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地位如何,为啥不能称雄?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地位如何,为啥不能称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91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5:41

[var1]

其实宋国的特殊之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西周的分封最初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文王和武王的血亲,比如鲁国的周公、燕国的召公等;第二类是追随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功臣,如齐国的姜子牙等。但是随着周武王的去世,刚刚建立不久的西周王朝就面临了前朝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的三监叛乱。当摄政王周公辅佐尚在襁褓之中的周成王平定内乱后,为了表彰在平叛过程中的有功之臣,在周成王在位期间又出现了第三批分封浪潮,宋国就是在这一时期才出现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武王伐纣是从大西北的镐京出发,一路出函谷关打到中原,灭亡商朝后就成功改朝换代了,之后并没有发生过周人大肆向东方扫清商朝残余势力的事件。因此由于战争的影响,以洛邑为界,向西多是周人的聚居地,往东则是商人的聚居地。商朝之所以称之为商,就是因为商朝子民善于经商,像东方的这些大国,齐、鲁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宋,国民的组成多为前朝商民,因此这些国家都比较擅长经商,国力当中的经济成分占比非常的高。你会发现齐、鲁、宋三国几乎是从西周建立到战国终结从头富到尾。

[var1]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综合国力中的另一项主要指标,那就是军事实力。春秋时期宋国的军事实力虽无法与齐国相提并论,但在中原地区诸多姬姓小国中,可以说是独占鳌头。甚至当齐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宋国还凭借自己的军队和影响力帮助齐国公子复位,也正是这一重大事件,将宋国推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宝座。

整个春秋时期最大的一对冤家那就是北晋南楚,两国可以说有着天生的敌对性,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了世仇。因为晋是协助周平王迁都洛邑、西周改换东周的最主要支持国,也就是扶持王室的第一大国。而楚国被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视为荆蛮,是第一个跑到洛邑耀武扬威打听九鼎重量的诸侯国,同时也是第一个自称为王的叛逆国家。另外在北晋南楚之间夹还杂着当初周王册封的无数个面积非常小,但位置又特别好的中原姬姓侯国,晋、楚为了争夺中间的这些上好的地盘,把这些小国变为自己的附庸,而不断的产生摩擦。可以说这些小国之间互相谁动一下谁,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晋、楚便会大打出手。

[var1]

夹在中间的这些小国里面的头领就是宋国,为了免遭两大国铁蹄的践踏,宋国在鼎盛时期连续召开过两届诸侯会盟,与会者数量之多可以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媲美。这两次会议都达成了和平协议,当然其方案主要是靠出卖其他小国的利益。比如第一次会议要求北半边的N个小国向晋国进贡、南半边N个小国向楚国进贡。后来协议破裂晋、楚又打了起来,宋国又成功召集第二次大会盟,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北边小国给南边的楚进贡,南边小国给北边晋进贡。两套方案换来了中原地区近百年的和平,少死多少人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宋国在春秋时期立下的这一项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这么厉害的宋国,又这么会做和事佬,为什么在春秋能称霸到战国就没落呢?关键因素就在于其地理位置上。凭借地处中原核心的地理位置,宋国一度通过发展经济而成为中原强国,但后来同样是因为地处核心的地理位置,周边全是强大起来的大国,如齐、楚、赵、魏、韩等,把宋国包围的严严实实。因此宋国在灭曹之后,再也没有了伸展之地,我们可以总结为宋国是“成也位置、败也位置”。

战国初期的时候,宋国还没有明显的没落,而且由于从春秋跨入战国,原先的那些大国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内部动荡,最严重的比如说齐国的田氏带齐和晋国的三家分晋,当这些出现政权转化的国家新的统治者还没能站稳脚跟之际,宋国曾经通过几次战争打赢过齐、楚、魏三大国,可以说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是“国运抛物线”在所难免,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很巧的是最后宋国的灭亡也是被齐、楚、魏这三国所灭,并被三国瓜分的。

更多文章

  • 在历史上,勾践杀文种的原因是因为鸟尽弓藏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杀文种怎么回事,吴王为何不敢杀勾践,历史评价勾践

    此时越国的重臣文种收到老友范蠡的一封信,开篇六个字就道破了此信的中心思想。范蠡认为勾践会卸磨杀驴,所以劝文种赶紧跑。文种一看到信就称病不上朝,开始布局跑路的事情。但是文种慢了一步,勾践抢在他跑路之前让他自杀。千百年过去了,群众眼里的勾践一直都是一个卸磨杀驴的小人,而文种则是因为“鸟尽弓藏”而死。事实

  • 在五国联兵打完秦国之后,为何秦国反而变得更强大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坑杀赵国赵国恨秦国吗,老师眼中的秦国男生眼中的秦国,秦国统一后秦国的钱币叫什么

