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清朝的“文字狱”之比较,探究两者的影响

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清朝的“文字狱”之比较,探究两者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88 更新时间:2024/1/18 12:24:41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百姓很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字就引来杀身之祸。

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清朝的“文字狱”,就是文人与皇权思想背道而驰而被狠狠打压的典型。

两件事看似有着一样的前因后果,但深究下来会发现,专家学者们对这两件事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文字狱事件受到的大多是批评和消极看法。

而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则多了几分理解和赞同的声音。

同样是皇权对民间文字和思想的打击,到底焚书坑儒和清朝文字狱有什么不同,导致后世对两者的看法却褒贬不一呢?

天子一怒,伏尸无数

离我们较近的文字狱发生在清朝。

历史上,文字狱事件不止发生了一次。

乾隆帝在位时期,一共就有一百多次文字狱案件发生。

而这一百多次事件中,有三分之一闹出了人命。

乾隆各个时期的画像

他曾把赦免汪景祺的家人,此人是前朝的文字狱受害者,其被雍正下令,悬挂首级于菜市场,警醒文人谨言慎行。

事实证明,他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社会文人上因为种种文字冤案,不再对社会世事过多关注。

到了乾隆时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山东的御史进言:“请宽妖言禁诬告折。”

乾隆为了笼络臣心,暂时也听取了他的意见。

好景不长,等他地位稳固后,和所有皇帝一样,想要保证自己绝对的统治。

至此,新一轮文字狱浪潮来临,并且这一次,比以往每次都更加猛烈。

1755年到1773年间,乾隆罔顾事实篡改《四库全书》。

期间,发生了五十余起的文字案件。

这之后到乾隆退位前,各个阶层和地区的文人,因出言不慎而招致祸端近百例。

那个时候,整个社会都陷入对文字和言论的恐慌。

众人连随意聊天都提心吊胆。

乾隆

直到嘉庆帝即位,为顺应民心开始整顿不公的冤案。

至此,死伤惨重、人心惶惶的清朝文字狱案件才彻底结束。

据悉,这场声势浩大的惩戒活动,涉及到三千多人。

其中,更有二百多人被处决。

而反观秦朝的焚书坑儒,死亡人数远比文字狱要多。

光是活埋的就有四百人之多。

公元前213年,各种自称儒家学者的文人开始反对新政。

他们大肆宣扬遵循古制,提倡“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歪曲儒家思想,把其用在让时代倒退的方针上。

如:主张任人唯亲,让皇子和亲王分封为诸侯。

这些居心叵测的文人,引用各家思想、针对秦始皇的创新不断提出批评,还自认为是在拯救国家。

眼看社会上对国家不利的文章书卷越来越多,民间百姓也自然对秦始皇的创新统治产生质疑。

至此,皇权威严岌岌可危。

要知道,秦始皇的暴政是出了名的,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挑衅。

因此,秦始皇便开始整顿文人。

但其方法未免有些过于极端。

秦始皇不仅要整治作乱的这批文人,连那些未开口的无辜文人他也不打算放过。

他先是把在都城的四百多名文人活埋,而后又宣布:朝廷急需人才,各地儒生都可进都城为官。

这显然是一个幌子。

待到各地儒生齐聚在指定的山脚下时,秦始皇一声令下,从山上滚下大块重石,把满怀希望的儒生们葬送在无名山谷。

这以后,再没有人敢质疑秦始皇的威严。

从当时的视角来看,两次事件的影响都十分恶劣。

何况,焚书坑儒的后果更加惨烈一些。

可既然如此,为什么文字狱受到的批评更多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件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同。

五十步与百步,两者影响同样恶劣

清朝文字狱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那些原本可以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被焚毁。

