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的人才中心,泱泱大魏,如何成为了纵横家们的起源地?

春秋战国的人才中心,泱泱大魏,如何成为了纵横家们的起源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92 更新时间:2024/1/19 18:34:29

纵观纵横家的经历,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适应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此立足于乱世之中,声威卓著,名扬天下。

纵横之学因此又被称为乱世之学。

[var1]

一、魏国首先变法所带来的社会阶层流动

战国“兼并”的激烈形势使各诸侯国积极寻求富国强兵的途径,以期增强实力,因此,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其中魏文侯的变法开了这一先河,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魏国也因此最早称霸,是当时公认的强国。

魏国相对较早的变法使魏国社会各阶层都异常活跃,也促进了纵横家事业的发展。纵横家是士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加,社会流动人员增加,

这无形中壮大了魏国士人的队伍,也为魏国纵横家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1.农业发达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依然重视改革与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魏国虽然是从晋国分离出来的三国之一,却依然在战国两百余年间列于“七雄”,并占有重要的地位。

[var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战国时期,根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魏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从春秋晚期开始,冶铁术使各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战国时铁器已在魏国境内大量使用,“魏国的安邑和大梁都有专门的铸铁作坊”。

除了铁制农具,牛耕在魏国也得到了大力推广。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魏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魏国的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是因为魏国长期以来与戎狄杂居,戎狄擅长畜牧,他

们的生产方式对魏国畜牧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魏文侯时李悝变法施行了“尽地力之教”的政策,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挖掘土地的潜力,政策还规定“必杂五谷,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并且“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精耕细作,大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var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也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使一部分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条件从事农产品的交易活动,同时因为当时魏国金属货币的大量出现,以及各国频繁的交往,

都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当时魏国的安邑是各种商品重要的集散地。

商业、手工业等的发展势必会导致社会人员的大量流动,城市规模的扩大,各地人口数量的增加,魏国士人、纵横家的来源也就日益广泛,可以说农业发展带动的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为魏国纵横家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士”的兴旺

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同时,由于诸侯日益激烈的兼并土地,集中政权,对农民的剥削也就更加严重,他们的生活环境日益艰难,不能自足。

于是,很多人为了寻找出路,为了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选择知识、谋略,将游说视为改变命运的手段,或者说是捷径,由此,魏国纵横家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var1]

士就成了统治阶层的一种风尚。魏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他们争士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吸引了很多纵横家为其出谋划策。魏国的信陵君就是养士的代表人物,少则成百,多则数千。

功利目标极强的纵横家们更是因利而往,范雎就说天下之士皆“欲富贵耳”,因此,经济的发达为能影响大局的纵横家提供了经济保障,魏国的这一优势促进了纵横家的活跃,不仅人数多,而且影响大。此外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也促进了纵横家的产生,主要是贵族庶孽的下降和平民阶层的上升。

平民上升为士是魏国纵横家的一个重要来源。魏国的许多纵横家都是平民出身,如姚贾乃是“梁监门之子”。另一方面则是贵族庶孽。从春秋末至战国初,晋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各大家族几经沉浮,或亡败,或胜出,战争中失败的贵族,如范氏、中行氏,很多都“沦降为士、庶,甚至皂隶”,

贵族的败落无形中扩大了士人、谋臣、纵横家的队伍。

[var1]

无论是地位上升的平民,还是沦落的贵族庶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掌握一定的知识,却没有相应的政治权力,而战国混乱争战的局势与自由开放的环境使他们得到了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好机会。

他们积极地奔走游说,竭力推荐自己,以谋取名利,尤其是苏秦张仪等人的成功引得更多的人以此为榜样,效仿他们,走上这条策谋之路。与此同时,魏国在政治上的改革也促进了纵横家队伍的壮大。

李悝在魏国改革旧有的官僚制度,他废除了世袭世禄制,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政策,

奖励军功,将官吏的爵位、俸禄、政绩与军功相联系,也为那些出身贫寒但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调动了他们改变命运、为国效力的积极性。

[var1]

二、魏国“四战之国”的特殊地理形势

1.天下之腹

除了魏国首先变法带来社会阶层的流动这个原因外,魏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纵横家涌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年,纵横家领袖苏秦和张仪在游说魏王时,曾对魏国地理形势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进行了分析。

