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明末遗臣为了保住生命财产和优越地位,不愿意让崇祯投降退位,又在农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无可奈何,只能将“投降让位”删去,并幻想李自成割据西北,由崇祯敕命封王,然后替明朝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满清入侵。这些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一经传出,很容易引起官僚地主的共鸣。于是以讹传讹,一厢情愿变成了双方的谈判条件。
李自成占领西安后,派出三路人马扫荡明朝西北势力。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不仅占有西北,而且占领河南、山西、河北,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到北京城下,还有什么必要“欲割西北一带,退守河南”呢?;后来,他又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在明朝危在旦夕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必要撤退,反要崇祯“敕命封王”呢?
明末遗臣们,不愿意让他们心目中的“英主”大节有亏,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在李自成身上,而删去李自成胁迫崇祯让位的情节。因此杜勋等人几次往返,谈判毫无结果。最后,李自成用武力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