    从这里就可以反映出秦国的实力有多么的强大,即使五个国家一起攻打秦国依旧没有使秦国灭亡。[var1]在五个国家进行联合第一次攻打秦国的时候其实这五个国家并没有完全出力。那时候的秦国实力是非常强大的,远非这三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所以秦国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var1]在之后的几场战争中,虽然五国有打败秦

  • 在主持变法时担任,商鞅担任的“庶长”是个什么样的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人是谁,商鞅简介变法内容,商鞅左庶长是什么官

    由于秦国在变法之前长期施行“庶长制”,所以,“庶长”既是执政的官职,也是爵位的名称。[var1]商鞅变法的时代,为了突出权威,以“大良造”的身份执政秦国,但却并不能等同于“相邦”(汉代避刘邦讳改称“相国”)的职务。可以确定的是,商鞅以“大良造”的身份“执政”十年,这是一个在秦爵之中高于“四更”,更高

  • 勾践为什么要“尝胆”?除了不想忘记亡国之耻,还有这2种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勾践最终的下场,勾践真的很厉害吗,勾践有哪些事迹

    [var1][var1]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当时的史书只记载了勾践“尝胆”,却没有记载勾践“卧薪”。那么。勾践“尝胆”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呢?实际上这个理由早就在《吴越春秋》里记载了:“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饮食尝胆也”。就是说越王勾践自从为吴王夫差尝过粪便之后,嘴里有口臭,饮食上食之

  • 原创“圣人之师”管仲是怎样上位,最终成为齐恒公重要人物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被齐桓公重用,甚至还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var1]管仲在那期间,他开始对齐国国内进行改革,从而使齐国的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一时之间齐国实力大增。在对外关系上,他联合其他诸侯国,一举辅佐了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在后世,许多人都十分尊敬他,他也被人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等。《淮南

  • 庄子为何要杜撰出个盗跖来骂孔子,他是有多讨厌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为什么说服不了盗跖,庄子和孔子之间的关系,庄子盗跖全文朗诵版

    庄子也谈不上是多讨厌孔子,只不过是有些方面不认同孔子的思想,所以借盗跖的嘴来说出自己的观点。毕竟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是有很大区别的,庄子不认同孔子也很正常。其二来说,庄子其实不仅是骂孔子,而是要通过抨击孔子来喊醒那些儒家学派的弟子们,毕竟没有什么比骂他们的老师更能让他们清醒一点。[var1]春秋战国时期

  • 春申君权势熏天,最后却横尸街头,难道是他的“移花接木”失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申君之死,春申君黄歇个人资料,春申君移花接木

    春申君英明半世,最后却栽在了女人身上,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前半世智,后半生昏。他曾说服秦昭王退兵,又冒着杀头的危险把楚国太子送回楚国,这都是他的明智之举;而自打他遇到了一个叫李园的人,生活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导致他最终被刺杀,进而横尸街头。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先从楚考烈王没有儿子说起

  • 作为太监的赵高,是如何一步步把秦国推向毁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赵高个人简介,秦国赵高电视剧,秦国赵高活了多少岁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秦朝本来国力很强盛,赵高为了自己的未来,百般讨好秦始皇,靠着一些花言巧语和邪门歪道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以至于后来有能力修改秦始皇的遗诏,还能掌控朝廷。[var1]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和丞相李斯是朝廷中的实际掌权者。赵高看到秦始皇的遗诏中写了,将公子扶苏立为新皇帝,赵高吓了一跳,公子扶

  • 张仪连横,苏秦合纵,为何六国合纵都不敌秦国?连横真比合纵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是合纵还是连横,张仪连横直播,张仪连横的故事简短200字

    在战国时期,杰出人才在各国之间流动,君主在选贤任职,不再只是局限于血统,人才需要一个支持自己的君主,君主也需要一个优秀的臣子。也正是有了这个大背景,才有了苏秦游说各个国,试图发展自己的合纵之术,但是苏秦只被六国授封了相印。秦国并没有在其中,秦国拜张仪为相,张仪坚守连横之术。在历史中,六国合纵也没有

  • 盛气凌人的秦昭襄王,为什么在渑池会盟时,被蔺相如“唬”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蔺相如的资料,山西榆次蔺相如故里,蔺相如对秦王说改为转述句

    [var1]1、蔺相如蔺相如是赵国晚期的名臣和能臣,他凭借自身的气势,压制了秦昭襄王的气势,使得秦昭襄王没能实现欺负赵惠文王的目的。秦昭襄王凭借秦国的强大,要求赵王在渑池与他相会,目的就是想用气势压倒赵国,从而达到吞并赵国的目的。[var1]赵王知道秦王的目的,于是不愿去,但是蔺相如劝赵王参加会盟,