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乱世第一谋士:一生智略超群,真正的谋己高手

三国乱世第一谋士:一生智略超群,真正的谋己高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13 13:50:13

凉州还有一路军马是马腾, 马腾的级别原先比李傕等人要高。现在, 李傕等人犯上作乱, 居然可以控制朝廷, 号令天下, 并且皇帝还认账, 这一笔买卖真是赚大了。所以, 马腾也想做这一笔买卖。于是, 凉州的马腾伙同并州的韩遂, 二将引军十余万, 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再来帮皇帝锄一次奸。

因此, 李傕等人与马腾等人存在一次大型的博弈。

贾诩为李傕献计:“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

李蒙、王方出曰:“此非好计。愿借精兵万人,立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

贾诩曰:“今若即战,必当败绩。”

李蒙、王方齐声曰:“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吾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

李傕听从贾诩之计,先严密防守,再点一万五千人马与李蒙、王方二人出战,二人忻喜而去,却被马腾之子马超所斩杀。李傕坚守不战,果然西凉军未及两月,粮草俱乏,回军去了。贾诩这个谋士,一生基本上没有做出过什么有失水准的决策。那么,这一次他是凭什么做出准确判断的呢?书上没有说,我们不妨妄自推测一番:

首先,无论是李傕胜,还是马腾胜,对于皇帝来说,都是换汤不换药,一回事,差别不大。其次,对于关东联军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差别不大。但是,打总比不打要好的多。因为双方一打仗,西边的实力总和一定是会减少的,这是对关东联军是有利的。那么,李傕的选择,从大局来说,就应该是相反,不打总比打要好的多。

我们再从马腾的角度来看:大老远的赶来打仗,快打比慢打要好。

1. 快打:一定很快就能知道结果。无非是打得赢、打不赢这两种结果。如果打得赢,当然是最好了, 如果打不赢,还可以再跑回去,来日方长。因此:只要是快打,无论打不打得赢,后果都不至于太坏。

2. 慢打:如果慢打,就是在拖延时间,比消耗。如果双方都不开打,那么,双方都不存在失败,但是, 马腾的粮草供应不上来就会出问题。李傕在保存实力,而马腾则是在消耗,这样耗下去,一定是马腾吃亏。

因此,马腾大老远的跑来,只有以求速胜,才是最划算的!选择快打才具有优势,选择慢打就一定要吃亏。那么,李傕的选择,从这一局部来讲,就应该是和马腾的利弊关系相反,选择防守要比选择进攻更为有利。注意,在任何形式的博弈中,进攻都是首选。因为:

1. 主动进攻,只会产生这三种结果:战胜、战平、战败。

2. 如果不进攻,则只会产生两种结果:战平、战败。

不进攻, 就不存在获胜的可能。而贾诩在这一局中所设的计谋(不进攻)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以下三个原因支持:

1. 从李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消灭马腾,还是赶跑马腾,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打败仗就行了。所以就完全可以不必急于进攻。

2. 不急于进攻,虽对李傕无益,但也无害。而对马腾而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所以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敌人的要害,做出的最佳选择。

3. 马腾如果撑不出住了, 就会撤退,即放弃进攻,李傕再实施反攻,即重新选择进攻,这个时候,优势扩大了,就很容易取胜。所以,贾诩的计谋并不是不进攻,而是不急于进攻,等待敌人处于弱势时再进攻。

贾诩说:“彼兵粮尽,必将自退”,这个完全应验了。而他说的“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则是明显地在吹牛。因为敌人撤退时,你去进攻的获胜概率虽然要比以前大些,但总不是100%的事,反攻也同样存在胜、平、败三变(胜率大些),是不是全胜还很难说,而要想擒住两个头领,则是更难说了!

以贾诩的分析能力,他应该知道擒住两个头领的难度有多大,但他为什么又说的那样容易呢?这是故意在吹牛,好让李傕相信、采纳自己的“防守策略”。前面我们说过,人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之基础上的,所以贾诩把这个牛吹到了极限,(因为这次战争,没有比擒住两个头领更大的收益了),这样就很容易打动李傕。李傕正是期于擒住两个头领的诱惑,才会采纳贾诩策略,先老老实实的防守。尽管后来没有擒住两个头领,李傕依然是佩服贾诩的,因为他们只要能赶跑马腾不来滋事,就可以了。

李蒙、王方二人要出战,并说贾诩的计不好。贾诩说:“今若即战,必当败绩。”这句话,是不合逻辑的,瞎说的。若战,必当有胜、平、败三种可能,未必就是“必当败绩”。可贾诩为什么要这样瞎说呢?这是一个激将法,故意激他二人去送死,他二人不肯服输, 才想和贾诩打赌。

