心中不切实际的欲望,派甘茂、司马错率领大军安定巩固后方。

[var1]

秦武王的这个决策非常合理,如果任由西戎、巴蜀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秦国能够位列诸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替周王室攻打西戎,为此秦国还搭上了好几位国君的性命,可见戎狄部落的强悍。这些游牧民族向来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稍一示弱就会大肆入侵,秦国历来的策略就是冒头就打,要是秦国在同诸侯争霸中,西戎在后方作乱,可就糟糕了。

巴蜀两国是前几年秦国刚刚取得新领土,是秦国的重要粮仓。倘若任由他们作乱,很难想象后来秦国拿什么和找过死磕,要知道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核心原因就是粮草供应不上,被迫仓促出战,秦国要是丢了巴蜀之地,说不定就会率先撑不下去,战争结局很可能就会颠倒过来……

其次,设立丞相。

秦武王在位时设立了左右丞相官职,与中原诸侯的通行的相国不一样。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二年,初置丞相,醿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为什么要标新立异呢?一是不愿和中原诸侯一样,展现了他的鸿鹄之志;二是不想让老叔樗里疾大权独揽。

如果说第一条还只是想想,那么第二条就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樗里疾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庶子,在秦惠文王时期,立有大功,在王室内部极有威望。既有威望、又有军功,对年轻的新王来说,就是潜在的威胁。秦武王上位后一直重用甘茂,其实就是为了对抗樗里疾,牢牢将国家大权掌握在手中。

最后,攻占韩国军事重镇宜阳。

前两件大事,换了其他秦王,也能做的不错,但攻克宜阳就非常了不起了。

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曾经做过韩国的国都,关键的是,宜阳处于崤函通道的核心位置,如果秦军能占领宜阳,以后就可以放心的出入函谷关了,这可是秦国多少代先君的遗愿啊。

[var1]

以秦国当时的实力,攻占宜阳有很大的难度。秦国贸然出兵,就会面临三晋的同仇敌忾,大概率会打成一个糊涂账。秦武王采纳了甘茂的建议,用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魏国,如果魏国不出手,赵国就没理由出兵了,韩国就会孤立。孤立的韩国自然不是秦国的对手,甘茂的外交大获成功,秦国取得了获胜的先决条件。

然后就是怎么打,派谁打。照理说,樗里疾是最佳人选,可惜他不愿出征,秦武王也不愿意让他做大,就只能是甘茂了。甘茂很害怕,因为自己是新晋,在秦国根基不深,要是自己在前方鏖战,后面有大臣跟武王说自己的坏话,可就糟糕了。秦武王是个明慧的人,就和他达成了息壤之盟,表示对他绝对信任,绝不怀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君子协议非常重要,不但救了甘茂,也挽救了整个战局。

宜阳之战是场持久战,时间长了,就有人说闲话,攻击甘茂。甘茂只说了“息壤”两个字,秦武王恍然大悟,派大军援助,最后歼敌6万,拔取了宜阳这颗硬钉子。

攻占宜阳还有另一个好处:宜阳附近盛产铁矿,铁矿有了,武器就有了保障。

遗憾的是,秦武王在攻占宜阳后,顺道去了趟洛阳,在举鼎时出现意外,不幸身亡。

综上所述,秦武王在短短4年里,内安叛乱,外通中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为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进攻赵国时为何楚国不偷袭?看看两国的交战史,楚国人真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要知道,这时候攻打虚弱的秦国,很有可能会一举消灭他们的。而且赵国那边也是实力大减,消灭了秦国再拿下赵国,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并且能够统一天下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先回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时期。当时,楚国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但是在张仪三次骗楚怀王和楚国三次败于秦国之后,楚国

  • 两千字看懂汉景帝!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为何三个月便扫平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七国之乱示意图,汉景帝治国能力,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完整版

    因为这场叛乱当中,一共有七个国家参与,所以后来便被称之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爆发后,当时在位的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大将,火速率军出击。有意思的是,这场在历史上名声极大的叛乱,其实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之后,就被彻底镇压了下去。汉景帝为何要坚持削藩?就算引发诸侯王的大规模叛乱,也在所不惜呢?成功镇压了七国