乾隆销毁的禁书可以说是各种各样。

除了思想、政治、历史方面的书籍,还有科普、经商方面的纯理论知识类。

另外,因为一部分文人学士宣扬复明言论。

凡是和明朝有关的书籍也通通被销毁。

更加讽刺的是,纪晓岚在乾隆下令编写《四库全书》时,因为害怕一句话说错掉脑袋。

他创作时只顾着避雷,技术含量根本不高。

鲁迅曾评价此书是阉割之作。

不只是纪晓岚,清朝的文人在创作时都畏手畏脚。

龚自珍曾评价文字狱时期“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

读书写作的骇人后果,让清朝时期的学术创作不进反退,大大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除了文人,朝廷文官也逐渐变得失去立场。

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文人的一部分,很大可能就成为了受害者。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为朝廷办事,文字狱也有他们的参与。

这让他们的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十分割裂。

最终只有变得越来越谨慎、没有原则。

这样看来,清朝文字狱让无数著作石沉大海,让文人缄口不言,让官场失去作用。

种种结果无疑都对朝代进步和国民思想都产生消极影响。

相比于此,焚书坑儒的后果则具有两面性的。

焚书坑儒以后,秦朝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时期。

各种思想暗中涌动,却始终没有一个敢落在实际,生怕落得和儒学家一个下场。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除了和那些儒家学士反对进步有关。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和秦朝治国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秦始皇治国思想更偏向于法家。

自然经过此事后,法家思想迅速受到文人学士的追捧热潮。

至此,法家思想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最终,它成功代替儒家思想成为新的社会主流思想。

管仲

当时,民间百姓纷纷把法家学说作为生活规章。

也正是在法家学说的影响下,秦始皇更加肆无忌惮地实行残酷的律法,让无数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非但这样,有秦始皇这个“榜样”,秦朝后来的皇帝纷纷效仿实行暴政。

这无疑加剧了皇权专制的封建影响。

后来秦二世更是因好斗而死。

虽然把焚书坑儒和秦二世的死亡联系成因果关系有些牵强。

但是秦朝完全隔绝儒家的“仁爱”思想,只追求法家的严苛和法治,对秦二世的消亡势必会产生促进作用。

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说,焚书坑儒也是历史发展中避免不了的必然事件。

焚书坑儒后,各地文字逐渐开始统一,确定了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区的交流更加密切,促进秦朝文化的发展。

同时,度量衡和货币也是在此时得到统一,促进秦朝经济发展。

虽然焚书坑儒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它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

功过不能相抵。

如若非要将清朝文字狱和焚书坑儒相比较,一句俗语就能很好地概括:两只蟾蜍,一个比一个毒。

无法避免,更无法原谅

不管是两件事中的哪一桩,都是皇帝为了增强皇权专制和统治的选择。

它表现的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对群众进行的迫害和震慑。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针对儒学进行毁灭式的打击;而文字狱则是让两个朝代的图书典籍毁于一旦。

思想上来说,焚书坑儒让百姓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残暴;文字狱是让社会民众长时间活在恐慌和高压中。

不论是秦朝还是清朝,这种事件的发生都扼杀了社会的思想发展,钳制了文人的文化传播,达到皇权遏止民主思想的目的。

秦朝焚书坑儒尊崇法家思想,汉朝罢黜百家尊崇儒学,清朝数次推行文字狱迫害文人......

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发生不在少数。

结尾

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言论和思想都是自由的。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连思考都被束缚的历史。

要在反思和自省中学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参考资料

《史记》

《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00年,八国联军兽行,大刀王五慷慨赴死,四种死法传说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据说,他死后,头颅直接被八国联军悬挂在了北京城门口。迷踪拳宗师霍元甲将其盗出埋葬。大刀王五在武术界的名声,因为这一件事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哀婉,也因为这一件事,王五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在众多的王五传说当中,他的死亡方式更是令人不胜唏嘘。本文就有王五传说的四种死法略作盘点。一、八国联军洗劫源顺镖局