因为他二人本来就不是跟他们一伙的人,迟早是铲除的对象,所以李傕只派他们去战,又不派兵增援,大家都躲在城里拖时间,看着他两个傻家伙仅一万多人拖住敌人十几万,慢慢耗。所以贾诩说他二人必死!不死才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堪称唐朝版吕不韦,做生意做到唐朝开国元勋,后来还成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吕不韦,吕不韦什么时候当上宰相,吕不韦最出名的故事

    [var1]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末期,著名的吕不韦同志,曾经给出过一个被后世广为信奉的答案:卖人!当然,这个卖人,不是去买卖奴隶之类的生意,而是投资一个人的未来。吕不韦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就是因为曾经投资秦国公子异人。后来,异人成了秦国国君,吕不韦也

  • 三国乱世之猛将许褚:虽勇猛非凡,却三次败于此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史里不好排列,毕竟,真实的战场上各大名将单打独斗的机会不是很多,难定一二三四五的名次,但许褚在正史里绝对算得出超级猛将。有几个地方可以充分体现出他的悍猛。一、东汉朝廷濒临垮台,政府管理失控,地方盗贼蜂起,天下大乱。许褚为了保护自家宗族利益,聚集起宗族千余人坚壁深垒,抵御敌寇。曾有汝南大盗葛陂率领上

  • 汉武帝一生都没办成的事,为何汉宣帝轻而易举就办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汉宣帝的历史功绩,班固在《汉书》中赞叹道:班固画像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汉宣帝画像汉

  • 此女是民国第一外交夫人,精通六国语言,丈夫有外遇后霸气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黄蕙兰的父亲曾经是爪哇国的首富,家庭很好,虽然她的父亲有很多的小妾,但是很疼爱她的母亲。因为黄蕙兰的身体不好,所以就找了老师对她进行死角。随着黄蕙兰的不断长大,她跟着母亲去世界各地旅游,聪明的黄蕙兰也学会了六国的语言。黄蕙兰的母亲不希望女儿生活在这样很多小妾的家庭里,就带女儿去了伦敦。在

  • 刘邦为何一定要韩信死?800年后 李世民道出背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会觉得,韩信居功自傲,要是不杀了他,他有一天可能会骑到刘邦的头上。其实,像刘邦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比如说鳌拜吧,他就是仗着自己是大功臣,从来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从而让康熙有了杀他之心。800多年后,尉迟恭帮着李世民打的天下后,自然也会得到了李世民的封赏,尉迟恭仗着自己功臣的身份也确实有点

  • 能吃饱饭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共多少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秦始皇 秦始皇之所以能顺利统一六国,除冶炼技术、兵制的改革提升作战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粮草的供应,古往今来行军打仗素来粮草是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之一。诸葛亮六出岐山北伐中原,最后不得不退守蜀中,还命陨五丈原,关键因素就是粮食补给跟不上。[var1] 运输粮草的兵士 “兵马未动粮草

  • 你真的熟知三国吗?来十个关于东吴的选择题试试,能答五个算你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话不多说,大家都把资料收起来,开始考试了啊,小心文字陷阱哦,毕竟我小坏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哼哼~请看第一题:辛弃疾曾经在他的诗中赞叹过孙权,并留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佳句,那请问下面四个人谁比孙权的辈分大?(10分)A.孙翊B.孙霸B.孙霸C.孙匡D.孙静咳咳,不许交头接耳咳咳,不许交头接耳咳咳

  • 2500年古船发现50多把古剑,却仍然寒气逼人,考古家:不输夫差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下面文章中我们要介绍的这把古剑,同样也是经历了2000多年,但是它被出土之后却发现其居然还是寒气逼人的,当然了其价值比不上越王剑,但是技术工艺并不会输给夫差剑和越王剑的哦!大家应该知道的蒲江船棺墓群吧,也就是非常惹人注意的船棺墓,那是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四川考古队来到蒲江鹤山镇飞虎村

  • 汉武帝死后为何没有一个皇后合葬?“汉武皇后”为何成了李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李夫人简介,李夫人和汉武帝的电视剧,汉武帝有几位皇后

    我们知道,汉武帝其实有四位皇后,有的是他生前选定的,有的是死后追封的,她们分别是: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陈阿娇和卫子夫是汉武帝亲自册封的皇后,钩弋夫人是因为她的儿子刘弗陵当了皇帝而追封的。那么李夫人凭什么会被追封为皇后呢?又怎么会与汉武帝合葬呢?这里的故事太曲折,满满都是皇家女人的凄凉。

  • 1999年,甘肃发现战国遗址,出土一油灯,却为何令专家兴奋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甘肃十大考古发现,甘肃出土的文物排行,甘肃古墓发现的不起眼文物

    [var1]我们今天要说的和古代的油灯有关,灯这个东西就是照明用的,我们现代的人生活中是绝对离不开灯的,没有了灯也就没有了光明。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一般都靠火把来炸照亮,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的完善了,那么到底古代的灯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var1]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应该是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