  • 临死前,韩信大喊了“3个字”,如今这3个字成了酒桌上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部分词语的起因并不是由现代人衍生而来,究其根本主要是来源于古人的一些话术。那个年代出现的现如今的网络热词,就并不像现如今的一样用来戏谑谈笑,这些词句的背后很有可能就隐藏着一个悲惨凄凉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韩信临死前大喊的“三个字”,如今也已然变成了酒桌上的口头禅,现如今的“

  • 巫臣为吴国带来的是王牌水军陆战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巫臣个人资料,巫臣,巫臣和夏姬的晚年

    《史记》载:“十六年,楚将子反怨巫臣,灭其族。巫臣怒,遗子反书曰:‘必令子罢於奔命!’''这是巫臣叛逃楚国的渊源,也是晋国扶持吴国的源起。吴国这个国家地处江南,非常擅长水军,称霸江南还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经历吴国数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到寿梦时期吴国已具备相当实力。当年分封吴国时,此地尚处蛮荒,而经百年

  • 历史上的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没有他,曹操还能统一北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郭嘉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当时的北方是两家独大,一个曹操,另一个就是袁绍。袁绍当时的实力多多少少还是要比曹操厉害不少的,但是毕竟一山不能容二虎,袁绍也就是曹操想统一北方最大的敌人。当然袁绍肯定也是不能满足于现状,袁绍也想统一北方啊,于是率军南下,想要讨伐曹操,这也就是史上的官渡之战。最巧的还是这个郭

  • 历史上真实的袁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袁绍图片,三国历史真实资料,历史上的袁绍很得民心

    真实的袁绍可以用几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出身于名家之后,斩杀宦官集团让士族重新抬头,但是却又引入董卓引狼入室,之后成为盟主进攻董卓,在扩大自己势力之后,与曹操一战败于官渡元气大伤,后回到冀州收拾部队后生病而死。纵观袁绍的一生,有过风光无限,也有悲惨的结局,这和袁绍本人的性格和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

  • 秦灭六国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援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了包括秦在内的六国,成为七国。战国时期,除了七国之外,其他小国也都胆战心惊,自保无力,怎么可能顾得上六大国呢?秦灭了六国,还有谁有实力扶持其他国家,包括齐国。不过齐国是最没用的国家,但如果齐国敢打,给五国一点支持,也能延缓秦灭六国的步伐。秦灭六国时,除了齐国自卫外,其他人都是自保。公元前230年

  • 历史上曹操有多好色?不仅霸占自己儿媳,为了掩盖真相杀掉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曹操才是三国最出色的人,毕竟他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不过,曹操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好色,为此他还特地建造了铜雀台,用来藏纳美娇娘。在曹操打败了袁绍以后,曹丕先他一步把大美女甄氏据为己有。本来,曹操也是想要甄氏的,但是曹丕动作比他快,他总不能强占自己的儿媳妇吧,后来就接受了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并非靠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靠三个人打天下,刘备无耻要将女儿嫁给末将,刘备的老婆

    其实,曹操非奸,刘备也非正。他们只是在为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奋斗!今天我们不讨论曹操,我们只讨论刘备。首先,我抛出一个论点:刘备绝非靠眼泪吃饭,他其实是一个英姿勃发、豪气冲天的枭雄!为什么这么说?他的两个死粉:关羽和张飞(当然赵云和在河北就跟随刘备的那帮人也是)。一个是亲士卒而慢士大夫,一个是敬士大夫而

  • 秦灭六国:秦国为什么要从韩国先开始,之前不是一直攻打赵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历代君王顺序表,南赵国,楚国vs赵国

    秦始皇十三年,其实韩国已经投降秦国近三十年了。韩国平时要祭祀秦国,相当于秦国的一个县。[var1]然而,汉王还是不放心。他看到范羽杀了十万赵军,就派韩非去秦国办事,希望利用韩非做秦国的内务,保护韩国。韩非也努力尝试过,但没有成功。秦始皇十四年,韩非写信给秦始皇说,秦军之所以要先灭赵国,是因为韩国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