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有休妻的记录。而且根据《史记》的记载,孔子的出身并不好,是“叔梁纥和颜氏女野合而生,祷于尼丘得孔子”。至于叔梁纥是在和颜氏在一起前休妻的,还是和她在一起后休妻的,不得而知。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被叔梁纥正妻施氏驱逐。颜氏只好带着孔子庶兄孟皮以及孔子到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十七岁时,颜氏去世。十九岁那年,孔子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的女儿为妻。次年,亓官氏生下一个儿子,相传当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给孔子,于是孔子就给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这段婚姻,孔子一开始就带有目的,也注定了两人不会幸福。
[var1]
自懂事起,孔子就立下志向做学问,所以他先后周游列国,到各地做学问,传播自己的思想。十几年中,他都没有回家看妻子一眼,后来还将妻子休掉了,理由是“口多言”。直到丌官氏临终前,孔子才回到家中看妻子一眼。丌官氏去世后,伯鱼非常伤心。
《礼记》记载:“伯鱼在母亲的丧礼上,很伤心和痛苦,甚至小声啼哭起来。孔子听到哭声,询问旁人是谁在哭泣,得知那人竟是自己的儿子,觉得伯鱼有些过头了,便把他说教了一顿,伯鱼这才停止。”母亲去世,儿子很伤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在孔子的眼中,却觉得伯鱼的行为有些过,不得不说他有些残忍。
[var1]
历史上,不仅孔子休过妻,他的儿子伯鱼和孙子子思也休过妻,被后人称之为“孔氏三代出妻”。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女性的态度不是很友好。父亲休了自己的生母,伯鱼也休掉了自己的儿子的生母。然而,子思相比祖父和父亲的做法,更加绝情。妻子去世后,子思竟然不允许儿子子上前去吊唁。理由是妻子已经被他休掉了,也就不是儿子的母亲了,还立下家规:“不丧出母”。意思是被孔家休掉的妻子,其去世后,子女不应该参加其丧礼。
[var1]
孔子三代人,一代比一代“狠”。可能是他们与其他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样吧,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