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想发展壮大,刘备的那四个郡是不够的,于是就想着能从孙权的手中借一下南郡,意图发展,经过两次的软磨硬泡,孙权答应把南郡借给刘备,才有了后来得益州,建立蜀汉政权,但是建立政权后,刘备并没有把南郡还给孙权,矛盾由此产生。
其实,当时之所以答应借南郡给刘备,孙权是有私心的,当时的孙权不足以跟曹操抗衡,这就需要一个同盟,但是当时的刘备实力比较薄弱,为了让刘备强大到可以成为自己的盟友,所以才借了,但是没想到,事成之后刘备耍赖了。
公元217年,曹操攻打汉中,刘备为了维持同盟的关系,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跟刘备在汉中展开了殊死搏斗,关羽配合刘备大败曹操,此时司马懿提出要跟东吴结盟,本来就因为南郡的问题闹的很不愉快的东吴,迅速与曹操达成了同盟,孙权在曹刘大战中趁机直取荆州,至此,才物归原主。
那么荆州南郡,孙权为什么不惜背叛同盟也要夺回来呢?
首先看一下,当时的战略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荆州处于吴国上游,从荆州出发攻打吴国是顺水,而吴国攻打荆州是逆水。可以说荆州掐住了吴国的喉咙,这让吴国如鲠在喉,所以不管是孙坚,孙策还是孙权,历来都是把荆州作为必须拿下的据点。孙坚就死在讨伐荆州黄祖的路上。国仇家恨,孙权是非要拿下不可。
再有就是,荆州本来就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虽然刘备还了,但是就还了一部分不是很重要的地方,孙刘的同盟早就在刘备不还荆州的时候就土崩瓦解了,正是因为这点,才让司马懿看到了与吴结盟的可能性,荆州就是东吴的痛点。
战乱的年代,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同盟,只是彼此利用罢了。
不得不说,孙权偷袭荆州正式的打破了当时三国鼎立的游戏规则,打破了局势的平衡。为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拉开了帷幕!
有人说,孙权是鼠目寸光,但是天下之势分久必合,三国鼎立的局面终将被打破,最后只能有一位胜利者,所以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你认为,孙权偷袭荆州是鼠目寸光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