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了自保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全国统一后,在唐朝内部存在皇位继承问题,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李世民军功显赫,握有实权,双方为了争夺皇位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李渊也想调节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有作用,当时李世民处于劣势,李建成拥有合法的皇位继承权。李渊这个人有才能,基本上没有犯过错误,李渊无形就站在李建成这边。
在政治方面,李建成的势力要比李世民强,在兵力方面,东宫和齐王元吉的兵力比李世民秦王府兵力要多。李建成就想利用自己的权力加优势条件,逐渐的削弱李世民,最后翦除李世民,因为时间对李建成有利,形势非常严峻,李世民只能采取突然袭击的军事政变,才能死里求生。
李世民在和谋士们谋划怎么杀死建成、元吉的时候,也谋划了怎么样逼退李渊退位,经过周密的筹划,终于演出了兄弟残杀、逼父让权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发动政变,更多的是为了自保,李世民当时的处境特别危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迫不得已发动政变。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草根皇帝”,真正的从社会的最低层爬到皇位的,朱元璋绝对有过人之处,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路经历的风雨,要比朱棣经历得多得多。朱棣更多的是对这位父亲敬重,甚至有点害怕自己的父亲。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把功臣将士都杀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威严存在朱棣的心目中,朱棣假如谋反的话,第一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在兵力上远远不是朱元璋的势力,第二朱棣绝对没有好下场,朱棣谋反的话,朱元璋绝对会镇压他。第三朱棣会被一个骂名,从军事、政权、名誉上朱棣都没有好下场,朱棣在朱元璋时代是不会谋反的,他也不敢。
1389年,朱元璋驾崩以后,皇位由太孙朱允炆继承,朱允炆在登基以后,为了加强皇权,巩固中央权力,听取了齐泰、皇子澄的意见,开始“削藩”,朱允炆先后把几位藩王削藩,被贬为庶人,最后就剩下燕王朱棣,朱允炆让亲信大臣秘密逮捕燕王朱棣的时候,谁知道张信把情报传递给了朱棣。
朱棣知道以后便装疯卖傻,暗地里却秘密训练士兵,1399年,朱棣起兵谋反,打出“诛齐黄,清君侧,靖国役”的口号,朱棣后来占领金陵,朱允炆也在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登上皇位,朱允炆削藩,也触及到了朱棣的利益,朱棣才开始谋反,当然朱允炆也是一位仁慈的皇帝,没有带兵打过仗,朱棣才敢起兵谋反。
总结:李世民和朱棣虽然都是篡位登上皇位,这种不合法性的阴影始终隆裕着他们整个统治生涯,使得他们力图以自己全盛的文治武功来证明正当性,于是李世民和朱棣都躬行节俭、招言纳谏、善待臣下、施行仁政,都建立了所谓的盛世,示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