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起义,打着“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那么军队如何解决粮草

李自成起义,打着“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那么军队如何解决粮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51 更新时间:2023/12/7 3:32:31

众所周知,在明朝末年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就是李自成起义,但是李自成起义的时候提出了一条均田免税的政策“迎闯不纳粮”。当时流传着一首民歌叫做“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那么问题来了,李自成起义既然不让老百姓纳粮,那么军队吃什么呢?

李自成最开始是如何筹措军粮的

李自成是如何筹措军粮的,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李自成筹措军粮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直接掠夺土豪劣绅的财产。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起义的部队不是很多,所以军粮消耗也不是很多,基本上就可以消灭一个土豪就可以供给部队吃喝很久,但是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

单单靠打家劫舍,打土豪分田地,已经不能够满足部队作战的需求。尤其在部队发展到中期的时候,李自成的部队已经有数十万人的将士,如果还用以前的办法筹措军粮,单靠掠夺地主的财富很明显已经没有办法满足部队的作战需求。

所以后来李自成就意识到,如果仅靠掠夺是无法满足部队的后勤需求的,所以李自成又用了新的办法。

李自成新的办法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把流民召集起来,分给他们田地,然后再分给他们种子农具,让他们耕种,然后再鼓励经商,让粮食货物流通,因此来满足他统治区的物资需求。

《明史》记载“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的政策。

李自成说“迎闯王不纳粮”,那么他如何满足几十万大军的粮草需求

但是随着李自成部队的逐渐壮大,李自成一路声势浩大地打进了京城崇祯皇帝在眉山上吊自缢。明朝的灭亡意味着李自成已经掌握了全国的政权,但此时摆在李自成面前的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各级将士的俸禄,如何满足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

还要面临成千上万灾民的救济,此时如果还用不纳粮的口号还继续推行不纳粮的政策,那么新的政权将无法维持。那么李自成是如何解决的呢?

其实原本李自成是希望能够霸占大明朝的国库,利用崇祯皇帝的私人财产来满足自己的部队需求,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竟然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皇帝。

李自成搜集了整个国库竟然只搜了不到10万两银子。在这个时候,李自成为了维持政权的顺利运转,不得不采取一个新的政策,那就是“追赃助饷”。

这个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对大明朝原来的旧臣京官进行压榨剥削。当时的追赃方法特别简单,官职越高,需要交纳的赃款就越多,当时的“追赃助饷”,采取按级追赃的方法,规定官吏:“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

如果能够按照要求缴纳赃款,就会免去刑罚,但是如果拿不出这么多数额的赃款,那么就会被严刑拷打,因此很多大明朝的前朝旧臣都被暴打致死。

当这一种方法也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时,部队就会发生暴乱,所以当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手下士兵就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很多无辜百姓受到抢夺迫害。

最后,李自成在失去民心不说,又打死了可以合作的明朝实权人物吴三桂的父亲,导致吴三桂开关迎接满清入关。最后李自成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追击下一路逃亡。最后在湖北九宫山,死于非命。

结语

李自成的成功来自“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极具凝聚力,对于被苛政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明朝老百姓来说,这是唯一的生路,所以有很多流民纷纷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大军,但是最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一句口号。

因为当民众投靠他之后,发现他不能够兑现自己不纳粮的承诺的时候,他就已经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给别人的希望越大就会让别人失望,失去了民心的李自成,最后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更多文章

  • 袁崇焕和皇太极的和谈诚意有多大?用当时的物价算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崇焕能挡住皇太极吗,袁崇焕和皇太极电视剧,皇太极与袁崇焕

    皇太极和袁崇焕和谈是明末的大事件,这件事也在金庸的《袁崇焕评传》中被谈及,老爷子写小说是高手,但在历史方面还真有不少缺陷。本文就用当时的物价给你们算一下,看看皇太极的和谈诚意有多大。袁崇焕和皇太极的和谈,皇太极开出的条件是明朝先送给后金“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缎百万匹、布千万匹。缔约后两国每年交换礼物