  • 日本侵华本其实可以避免?若非慈禧阻拦,此人或将杀到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育仁是清朝一位眼光远见的人,他被称为是四川地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宋育仁在朝中当官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濒临没落,慈禧太后虽然仍一手把持朝政。但是面对不断严重的国家危机,慈禧太后想的是怎样才能够在周旋好国内外矛盾的情况下巩固自己的统治,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运行下去,而不是想要寻找方法来解决目

  • 《红楼梦》袭人吃黛玉的醋,为何却不吃宝钗的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书中《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时,史湘云来了贾府,当晚在黛玉的潇湘馆住下,与她们在一起的宝玉迟迟不愿回去怡红院,后来多次在袭人的催促下才不情不愿的回去胡乱歇下了。第二天一早,宝玉来不及梳洗又跑去了潇湘馆,并就着湘云用过的水洗了脸,并让湘云帮忙梳了头。袭人过来发现宝玉已梳洗完毕便转身回了怡红院,

  • 如此太监:太监忧心国事,参加戊戌变法,死谏慈禧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寇连材寇连材,北京昌平人,为人耿直,粗通文墨。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而无法生计,最后跑到北京做了太监。进宫后,寇连材十分幸运地被分配到慈禧太后身边,负责给慈禧太后梳头,由于他聪明能干,做事精细谨慎,颇得慈禧喜爱,待遇十分优厚。1895年,清政府甲午海战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

  • 格布特群岛:大清王朝面积最大的群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格布特群岛属中国外东北的一部分,在清朝咸丰公元1860年以前的两千多年内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格布特群岛由大尚塔尔岛、费克利斯托夫岛、别利奇岛、小尚塔尔岛和普罗科菲耶夫岛等15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其中大尚塔尔岛的面积为1790平方千米,是格布特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上图中红线范围内区

  • 慈禧首次看到电灯,脱口而出喊了2个字,现在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年间最大的笑话,莫过于闭关锁国政策的颁布。这一政策的实施,让整个中国的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落后了整整20年。在那个时期,有的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甚至部分国家“梅开二度”,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中国如同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落伍者。当“科技洋货”流入中国市场之后,就连高高在上的慈禧太

  • 历史上那些曾经存在的巨人集合,清朝的这个高2.45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阿尔卑斯巨人,他们在19世纪末非常受欢迎,在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巴普提斯特的身高估计为230厘米,但他死后测量的身高是259厘米,他的兄弟身高225厘米。下一张照片中,加拿大人爱德华·博普里身高252厘米,他在网上的照片相当多,他只活了17年。事实上这种巨大的生长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这种生长通

  • 乾隆生母钮钴禄氏:大清最有福气的皇太后,19岁被雍正宠幸86寿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甄嬛传》里,钮钴禄氏宠冠后宫,是宫斗鼻祖。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钮钴禄氏极不受宠,一生都没得到过雍正的爱,她一生的福气都源于生了一个好儿子-乾隆。钮钴禄氏的一生堪称传奇,出身低微,长相普通,13岁进雍亲王府当粗使丫头,19岁被雍正宠幸,身体素质好的她只此一次便怀了孕,次年就生下了乾隆。她虽一生不受

  • 6千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曾国藩坐拥12万大军,为何却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攻打南京的兵力,曾国藩怎么打进南京,曾国藩怎么没打八国联军

    清朝末期的历史是最让人们铭记的,因为他们的腐败无能,清朝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处境,也导致清朝时期的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曾经因为惹怒西方国家,导致六千名英法联军集体进攻北京,皇帝和大臣无奈仓皇出逃。但是当时曾国藩手握12万大军,为什么他并不选择帮助清政府,反而要见死不救呢?曾国藩的湘军崛起之路曾

  • 红楼梦:这位女子的一个举动,治好了贾宝玉的一种“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再加上在珠环翠绕的大观园,只有贾宝玉这一个男子,姐妹们和丫头们也几乎都是围着他在转。所以,纵然贾宝玉认为“女孩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但是他却认为自己这个“须眉浊物”,应该被女孩儿们永远环绕着,欣赏着,赞叹着。所以,他曾和袭人说:“……我就死了,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