从政治上来讲,魏国地势平坦,“无有名山大川之阻”,可以“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四方各地。也因为如此,魏国自然成了天下诸侯必争的“腹腔”要地,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因此,一方面“魏之地势,故战场也”,只要国富兵强,屯驻重兵,便可以抵御来自邻国诸侯的入侵,形成坚固的边鄙屏障,然后进而乘机四面出击,向外拓展;但是,另一方面,一旦国家衰败削弱,进而与邻国关系破裂,出现国际危机,

就会因为“无有名山大川之阻”而陷入四面受敌,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

从经济上来讲,“地方千里”的魏国领土,

主要属于中原黄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自古具有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耕文化的优越自然条件。

[var1]

2.合纵连横

战国中后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身处中原的魏国成为合纵连横的主战场。当时的地理分布是:齐国在东,秦国在西,楚国在南,燕国在北,魏、韩、赵三国在四国之中,分别占有旧晋原来的土地。

其中魏国西与秦、韩相邻,东接齐境,北与赵连,南与楚、宋诸国相通,占据今山西西南、东南部分,豫西、豫北、豫西黄河沿岸部分地区。进入战国之后,中原各国互相攻战,魏国尽管经济富饶、文化发达,但由于四面强敌压境,无法像秦、楚等国那样扩张。国土和人力便越来越不及周边的大国。

齐、秦强大之后,魏、韩、赵正处于他们之间,后来秦国独强,魏国又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所以魏国联合其他国家抗强的需要更强烈,因此魏国往往是合纵的策源地,也由于受战争的威胁最大,连横也多先从魏国开始。魏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合纵连横的焦点,

同时魏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使人们普遍认为合纵抗强才是最终出路。

[var1]

所以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纵横家的主要发源地。从上述分析可知,尽管纵横家并非完全出自某一区域,但其分布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三晋之地,尤其是魏国不仅人数最多,影响也最大。

魏国不仅身处严峻的地理形势,又继承了自晋国以来多民族杂居的特点,并因此形成了魏文化显著的功利色彩。如此的民风加之以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了纵横家重功尚利、宗法观念淡薄、政治权力观念强烈的思想特色。

与此同时魏国严峻的地理环境、长期讲究攻伐交合的历史实践也使其成为合纵连横的重心所在和策源地,

因此魏国成为战国纵横家的主要发源地。

结语

纵观战国时期的纵横活动史:魏变法强大称雄一时;秦连韩、魏以伐齐、楚;公孙衍为魏连韩、赵、楚、燕五国以伐秦;齐破燕,公孙衍联合齐国和三晋的计划落空,张仪为秦连横魏、韩,转而与齐、楚两国对峙;秦、魏、韩合而胜齐、楚,秦取汉中。

[var1]

秦武王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孟尝君合纵齐、魏、韩胜楚攻秦;齐、韩、魏合纵攻秦;齐灭宋,乐毅为燕合秦、赵、韩、魏五国破齐;秦攻魏、破楚、灭周:秦赵战;秦攻韩破赵,楚魏合纵救赵;此后,楚、赵、魏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纵横活动基本进入尾声。

秦逐个击破,逐一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但无论是变幻多端的合纵与连横,频繁的结盟与背盟,还是无休不止的军事与外交攻势中都活跃着魏国纵横家的身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纣王为何被泼几千年脏水?原因颠覆历史,甲骨文的出土揭开了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确实在后来的司马迁的《史记》中同样也是大肆的写了很多关于纣王的罪行,比如炮烙之刑、酒池肉林、残害忠良等等,堪称是千古暴君!自然而然《史记》都这样写了,后代的文人自然也是对纣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抹黑,我们知道文人的笔其实比刀剑更加的厉害,而且是杀人不见血的那种。可是好在到了建国之后,河南考古队意外的挖出

  • 魏国强大时,有多么不可一世,以一敌四还能逼迫赵国签订城下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魏王提到赵国的邯郸之难,大家可能想到的只有王翦灭赵国,一举攻下邯郸。其实在很早之前的魏惠王早期,就发生过一次著名的邯郸之战,还由此引发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故事——孙庞斗智的桂陵之战。很多人都知道桂陵之战齐国把魏国打的很惨,其实不然,魏国当时以一敌四,还打出了霸主的雄风。[var1]魏王咱

