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是迫不得已,还是精心谋划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是迫不得已,还是精心谋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7 0:27:52

农民起义军主要是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活动,牵制了大量的隋朝军队,然后将隋王朝的统治集团分割于江都(江苏扬州)、洛阳,长安这三处。

这就使隋王朝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隋朝的一些贵族和地方豪强也趁机而起,纷纷占据地方州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

李渊父子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于公元617年,在山西太原起兵。

李渊在隋朝的时候就是地方豪强,大贵族,在关东地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其祖父李虎宇文泰曾共同割据关陇地区,帮助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权,被封为柱国,死后追封为唐国公,其父世袭唐国公。

李渊是隋文帝的妻侄,与杨坚关系很好,隋朝取代后周后又被封为唐国公。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后改为太原留守,作为防御突厥的一支力量,

太原位于汾水之流,地处太行山和黄河之间,是夺取中原地区的必争之地。

隋朝将太原作为北方地区的军事重镇,在这里储存的粮食可供十年之用,当时一些地方豪强和农民为逃避战乱,纷纷居住在太原一带。

隋朝在关中地区的军队大部分被杨广带到了江都和洛阳,镇压农民起义军,关中地区的守备力量很是薄弱。

瓦岗军在洛阳又牵制了隋朝大部分军队。

这些都为李渊父子起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李渊起兵之前,突厥和刘武周不断南下侵扰隋朝。李渊派兵与其交战,屡遭失败,他生怕被隋炀帝追责。

再加上其子李世民眼见各地起义纷纷而起,也想趁机夺取天下。

刘文静与瓦岗军的李密有联姻的关系,被隋炀帝下狱关在了太原。刘文静就为李世民分析形势说:

“方今天下大乱,豪杰四起,隋炀帝巡幸江南,李密又围攻洛阳,如果我们能够乘势而起,取天下易如反掌。”

这些分析和建议更加坚定了李世民的决心,于是李世民积极准备起兵并通过裴寂劝说李渊。

起初,李渊对于起兵,很是犹豫不决,就在这个时候刘武周再次率兵侵占汾阳宫。随后,李世民对李渊说:

“父亲为留守,而盗贼窃拒离宫,不早借大计,危险马上就来临。”

李渊这才决心起兵反隋。

他利用当地老百姓对隋王朝出兵高丽的不满,让刘文静假借杨广的命令,征召太原、西和、雁门、马邑四郡,20~50岁的人当兵,以激怒人民起来反对。

然后又以反对刘武周南下侵扰的名义四处招兵,这样不到数日,就招募士兵万人,

李渊还秘密将其在河东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及在关中的女婿柴绍召回太原,共商大计。

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在5月15日,以勾结突厥为理由,将反对起兵的隋朝留守太原的副使王威逮捕斩首宣布起兵。

李渊原本就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大贵族,大官僚,他在起兵之后为了迅速发展壮大,夺取隋朝政权,采取了如下的策略和措施。

一、以拥护隋朝为旗号。

在隋炀帝被杀前李渊一直以拥护隋朝为号召,自称义兵,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佑为帝,以麻痹隋王朝和争取忠于隋王朝的各个地方郡县。

二、注意军纪,争取当地老百姓的支持。

李建成,李世民为争取人心与将士同甘共苦,并要求部队对百姓秋毫无犯,士兵拿了老百姓的东西,他们要按价赔偿,并且不责怪士兵,以收揽人性。

三、麻痹瓦岗军李密。

李渊在起兵的时候,瓦岗军的势力很大,他写信联络李密,李密要求他亲自到河内结盟。

李渊不想去,就给李密回信,说自己已年过50,没有争天下的大志,并故意推崇李密“当今为牧,非你莫属。”

李密果然信以为真,十分得意。

第四、交好突厥。

李渊害怕自己向关中进军之时,突厥和刘武周会联合起来,袭扰后方,所以派遣使者并带着厚礼向突厥买马,借兵以壮声威。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李渊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以拥护隋朝为旗号,北联突厥,东结李密,然后乘虚而入,伺机夺取天下。

这是一个积极进取,而又比较稳妥的战略决策。

他的计划首先在于夺取关中。

关中是隋朝都城长安所在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进可以攻,退可守,据天下之上游的战略要地。

