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为何最终被朱棣处死?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为何最终被朱棣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84 更新时间:2023/12/31 22:11:54

这天,朱棣正在暖阁里休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带着一份锦衣卫诏狱囚犯名单入内汇报工作。

锦衣卫诏狱里的囚犯都是皇帝亲定的,大部分脱离律法之外,有很强的主观意愿,所以诏狱里囚犯的生死也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朱棣翻看着囚犯名单,一个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解缙

朱棣依稀记得,解缙是因为回京述职期间,私见太子,有朋党之嫌。这一晃,已经有五年了吧。

于是,朱棣脱口而出,问道:“解缙还活着呢?(缙犹在耶?)”

也难怪朱棣惊叹,谁都知道锦衣卫诏狱堪比地狱,身子骨弱的即便逃过了酷刑,也可能感染个伤病无人医治而亡。

像解缙这种文弱书生居然熬了五年,都没死!

纪纲这种专门为皇帝办事的,都有着七窍玲珑的心思,当即就咂摸出主子的意思,看来朱棣是不想让解缙活着出来了。

纪纲办事效率超高,当晚就把解缙灌醉,埋到雪地里,冻死了!

可怜,明朝第一大才子47岁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如果你知道当初朱棣是多么喜欢宠爱解缙,就不得不感慨一句,帝王无情啊!

彼时朱棣刚刚入主南京,没接受过一天储君培养的他,面对庞杂的政务,朱棣急需做好角色的转换,把自己融入进去。

很快朱棣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创建内阁制度,由饱学之士充当机要秘书,协助自己快速上手。

在首批朱棣钦定的七人内阁名单中,解缙是排第一位的。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才子之称的解缙对经史子集、典故出处门儿清。可以说同样都是饱学之士,别人知道的我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我还知道。

朱棣有了解缙在身边,就像带着一个活的百度搜索,一问便知。

朱棣曾感慨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后来,想要文治武功的朱棣筹备编辑一部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取名《永乐大典》,这任务自然非解缙莫属。

这时候,君臣二人是互相成就的。

但蜜月期总是短暂的,朱棣和解缙相处时间久了,就发现其实俩人性格不和。

解缙的性格就是直且刚。

说话办事向来直来直往,这种人你向他请教问题时,他不藏着掖着,倾囊相授,你会觉得受益匪浅。

而这种人发现你有错误,给你提意见时,也同样是直截了当,而且你越不爱听什么他就越说什么,保证你气个半死。

永乐四年,朱棣决定讨伐安南(今越南),半年后,平定。

安南国虽然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但早在五代时就已经独立,成为附属国。如今再次纳入版图,实乃可喜可贺。

就在百官纷纷祝贺之时,解缙上了一道奏疏,大意是,这安南国一向不老实,即便打下来也未必能经营长久,难免徒劳无功。

这就是解缙,当年太祖朱元璋李善长时,不在中枢的解缙都敢站出来指责冤杀,何况是现在明明能够预见到结果,更是要谏言一二。

最让朱棣反感的是,解缙站队太子朱高炽

这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因为当年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是解缙一句“好圣孙”促成的。

但朱棣还是更喜爱二儿子朱高煦,便放纵宠爱了些。于是解缙又要管了,你这不是在挑起兄弟间的战争吗?

朱棣一听来气了,你这分明是在离间我们父子骨肉!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朱棣有些厌烦解缙。

解缙是不会改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相反他会觉得死谏是臣子的操守,就应该如此。

于是,朱棣越来越烦解缙,甚至当朱高煦诬陷解缙泄露机密要事时,朱棣想都没想就相信了。

终于,在永乐五年,寻了解缙一个错处,把他贬出去了,以解缙这个性格,自然得罪不少人,一通落井下石之后,解缙一杆子贬到安南去了。

事实证明安南问题解缙是对的,而兄弟之争也悄然开,解缙就是兄弟之争的牺牲品。

永乐八年,解缙回京述职赶上朱棣巡幸北京,不在京师,当时太子朱高炽监国,解缙去见了太子之后,便回去了。

这事被朱高煦咬住定性成了,“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告了一状。

那时候朱棣对待太子朱高炽是沾火就着。看太子不顺眼,总担心太子监国威望过高威胁自己,谁往太子身边凑合,朱高煦就递枪给朱棣,一打一个准。

远在安南加上政治敏锐度低的解缙当然不知道这些,结果遭到朱棣和朱高煦的联合轰击,成了炮灰。

朱棣下旨把解缙关到锦衣卫诏狱,主要还是为了打击支持太子的人。只不过解缙本就没什么实质性的罪名,就把解缙扔在诏狱里不管了,直到朱棣看到囚犯名单时,才再一次想起解缙。

于是,有人会问了,“缙犹在耶?”这句话会不会是纪纲领会错了,朱棣一定要赶尽杀绝吗,会不会只是感慨一下呢?