  • 宋钦宗的朱皇后行“牵羊礼”后羞愤自尽,牵羊礼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钦宗朱后,宋钦宗与朱皇后感情,朱后是宋钦宗的皇后吗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的实行,主要是由于开国皇帝深受武将拥有兵权,拥兵自乱这一历史教训的影响,认为只有遏制武将的权力,使得军权被削弱,这样才能保持自身政权的稳定性。但是,这样的一个政策也为宋朝埋下了祸根。这样的政策的实行,导致国家军事实力不受重视,国家的军事防御实力大大的被削弱,这样一来,抵御外来势力的

  • 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朝哪个大臣死的最惨,专家:是前朝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吃了败仗从京城逃出,李自成被攻破京城,李自成攻破北京杀了多少大臣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我国古代产

  • 李自成占领紫禁城,他是如何处理崇祯嫔妃的,学者: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进紫禁城,李自成带兵在紫禁城做了什么,李自成紫禁城第一件事

    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国祚,在公元1644年画上一个句号,从此之后大明朝再也不是以统一王朝的方式出现,只是被逼得只有占据南方地区一部分江山,并在1611年时,伴随着永历帝与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杀戮,南明

  • 李清照在宋朝比范爷还厉害,只不过一生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清照宋朝,主角穿越宋朝娶李清照,李清照是北宋的么

    而让我最感动的是这个朝代对有才华的女子特有的一份尊重和宽容。就算是风尘女子,你有才华,也可以得到士大夫的赞扬和支持。如果是出身良好家庭,那你简直可以横着走了。 有这么一个女子,出身书香世家,长得清秀脱俗,偏偏还能写很好的诗词,这样的女子你喜不喜欢。不过,此女家世很吓人,她老爹是苏学士的弟子,嗯,就

  • 郑和7次下西洋也曾有过三次战争,不过都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历史资料,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事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记录

    洪熙元年后,郑和升职为南京守备太监,并于宣德五年领命第七次下西洋。对于明朝有名的事件:郑和下西洋,史学界对其的看法却褒贬不一。图片:燕王朱棣剧照有人认为,七次下西洋以不正常的交易,不仅消耗了巨大的人力,也导致朝廷有了巨大的损失,意义实在不可恭维;也有人认为,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和其他各国的联系,大大

  • 朱棣把朱高炽立为太子,为何又急着立朱瞻基为皇太孙,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炽教育朱瞻基经典语录,小朱瞻基与朱高炽晚上对话

    朱瞻基是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生于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皇太孙,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在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因为他为大明朝贡献了一个“仁宣之治”。 朱棣为何那么喜爱朱瞻基呢?历史资料记述,这是由于朱瞻基文武双全,比只有

  • 嘉靖本三国演义的暗黑情节:火烧上方谷不止烧司马懿还要烧死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历史属实吗,魏延司马懿,两个版本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却说孔明收兵,回到渭南大寨,安营已毕,魏延告曰:"马岱将葫芦谷后口垒断,若非天降大雨,延同五百军皆烧死谷内!"【此乃孔明欲将司马懿、魏延皆要烧死,不想天降大雨,二人得生】。我们知道,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在魏延投降的时候就要杀魏延,此后对他一直也不够信任,只不过魏延是蜀国后期武力第一的武将,很多地

  •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什么朱元璋要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有没有赐死礼部侍郎的儿子,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吗,朱元璋赐死胡惟庸精彩片段

    而朱元璋借着这些兴起大狱,来牵连诛杀文武功臣,其目的就是防止功臣们日后会威胁到朱姓子孙,凡是他认为心怀怨望、行为跋扈的大臣,都被他加上“胡案”的罪名,处死抄家,而朱元璋的这位岳父也被朱元璋认为是个行为跋扈的人,所以最后落得一家被杀。朱元璋众多岳父之一——胡美朱元璋的这位岳父本名胡廷瑞,也是一位开国功

  •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庆功楼?真实内幕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正史从来没有记载这回事,当时南京也没有“庆功楼”这个地方,再就是事件中功勋们死亡时间和真实历史不符。那么,这件事是如何出现流传下来的呢?据考证,“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最早出自清朝民间《英烈传》评书中,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