夺取关中,就等于取代隋朝,又利于东向以征天下。

李渊在河东起兵,靠近关中地区,而当时关中隋朝的兵力很是空虚,给了李渊夺取的机会。

李渊这一战略进军方向的选择,是颇有见地,而又符合当时形势的。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大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开始刘备和诸葛亮对刘禅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直到诸葛亮死之前,他与刘禅的一番对话才彻底明白,刘禅这些年一直隐藏了自己真实实力。一、诸葛亮在临死前嘱托阿斗,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让诸葛亮大惊刘备的一生其实一直在征战,尤其是在东吴之战溃败之后,他的心力更是消耗殆尽,况且他的身体还一直病痛缠身,到最后刘备意识到

  • 唐朝的高考到底有多难?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视频我们将回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唐朝,去探访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取士制度,去了解科举制度背后那些让人心酸的故事。其实科举制度最早是隋炀帝杨广提出来的,虽然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劳民伤财,使得刚刚统一全国的隋朝迅速走向了衰亡,但是不得不说他提出的科举取士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阶级对官员选拔的控制使

  • 引狼入室?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背后的种种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江陵城内的曹操行辕迎来了一位客人。此人名叫张松,乃是刘璋帐下别驾从事,这次他来拜见曹操,带来了益州方面极大的善意。其实这已经不是刘璋第一次联络曹操了,蜗居益州的刘璋一直在观察的中原的局势。早在曹操发起南征之前,刘璋就曾派阴溥前往许昌对曹操表示祝贺。曹操为表示回报,给刘璋封了

  • 毛主席评汉武帝刘彻执政期间的“奢侈、黩武、方士之弊”和晚年的“罪己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前87年),字通,西汉第七位皇帝。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

  • 唐代40吨镇河铁牛,黄河底1200年完好如新,重现天日引国内外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黄河,作为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句“母亲河”的确名副其实!可她在给我们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文明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那奔流壮阔的湍急,不知让古今多少国家上位者为之头疼!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麻烦,于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搬来了一尊护法神兽,用来镇压黄河的水灾和威慑塞外胡族。那是建

  • 论带兵打仗,刘邦远不是项羽对手,项羽数次以少胜多击败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打仗赢过项羽几次,今日思项羽还是至今思项羽,专精项羽和普通项羽有什么区别

    刘邦把精锐配给韩信,应该是想着汉弱楚强,对楚很难速胜,但汉对其他诸侯国则需要速胜,所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既然刘邦把精锐分到了北线,那么在荥阳一带的刘邦就被大大削弱了。项羽想的也应该是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刘邦一路,再打其他不服的诸侯。但他没想到自己集中了优势兵力也啃不动刘邦,韩信一路告捷直接迂回到

  • 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成谜,最终被两位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是什么,武则天墓无头石人之谜

    陕西咸阳市有一座梁山,山上有一座帝王的寝陵,这便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二圣''合葬墓。它是唐朝''依山为陵''建筑工程的代表之作,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也是现如今唐朝十八陵的唯一''幸存者''。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明争暗斗的后宫脱颖而出

  • 汉宣帝凭啥敢说出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么霸气侧漏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是刘病已幼年遭遇变故,又长期生活在民间,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他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学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可见他的文治武功之盛。仅在对外战争中

  • 秦始皇唯一征服又不要的省,苦了千年,直到宋朝才突然暴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一个千年没有大变动的省。一省的变化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化,比如河南按理说应该全在黄河以南,但是河南现在有一块地方是黄河以北。还有山东,以前是齐鲁两国,后面成了一个省,区域在新中国后还发生过变化,比如江苏的徐州就曾经划到山东,后面又划了出去。再比如广西,以前是没有出海口的,现在大钦

  • 传说武则天出生时连哭七天,最后一位算命高人说一句话,不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死前的三个预言,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算命完整版

    武则天的老家其实是现在的四川,她出生的时候,还是比较平静的,没有风雨也没有紫气,唯一的特别之处在于,一个娇弱的女娃儿,哭声却很洪亮,但是对于重男轻女的古代人来说,上面有两个哥哥,也出生过了一个姐姐,他的出世,在家人眼里并不知道什么格外的惊喜。袁天罡很早就成为占卜大师了,而武家也是富贵人家,平日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