这个还真不是,因为解缙死后,朱棣下旨抄没了解缙的家产,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去了。

只是历史没有记载朱棣是以什么罪名抄家流放的。

皇帝想要杀你,还需要理由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靖时期的边防大臣王崇古,踏实干实事,在任时边疆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崇古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万历三年(1575)期间,先后担任陕西鄜延兵备副使、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宣大总督等职,在处理边务事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居正、张四维、高拱、杨博等人多次就边务事宜的处理致书信给王崇古进行讨论,这也为王崇古边务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借鉴。一、勘定功罪,规范官员任用明

  • 北宋名相寇准为何会被司马光当作反面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宰相寇准是个很有作为的大臣,契丹频繁骚扰大宋边境时,曾反对迁都,极力主张皇帝御驾亲征,军民士气大振,迫使契丹退兵请和,最终促成了“澶渊之盟”的签订。寇准年轻的时候,曾写下诗句:“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想不到竟一语成谶。寇准晚年遭到奸佞丁谓的排挤和诬陷,罢相后谪居雷州,距离大海确实只有十里远,

  •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的十位名将,看看你能认识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太史慈和孙策都有雄心抱负。太史慈逝世前曾叹息:“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三国志孙讨逆传》评价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可见二人都有远大的雄心抱负,太史慈欲建功立业,孙策则欲争雄天下,二人虽然出身不高但心气极高!孙策决意离开袁术,开始

  • 金世宗只是金朝宗室,手中仅有三万人,为何能夺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母亲的助力完颜雍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辅。按理说,完颜雍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因为皇位是由阿骨打的嫡孙,也就是完颜雍的堂兄完颜亶继承。可是在1150年,金熙宗完颜亶被堂弟完颜亮杀害。在完颜亮统治时期,完颜雍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连妻子乌林答氏都被迫自杀。完

  • 吕布的戟 典韦的戟 项羽的戟,都没他的厉害,他被称春秋第一悍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典韦和项羽谁力气大,吕布的武力相当于项羽什么水平,项羽出反甲对吕布典韦有用吗

    [var1][var1][var1]在中国古代史上,冷兵器一直作为非常重要的作战武器,后来这些兵器被各种戏剧演义,总结为十八种兵器。其中戟被排在第四位,即“刀枪剑戟”。但是如果翻开史载来看的话,戟属于古代早期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兵器,种类很多,比如青龙戟等。但是早期戟兵器多为士兵所用,武将似乎很少。但

  • 海瑞备好棺材,上疏痛说皇帝昏庸,嘉靖气到发疯却为何不敢收拾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还有当时长辈们爱看的《李卫当官》《天下粮仓》《雍正王朝》等。就连很多爱情剧穿越剧都喜欢发生在清朝。但是在豆瓣国产古代剧排行榜上,位居第一的却是一部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上有10万人为此剧打分,最终评分9.7分,是当之无愧的"神剧"。剧中不仅有严党、清流之争,还有后期精彩万

  • 刘邦和项羽争霸,为何都没有搞定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项羽为什么要打齐国,刘邦和项羽争霸完整版,刘邦项羽怎么夺天下的

    [var1]项羽攻陷成皋后,急扑刘邦的根据地——关中。刘邦闻听,立即派兵驻守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截击项羽,阻住了楚军西进路线。八月,仲秋。刘邦元气恢复,率兵渡过黄河南下,驻军小修武城(今河南省获嘉县东城)。一个多月前,他孤身在这里夺帅奋起,今天,他准备大宴将士,从这里出击与项羽决一死战。然而,当刘

  • 明朝领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不是清朝现在都没有960万的面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真正的领土,明朝领土真的有那么多吗,明朝时期领土有多少

    明朝的领土是继承于元朝,其实明朝鼎盛事情的疆域也达到过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只是在土木堡之战以后,明朝进入防守期,疆域缩水到了七八百万,就这样过了一百多年,明朝到了后期又相继失去青藏、东北等地区,这才只有350万平方公里。如果不是后来清朝把失去的土地找了回来,现在我国也都没有960万的面积。其实每

  • 东周故事会之晋国143 楚国应接不暇郑国归服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战国之晋国篇,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的故事,战国故事大全晋国

    郑简公派公孙舍去见楚共王,一通说辞说得合情合理,马屁拍得恰如其分,并请求楚王攻打宋国。楚王感觉再打郑国是说不过去,但不能白白出兵,打个宋国还是可以的。楚共王转怒为喜:“既然你们君主答应与我一同伐宋,寡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公孙舍又说:“我国君派我来的时间,已经检阅军队,等候大王了。”楚共王说:“虽然

  • “晋国六百年”展览 | “晋国始封”与《唐风图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在夏代之前便存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唐是部落联盟首领帝尧的封地。尧初封于陶,后封于唐,故称“陶唐氏”“唐尧”,唐地也称“陶唐古国”“唐尧故地”。殷商时期,唐成为商王的封地属国。周武王灭商后,唐国服事于周王。成王幼冲嗣位后,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