  • 纣王题淫诗污蔑女娲,女娲为何不敢杀他?只因这三个上仙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据当时的封神演义资料记载:商纣王在位7年,当时朝内的大臣商容觐见他,要求纣王代表商朝前去女娲宫为女娲娘娘进行上香,令世人啼笑皆为的是,在位7年的帝辛却不知道女娲娘娘有何功劳。为了不得罪女娲娘娘,无奈的商容为帝辛进行解释:女娲娘娘有补天之功,更是朝歌福神,所以百姓建庙祭祀她。帝辛听完商容的解释后,他带

  • 康熙在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果断跪地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真正祭拜过孔子吗,孔子名言100句,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心中,孔子的形象可能并不算太高大,但古代可是圣人,是所有人都敬佩的。[var1]古代拜见孔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应当跪拜。可是康熙皇帝有一次见到孔子牌位没有下跪,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对儒家有意见吗?并不是的,里面大有学问,且听我慢慢道来。满清入关,尊孔崇儒‍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

  • 纣王玷污贾氏逼她自尽,竟因黄妃一句求情的话要将黄飞虎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贾氏和黄妃大结局,纣王逼反黄飞虎,黄飞虎妻子被纣王吻

    《封神演义》纣王这个人确实是反社会人格 ,让人十分捉摸不透,纣王江山断送完全是也因为他刚愎自用,来就伐纣没什么难的,这剧就是揭示商朝为什么会灭亡,而且虽然没有打打杀杀,但是妲己的这一系列动作,从内部开始瓦解商朝,民心尽失,国库无银,诸侯被冤杀,兵祸四起,没人没能力没财力维护他的帝国了,五行上将就是最

  • 秦国覆灭后有后代延续吗?如果你是这4个姓氏,多半是秦始皇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灭亡后秦始皇还有后人吗,秦国几个姓氏,秦国统一后有几代王朝

    [var1]今天要和大家说的便是,秦始皇子孙后代的姓氏流传。秦始皇原名为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大约在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嬴政被立为了秦王。不过在公元前239年以前,都是由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独揽大权。嬴政是一个野心十分大的人,在他掌权之后迅速的除掉权臣吕

  • 纣王秘密留下上古异宝,此物竟与长生术有关,专家曝光引发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据封神演绎的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商王帝辛继位后,商王朝依旧十分强大,作为商朝末期君王帝乙的少子,他从小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继位之后,他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随后东夷叛乱,帝辛派大军征伐,打退了东夷叛军,获得了大量俘虏。纣王重视领土扩张,继续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随着商纣王帝

  • 纣王的皇叔有多强?从一双筷子便预知了殷商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孙膑,与庞涓本是同窗好友,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出山前,鬼谷子曾暗示他要警惕庞涓,此人心胸狭窄,不可深交。但孙膑凭着对庞涓的了解,加之同门师兄弟之情,认为庞涓断然不会害自己。但庞涓见到更为优秀的孙膑,心生嫉妒,害怕他取代自己在魏国和魏王心中的地位,于是设计陷害孙膑,挖去孙膑的膝盖致其

  • 赵高,一个卑贱的赵国战俘为什么可以决定大秦帝国的皇位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为彻底杜绝赵国复兴的可能,嬴政下达了一道改变秦国乃至天下的诏令,他命令王翦将赵国宗室成员全部迁居到秦国国都咸阳。诏令一下,上千名赵氏子孙在秦军的监视下从邯郸徒步前行到咸阳,期间少不了毒打谩骂,等到咸阳时,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赵氏宗室成员一到咸阳就被嬴政分散到秦王宫和秦国大臣府上做杂役,日子过得好

  • 蒙古和突厥,谁是匈奴近亲?匈奴和夏朝王族又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历史简介,夏朝龙印,随州夏朝最新遗址消息

    匈奴大致活动范围首先桃花石杂谈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匈奴和后来与匈奴类似的游牧族群,通过现代基因检测对于确定其身份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几乎所有古代游牧族群的血统都非常多样,所以基因检测的结果基本上是每项研究的结果都不同,很难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所以对于匈奴的身份,其实主要还是通过对中国古籍的记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